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用高压氧舱的安全隐患,并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对策,以保证医疗安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100例应用高压氧舱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全年共收治68例,采用传统管理方案,2016年全年收治32例,对高压氧舱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对策。2016年起实施新的管理方案,对2015年、2016年高压氧舱治疗风险事件进行统计对比。结果2015年全年共发生高压氧舱治疗相关风险事件14例,发生率为20.6%;2016年全年发生风险事件2例,发生率为6.25%;2016年显著低于2015年(P<0.05)。结论在分析高压氧舱治疗安全隐患的基础上,加强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管理,能有效控制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检验仪器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搞好医学检验仪器学实验教学的措施。方法以问卷调查形式对我院检验系300名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于医学检验仪器学实验教学的满意程度。并对不满意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00份问卷调查表均被回收,回收率为100%。300名学生中,对医学检验仪器学实验教学满意者共260例,所占比例86.67%。其余40例学生提出个人意见,主要包括实验教学缺乏主动性、实验目的不明确及大型教学仪器数量较为局限等。针对上述问题,我校积极开展相应措施。结论积极改善教学方案,更新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及应用仿真技术教学等有助于改善医学检验仪器学实验教学的不足之处,提高教学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结果的因素及管控对策。方法以本院在2016年1月-2018年5月间纳入的35例检验质量不合格的血液样本为研究主体。对所有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的各个因素,再给予相对应的管控对策。结果影响其检验质量的因素为人为因素采集方法不规范4例(11.43%),样本溶血4例(11.43%)和患者自身因素27例(77.14%)。患者自身因素与人为因素对比有差异(P<0.05)。而8例人为因素中,工作人员的工作年限低于3年所占比率最高(75.00%),与其他年限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血液样本的采集环节、送检环节与保存环节均可能导致样本的检验质量出现问题,且检验流程不规范同样是影响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检验期间应积极把控各个环节的检验质量,确保检验准确性。
简介: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再评价报告(PRER)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对策。文章首先阐述了PRER在加强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强调其在监测产品安全性和优化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接着,通过对山东省注册人提交的PRER的实际案例分析,揭示了当前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撰写质量不高和风险意识不足等。文章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改进措施,包括提高注册人的重视程度、制定审核细则、加强监管部门间的信息互通,以及完善相关法规,旨在提升PRER的效率和质量,进而加强医疗器械的监管和风险管理。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探讨骨科创伤患者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对策,本文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创伤患者的创伤类型、感染情况、首次伤口清创时间对伤口感染的影响。结果显示这200例骨科创伤患者中共有42例患者发生伤口感染,伤口感染发生率为21.00%。其中开发性创伤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26.98%,明显多于非开放性创伤患者的10.81%(P<0.05);多发伤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41.18%,明显多于非多发伤患者的10.61%(P<0.05);休克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30.36%,明显多于非休克患者的17.36%(P<0.05)。126例开放性创伤患者中,感染患者的首次伤口清创时间为(4.68±1.84)小时,未感染患者的首次伤口清创时间为(3.32±1.65)小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于骨科创伤患者来说,开放性创伤、多发伤、休克以及首次伤口清创时间均为引发伤口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的因素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进而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癌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于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到我院及进修单位(湖南省人民医院),接收治疗的240例肝癌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归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肺部感染划分为感染组(n=24)与非感染组(n=216),分析导致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对策。结果所选择240例肝癌患者术后有24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感染几率为10.0%,而导致出现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年龄超过60岁、术前合并了其他基础疾病、手术时间过长等,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可行肺功能锻炼、戒烟、禁止饮酒、镇痛等干预进行预防。结论对于肝癌手术患者,在术后需要对可能导致出现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具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便于最大程度保障其生命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 预防和控制短期大量介入手术操作时导管室医院感染,提高导管室院感质控质量。 方法,每月定期对导管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进行细菌学监测 结果 通过加强导管室医院感染的监测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院感质量。 2017.7-2019.7 监测总标本为 110 份。总合格率为 100% ,无术后感染发生。结论对导管室进行定期监测,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感染性疾病科的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把我院从2016年3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当做此次研究的观察样本。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把这100例患者分成试验组50例与参照组50例患者。参照组50例患者的护理模式是常规感染护理程序,试验组50例患者的护理模式是目标性监测模式。把两个组患者的漏报率、再次感染率、排名前三位的感染病原体类型、护理风险因素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结果试验组50例患者的漏报率、再次感染率分别是2.00%(1/50)、4.00%(2/50),与参照组50例患者的14.00%(7/50)、16.00%(8/50)比较,均明显更低,两个组以上数据比较均得出P小于0.05的结果,有进一步探析的价值;100例患者最易感染的病原体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与感染相关的因素有泌尿道插管感染(35.00%)、滥用药物(23.00%)、护理差错(17.00%)和自身基础疾病(25.00%)。结论影响感染性疾病的因素有很多,临床上应用目标性监测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发生率,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