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评价3D打印共面穿刺模板(3D-PCPT)辅助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术在肺原发小微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肺原发微小结节患者行经皮肺穿刺活检及诊断,评价3D-PCPT辅助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穿刺成功率、恶性肿瘤诊断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对与上述指标可能有关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穿刺操作。穿刺病灶直径为0.45~2.00cm,中位直径为1.50cm。35例患者采用1~2根定位针,8例患者未应用定位针;36例患者进行了1~2次活检,7例患者因取材不满意进行了3~4次活检。病理学诊断有1例患者无阳性结果,穿刺成功率为97.7%(42/43),恶性肿瘤诊断率为69.8%。并发症:针道出血发生率为62.8%(27/43),气胸发生率为30.2%(13/43),1例(2.3%)患者需胸腔闭式引流,2例(4.7%)患者出现术后咯血,所有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均康复。病灶直径与1次活检成功率、恶性肿瘤诊断率、针道出血发生率相关(P﹤0.05),病灶越小,1次活检成功率及恶性肿瘤诊断率越低,针道出血发生率越高。定位针与1次活检成功率相关,应用定位针者的1次活检成功率明显高于未应用定位针者(P=0.006)。结论3D-PCPT辅助CT引导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有助于使穿刺技术流程标准化,值得进一步推广,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简介:目的:探寻未手术及放疗的肺癌行根治性或预防性放疗锁骨上淋巴结靶区勾画的范围。方法:将锁骨上区域按主要解剖转移途径分区,回顾性分析肺癌在锁骨上淋巴结的转移分布特点,进一步精确肺癌在锁骨上淋巴结靶区勾画范围。结果: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病例中有双侧锁骨上淋巴结的占31%;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在Ⅰ区出现的占22%,多数与其他区(如Ⅱ区及Ⅳ区)同时出现;锁骨上Ⅱ区淋巴结转移占绝大部分,为99%,与他区一同出现或单独出现。锁骨上Ⅲ区出现淋巴结转移的约3.9%,且全部合并有Ⅱ区淋巴结转移,多伴有大的肿瘤负荷,纵隔及锁骨上广泛的淋巴结转移。Ⅳ区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占16%,均合并有Ⅰ区或Ⅱ区淋巴结转移。结论:Ⅰ区及Ⅱ区是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主要集中区,临床上考虑进行锁骨上预防性照射时建议包括Ⅰ、Ⅱ区;当Ⅱ区存在淋巴结转移时,结合患者耐受性,考虑Ⅳ区照射。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和转移性小肝癌超声造影的血流动力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210个原发性小肝癌和93个转移性小肝癌的超声造影表现,比较两组小肝癌在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表现的异同。结果(1)303个小肝癌病灶,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期快速增强、门脉期或延迟期消退,转移性小肝癌增强达峰时间和开始消退呈低回声时间明显早于原发性小肝癌(P〈0.05)。(2)超声造影动脉期显示,95.7%(201/210)的原发性和2.3%(2/93)的转移性小肝癌呈高回声(P〈0.05),门脉期及延迟期显示原发性和转移性小肝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超声造影动脉期增强形态上,原发性小肝癌和转移性小肝癌分别有93.4%(196/210)和35.5%(33/93)的病灶呈整体均匀性增强(P〈0.05);转移性小肝癌中,54.8%(51/93)的病灶周边呈环状或不规则状增强,明显高于原发性小肝癌的5.2%(11/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移性和原发性小肝癌在超声造影动脉期均呈快速增强,但在增强方式和开始消退呈低回声的时间上均存在一定差异。超声造影为原发性与转移性小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简介: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AFAP1-AS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中的表达,探讨AAFAP1-AS1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82例病理学确诊为NSCL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制作组织芯片,检测AFAP1-AS1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通过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AFAP1-AS1与NSCLC预后的关系。结果AFAP1-AS1在NSCL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并且AFAP1-AS1高表达的患者预后明显差于AFAP1-AS1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AFAP1-AS1在NSCLC肿瘤组织中表达上调,可作为判断NSCLC预后的重要指标。
简介:目的:观察国产注射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α)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将47例NSCLC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NP方案(长春瑞滨+顺铂)化疗,而试验组在给予NP化疗的同时,分别在第1~7天和第11~17天肌肉注射rmhTNF-α4MU/m^2,两组均21天为1周期,化疗2周期后评价有效率、KP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1例因病情进展放弃治疗,余28例均完成2周期治疗。试验组有效率为57.14%,对照组有效率为22.22%,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治疗后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方面,试验组出现轻中度发热、感冒样症状、注射局部疼痛的例数较对照组增加(P〈0.01),但症状均可耐受,并在给予对症治疗后消失。结论:rmhTNF-α具有良好的抗肿瘤和与NP方案化疗协同作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可以使晚期NSCLC患者获益的药物。
