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2017年 4月 -2018年 4月我院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 PDCA循环 管理模式之前的116件骨科髓内钉 外来手术器械作为对照组,同时取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我院实施 PDCA循环 管理之后的106件骨科髓内钉 外来手术器械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研究组采用PDCA循环 管理,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回收清洗质量、参数有效性及包装质量合格率与查对核实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促使外来器械的使用率及合格率得到显著提高,医疗风险显著降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正性激励用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开展的过程中,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常规管理措施下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人员(n=20)作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正性激励管理下静脉配置中心人员(n=20)作为观察组,随即选择组间对比的方式来开展本次研究。结果:组间对比的过程中发现,不同小组配置准备时间、药品配置时间以及清场工作时间上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将正性激励应用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管理之中,可以有效的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以及效率,提升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积极性,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在消化内科护理中选择使用心理干预措施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择在2019年内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消化道溃疡患者进行研究,总计选取8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实验的方案要求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有40例患者。根据实验的要求,本次全部患者都采用消化道常规护理方式,而治疗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应用之下融入心理干预的治疗措施。在全部治疗结束后,进行患者治疗前后的SAS、SDS评分,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满意度指标等相关的数据,确定对比结果。结果:治疗组经过治疗后,其各项评分都要比对照组好,并且总体来说满意度较高,数据有统计差别(P<0.05)。结论:消化内科的患者在护理中,利用心理干预的措施,以常规护理方式为主,可以随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及时进行护理措施的更新处理,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治疗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服务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接诊的9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个小组,命名为对照组、研究组。赋予对照组(N=45)传统护理干预,赋予研究组(N=45)护理安全管理,将两组血液净化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对。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等发生率(0.00%)均小于对照组(13.33%),研究组内瘘穿刺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84.44%),P<0.05。研究组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舒适度评分(92.53±1.53)分、护理满意度评分(93.52±4.25)分高于对照组(82.63±3.52)分、(86.51±3.75)分,疼痛评分(2.53±0.53)分低于对照组(4.96±1.52)分,P<0.05。结论: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更好的降低不良事件。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健康管理中心患者实施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某三级综合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1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体检管理,观察组在常规体检管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体检者健康知识掌握度得分(95.49±1.28)分高于对照组(73.14±0.90)分;观察组体检时间(0.82±0.07)h少于对照组(1.27±0.06)h;观察组体检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健康管理中心实施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体检者健康知识掌握度,缩短体检时间,减少纠纷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医院体检中心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探讨分析其应对措施。方法:选择我院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50例体检人员为此次研究对象,总结其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并给予相应的应对措施,分析护理措施实施的效果。结果:50例体检人员中,存在的主要护理安全隐患有纠纷事件和突发事件两种,纠纷事件主要是由于工作人员的态度、体检等待时间等造成的,而突发事件主要有晕血、晕针、低血糖等。通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不论是纠纷事件还是突发事件获得了良好的解决效果,其发生率明显低于护理措施实施之前。结论:在医院的体检中心,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综合分析后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保障体检者和医院双方的权益,有利于体检效率的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此次研究选择了2018年10月至次年10月一年间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治疗的220名患者,把他们随机划分成两个小组,一组通过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另一组则同样施以常规护理并开展风险管理,最后对两组效果开展对比分析。结果:开展风险管理之后患者在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比不开展风险管理的低,并且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观察组热源反应率、感染率以及消毒检测达标率都要优于对照组,差异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中加入风险管理能够明显减少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护理效果明显提升,有效防止了潜在因素给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血液净化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医院体检中心护理人员工作时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探讨出相应合理的防范对策。方法 挑选我院体检中心近一年时间中,所有进行体检业务的100名人员,将其视为实验对象,进而分析出在体检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并针对相应风险因素进行完善解决评估护理质量。结果 在对