简介:目的靶向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groupprotein,HMGBl)的小干扰RNA(siRNA)转染胃癌HGC-27细胞株抑制HMGBl基因表达,探讨其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将靶向HMGB1的siRNA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胃癌HGC-27细胞,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HMGB1蛋白表达变化,通过MTT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空白转染组、control-siRNA组和HMGB1干扰组HMGB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940±0.059)、(0.927±0.051)和(0.393±0.033),HMGB1干扰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和细胞划痕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MGB1干扰组细胞增殖缓慢,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靶向siRNA沉默胃癌HGC-27细胞HMGB1基因表达可抑制其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具有抗肿瘤作用,HMGBl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简介:目的检测survivin和SIRTl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江苏省肿瘤医院42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中survivin和SIRT1mRNA的表达,统计survivin与SIRT1的相关性。观察EGFR酪氨酸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处理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HCC827后survivin和SIRT1的表达改变。结果85.7%(36/42)肿瘤组织survivin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61.9%(26/42)肿瘤组织SIRT1mRNA的表达低于其癌旁组织,33.3%(14/42)肿瘤组织SIRT1mRNA表达高于其癌旁组织。Survivin表达与SIRT1表达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P〈0.05)。吉非替尼能增加HCC827细胞中的SIRT1表达,降低survivin的表达水平,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Surv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高表达,而大部分SIRT1基因呈低表达状态。survivin与SIRT1表达呈负相关。在细胞水平上,吉非替尼能增加SIRT1的表达从而降低survivin的水平。提示两者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简介:目的:观察国产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组)与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组)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不能手术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以吉西他滨1200mg/m^2静滴,第1,8天;长春瑞滨25mg/m^2静滴,第1,8天,分别联合顺铂80mg/m^2第1天或分2-3天静滴,21天为1周期,3周期以上评价疗效。结果: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7.5%(19/40)、45.0%(18/40),无显著性差异;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4.9个月和4.1个月,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1年生存率GP组为42.5%(17/40),NP组为40.0%(16/40),组间无显著性差异。GP组III-IV度血小板减少高于NP组,而III-IV度白细胞减少及脱发、静脉炎明显低于NP组。结论:两种方案治疗晚期NSCLC均安全、有效,在有效率、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方面均较接近,毒副反应均可耐受,但中位疾病进展时间GP组稍有优势。
简介:目的:探讨益气养阴小复方对SMMC-7721人肝癌细胞P53、N-ras基因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临床肝癌治疗常用的益气、温阳、补肾、养阴等扶正治法的代表药物,并根据阴阳治则理论将其分别配伍为益气养阴、温阳养阴及补肾(阳)养阴等复合方治法,分别煎成汤液,采取家兔灌胃给药后分离药物血清的方法制备药物血清,作用于体外培养的SMMC-7721人肝癌细胞,以正常家兔血清和维甲酸作对照。流式细胞仪分析p53、p21^ras基因蛋白表达,RT-RCR半定量观察P53及N-ras基因转录情况。结果:养阴组以及益气养阴、温阳养阴、补肾养阴配伍的小复方组细胞p53蛋白表达增强,p21^ras蛋白表达降低,其中,又以益气养阴小复方组的作用最为明显;益气养阴小复方组P53转录增强,N-ras转录减弱。结论:益气养阴小复方具有显著的调控SMMC-7721人肝癌细胞:P53、N-ras基因表达的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伊立替康和紫杉醇分别联合顺铂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smallcelllungcancer,SCL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经临床病理诊断为SCLC患者72例,均为经一线EP方案化疗后肿瘤进展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分别给予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二线治疗(IP组)与紫杉醇联合顺铂二线治疗(TP组),比较两组治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IP组和TP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52.8%(19/36)和44.4%(16/36),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6.1%(31/36)和80.6%(29/36),分别比较两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P组和TP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36.1%、27.8%和27.8%、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个月、9个月(P〉0.05);两组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立替康和紫杉醇分别联合顺铂二线治疗SCLC的疗效相当,两组毒副反应的发生率近似。
简介:目的探讨微小RNA-769-5p(miR-769-5p)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miR-769-5p在5种NSCLC细胞(A549、NCI-H1299、NCI-H157、ANIP-973和GLC-82)中的相对表达量,选择相对表达量最低和最高的细胞株分别转染miR-769-5pmimics/miR-769-5pinhibitor,另设miRNAmimicscontrol/inhibitorcontrol对照组;采用MTS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及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miR-769-5p对NSCLC细胞增殖、克隆形成、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miR-769-5p在A549、NCI-H1299、NCI-H157、Anip-973及GLC-82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6、0.40、0.09、1.04和2.31。在miR-769-5p表达水平最低的A549细胞中瞬时转染miR-769-5pmimics,在miR-769-5p表达水平最高的GLC-82细胞中瞬时转染miR-769-5pinhibitor。MTS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miR-769-5pmimics能够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P〈0.05),而miR-769-5pinhibitor能够促进GLC-82细胞的增殖(P〈0.05)。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miR-769-5pmimics能够抑制A549细胞的平板克隆形成数(124.7±14.7绑.399.4±46.0,P〈0.05);而miR-769-5pinhibitor能够促进GLC-82细胞的平板克隆形成数(555.74-29.7%366.3±28.7,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迁移和侵袭跨膜细胞数比较,miR-769-5pmimics能够抑制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94.4±18.1VS.157.8±22.9,84.4±15.1vs.135.6±16.7,P〈0.05);miR-769-5pinhibitor能够促进GLC-8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226.7±40.3VS.153.3±38.7,196.7±39.1伽.138.9±40.4,P〈0.05)。结论miR-769-5p可以抑制NSCL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可能成为NSCLC的潜在靶点。
简介: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FENDRR基因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的顺铂(DDP)化疗敏感性的调节作用。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FENDRR基因在DDP耐药的NSCLC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应用脂质体将FENDRR基因表达载体转染入顺铂耐药的NSCLC细胞系A549/DDP。MTT法明确A549/DDP细胞对DDP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与DDP化疗敏感的NSCLC组织相比,FENDRR基因在DDP不敏感的NSCL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与A549细胞相比,A549/DDP细胞呈现出对DDP的IC50显著增高,其对化疗药物DDP的耐药性更高。FENDRR基因在DDP耐药的A549/DDP细胞中表达显著低于其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转染表达载体pc-FENDRR能够显著上调A549/DDP细胞中FENDRR基因的表达。FENDRR高表达能够降低A549/DDP细胞对DDP的IC50,提高化疗敏感性。FENDRR高表达能够显著地促进DDP诱导的A549/DDP细胞的凋亡。结论:长链非编码RNA-FENDRR基因与NSCLC的化疗耐药相关,能够提高NSCLC细胞对DDP的敏感性。
简介:目的比较非小细胞肺癌(NSCLC)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中采用6MV-X和10MV-X射线治疗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应用ADACPinnacle8治疗计划系统提供的卷积/迭加法对两种能量条件下相同靶区的IMRT计划进行剂量计算,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最大剂量、平均剂量和处方剂量)、均匀性指数(HI)以及适形指数(CI),比较8例肺癌患者的6MV-X和10MV-X射线的IMRT计划的物理学参数。结果两者靶区的平均剂量、HI和CI之间差异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6MV计划中高剂量覆盖靶区的程度优于10MV计划;正常肺组织、心脏、脊髓等危及器官(OAR)的受量基本相同。结论对于肺癌的放射治疗建议选用6MV-X射线。