简介:【摘要】目的 介绍虚拟药房系统在血液透析患者药物领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与门诊药房协作增加设立虚拟药房项目,医生开好处方由患者付费后交给门诊药房工作人员,患者无需取药,药物直接进入虚拟药房,护理人员根据医嘱通过虚拟药房领回所用药品。结论:虚拟药房的应用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减少了血液净化中心设立第二药房带来的风险,减轻了护理人员工作量,提高了患者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虚拟药房;血液净化;医院信息化;护理管理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速,慢性病不断上升。据报道,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者有1.2−1.5亿[1]。最新数据统计2019年我国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超过300万,约有血液在透析患者71万。按照常规血液净化治疗每周三次的频率计算,每月我国血液净化治疗高达800余万次。每次治疗患者都需要根据医嘱用药,如抗凝剂、促红细胞生成素、静脉用铁剂、左卡尼丁、尿激酶等,而绝大多数患者为门诊患者,如果按常规就诊流程:医生开医嘱、缴费、取药再进行治疗,显然会大大增加患者每次就诊时间,同时也增加了医院收费窗口和药房的压力。2020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中要求:治疗过程中所需药品的配置,需针对每位患者进行单独配置,配制后的药品贴标签铺无菌盘带入透析单元[2]。我科每班有80名患者,不可能实现当日门诊药房领药后再用于治疗,也不可能从患者处拿到药再用于治疗,更不可能科里设立几百个患者的小药房,因此,为了确保患者治疗当日用药安全,我科从2020年1月1日起在医院药房和信息技术系统支持下实施虚拟药房模式处理患者治疗时用药问题,一年体验下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确保了患者用药更及时、安全、有效,减少了患者自备药物带来的风险,也减轻了科里设立药房带来的风险和护理工作量。 1.既往我科患者药物管理模式及不足之处 1.1患者治疗所需药物均由医生开好处方后患者去药房领药自行保管,部分患者对需要低温冷藏保存和运输的药物(如促红细胞生成素)寄存于我科的药物冰箱内保存。我科工作人员收到患者药物后再登记在本子上,每次使用后在本子上登记。对于无需冷藏保存的药品一律由患者自行保管,每次使用时再交给护理人员。 1.2由于血液透析治疗频率高,用药复杂,因此此种药品管理模式存在很多弊端。 1.2.1 需要设立存放药品的冰箱(二级药库),而且还需要每天安排专人检查药物冰箱的温湿度,核对每位患者的药品种类、数量及有效期,大大增加护理人员工作量。 1.2.2 药物数量大、品种多,如:促红细胞生成素就有几个品种,还有需要冷藏保存的其他药品(如尿激酶、白蛋白等),药物冰箱经常不够用。 1.2.3部分患者自行保管药物存在一定的药物安全隐患,如:无法确保药物按要求进行储存和运输(冷藏),影响药物疗效;抗凝剂保存时包装破损,导致药物浪费无法使用;药物储存过多,没有定期检查意识导致药物过期浪费;患者有时会忘记带药或者打碎,则需要临时借药或者再次开具药物处方,给用药带来不便。 2. 虚拟药房在我科的应用 我科在原有的信息系统中增加设立虚拟药房系统与门诊药房配合管理患者透析治疗所用药品的领用。护理人员根据医嘱通过虚拟药房提交次日患者所用药品给门诊药房,并按照领药单领回药品分发给每个治疗区护理人员。各区护理人员根据治疗单再次核对次日所需用药。需要冷藏保存的药物放入药物冰箱内。在用药前半小时之内取出,配置后与他人核对无误后使用。 2.1将透析患者所有需要护理人员协助使用的药物名称(口服药除外)添加至虚拟药房。 2.2在虚拟药房中设计科室入库和出库及药房入库和出库窗口。 2.3将所有患者现存有效的药物在规定时间内统一收回,通过“科室入库”存入该患者的虚拟药房中。 2.4在信息系统中设置所有药物一经执行将自动出库该药品。 2.5在虚拟药房中设置患者药物基数提醒功能,少于3支出现黄色字体提醒,没有药时出现红色字体提醒,以便及时通知患者配药。 2.6患者新配药物只需要将付费成功的处方交给门诊药房工作人员,不需要取药,药房工作人员通过扫描处方码所配药物将通过药房入库虚拟药房。 2.7每天下午安排护理人员打开虚拟药房打印所有次日需要治疗用的药品领药单提交给门诊药房并去领药。 2.8护理人员打印次日患者用药单及药物信息条形码,将领回的药物按用药单和药物条形码分区放好药物。各区护理人员按治疗单再次核对。 2.9治疗当日护理人员根据用药单及药物条形码配药,双人核对无误后放置无菌盘内带入治疗单元。 2.10对于临时新添的用药医嘱或者尚未进入虚拟药房的患者用药通过借条临时取用后配药入库。 3.使用过程中常见错误分析及应对措施 3.1护理人员在使用配置时错误导致药物数目不符。 应对措施: 3.1.1每次配置前清点用药数量与治疗单核对。 3.1.2配置时同一种药物一起配置,并及时贴好标签。 3.1.3同一种药物配置完成后及时与第二人核对,核对无误后再配置另一种药物。 3.2领药后医嘱变动导致数目不符。 应对措施: 3.2.1与医生协调每天治疗单生成时间(固定于某时间点之前),领药前确定医生的治疗单已核对无误。如果此后医嘱有改动及时与领药人员沟通。 3.2.2药物分配完成后再次打开当日虚拟药品清单,如果数目与之前不符及时查找原因,并与医生沟通修改后的医嘱,避免次日用药错误。 3.3患者所用药物未入库前的“借药”没有“科室出库”导致数目不符。 应对措施: 3.3.1医生修改用药医嘱时提前嘱咐患者配药,避免产生临时“借药”。 3.3.2必需临时借药时,执行医嘱的护理人员在该患者虚拟药库里“科室出库”该药物,待患者配药后将自动补平数目。 3.4患者个人信息有误,如:自费和医保区别;姓名中字输入错误等,导致所配药物门诊药房未能有效入库。 应对措施: 3.4.1对于同一患者自费和医保账号所配药物带来数目的误差通过手工合并。 3.4.2对于同一患者因名字输入错误导致药物数目不符通过“入库关联”实现药物合并。 4.讨论 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数字化手段,将患者信息以高度有序的数据信息形式进行处理,极大地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压力,以最小资源换取最满意的工作效果[3]。随着医院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不断进步,虚拟病房已被广泛应用于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管理中[4]。它是依托医院信息系统,以类似管理实际住院患者的模式对非住院患者进行管理的一种工具,是医院高度信息化的产物[5]。完全虚拟病房已在某些血液净化中心得到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6]。目前我科设立虚拟药房的应用解决了患者自我保管药物不当的弊端,提高药品安全性。美国JCI也重点强调药品管理及使用,避免用药错误,杜绝因药品管理不善造成的安全隐患[7]。我科工程师于2011年起就将血液透析信息管理系统(HDIMS)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管理,为血液透析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化辅助管理,给患者提供更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8]。这些年并不断完善该信息系统,使其更适合临床工作。此次虚拟药房系统应用一年来无一例用药错误发生,减轻了医护人员工作量和药房窗口压力,更方便了门诊透析患者的治疗。同时让医务人员及患者更快速、更精确地了解患者用药情况,为提高患者治疗质量提供了便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管理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本研究采取分组比较的方式,选取200例2020年1月-2021年3月期间在血液净化中心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所选取的患者均分两组,组别设置为:对照组n=100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n=100例,在对照组安全管理隐患分析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安全管理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施针对性安全管理护理措施的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血液净化中心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实施针对性安全管理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整体质量,降低护理中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血液净化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