简介:目的观察和比较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培美曲塞与单药培美曲塞治疗晚期复治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32例均已确诊并有远处转移的复治的晚期NSCLC患者,其中恩度联合培美曲塞组12例,培美曲塞单药组20例,按照RESIST标准每周期评价化疗疗效和WHO标准每周期评价毒性。结果恩度联合培美曲塞组共完成35个周期,平均2.9个周期。RR3例(25.0%),CBR9例(75.0%)。培美曲塞单药组共完成55个周期,平均2.7个周期。RR4例(20.0%),CBR12例(60.0%)。两组比较,R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R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均未达到3级及以上,可以耐受。结论恩度联合培美曲塞治疗复治晚期NSCLC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且毒性反应轻,耐受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简介:目的:比较易瑞沙和二线化疗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中外文数据库,检索时间至2010年12月30日;同时辅助其它检索,纳入易瑞沙和二线化疗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RCTs),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资料,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RCTs,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二线化疗组相比,易瑞沙组治疗有效率(OR=0.99,95%CI:0.51-1.92,P=0.98)和1年生存率(OR=1.06,95%CI:0.53-2.09,P=0.87)无明显差别,但化疗后骨髓抑制率(OR=0.07,95%CI:0.03-0.77,P〈0.00001)明显低于二线化疗组。结论:对于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可以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和经济能力选取易瑞沙治疗或者二线化疗,但对于体质较差或化疗药物耐受性较差的患者,选用易瑞沙治疗不良反应较小。
简介:目的比较足叶乙甙软胶囊(VP-16)与拓扑替康(TPT)二线方案治疗晚期或复发食管小细胞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年收治的进展或复发食管小细胞癌患者共41例,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VP-16(n=21)和TPT组(n=20),VP-16组患者口服VP-16软胶囊100mg,连续14d,3周为一周期;TPT组静脉滴注TPT(1.25mg/m2),连续5d,每3周为1周期;每组患者均至少完成2周期化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VP-16组化疗客观有效率为23.8%,中位疾病进展时间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40周,1年生存率为42.9%;TPT组客观有效率为15.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38周,1年生存率35.0%;客观有效率及生存率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VP-16组不良反应贫血、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TP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VP-16组极少发生3~4级不良反应.结论口服VP-16软胶囊单药二线治疗晚期或复发食管小细胞癌疗效不低于TPT,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反应轻微.
简介:目的:研究国产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GN方案)治疗紫杉醇耐药的老年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Ⅲ期和Ⅳ期NSCLC老年患者经过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3周期以上无效,改为接受GN方案治疗,吉西他滨1250mg/m^2,静脉滴入,d1、d8;长春瑞滨25mg/m^2,静脉滴入,d1、d8,21~28d为1周期。所有病例均接受3周期以上治疗,按照WHO标准评价疗效和毒性。结果:32例紫杉醇耐药的Ⅲ期和Ⅳ期老年患者经本方案化疗3~6个周期后,有效率分别为38.9%和21.4%,总有效率为31.2%;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1年生存率为44.4%和14.3%,总的1年生存率为31.3%。毒副反应主要为Ⅱ-Ⅳ度的骨髓抑制和Ⅰ-Ⅱ度的?肖化道反应。结论:国产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GN方案)对紫杉醇耐药的进展期NSCLC老年患者有效,患者耐受性好,并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全胃切除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治疗中上部进展期胃癌的分子学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90例中上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全胃切除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CA125、CA199、CA724的水平和阳性率,手术相关指标及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和复发率等)。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EA、CA125、CA199、CA724水平和阳性率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89%vs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4个月,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结合D2淋巴结清扫治疗中上部进展期胃癌,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患者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