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网片疝修补术治疗效果及复发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 88 例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患者手术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 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 ,观察组为 无张力网片疝修补术的患者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疾病的复发情况 。 结果:观察组的手术疗效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 35.48 ± 10.27 ) ml 、( 42.26 ± 16.69 ) min 、( 5.34 ± 2.05 ) d ,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 p 值< 0.05 )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复发率、舒适度 分别为 4.55% 、 2.27% 、 90.91% ,对照组患者分别为 25.00% 、 15.91% 、 72.72% ,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疾病的复发率远低于对照组, 对照组的舒适度高于观察组 ( p 值< 0.05 ) 。 结论:腹股沟疝无张力网片疝修补术具有良好的 治疗效果及较低的 复发率。
简介:目的:提出在我国建立科学合理地利用与分配肾源的一种具体模式。方法:采用对配型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的方法。结果:在北京市的五家医院之间实现了科学合理的利用与分配肾源。结论:为推动北京地区参加"肾移植联网"和"肾共享"的四大系统五家医院的肾移动科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实现一次大步跨跃,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在全国同一专业领域中树立起了一个"肾移植联网"和"肾共享"的成功的模式。向科学、合理地利用和分配肾源的目标又前进了一大步。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癌图像引导放疗技术应用不同图像配准方法的差异性探讨。方法:挑选了150例通过病理学验证的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图像引导放射疗法(IGRT)。采用机载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XVI系统,对患者实施治疗前定位扫描、治疗期间的校正后扫描以及治疗后的再次扫描。在重建的CBCT图像和治疗计划系统的CT图像之间,我们执行了手动、基于骨骼和基于灰度的三种配准技术。接着,我们评估了X(左右)、Y(头脚)、Z(前后)轴上的定位偏差以及GX、GY、GZ旋转轴的误差,并探究了这三种配准技术间的异同。结果:在X轴定位精度上,灰度配准优于手动配准和骨性配准,显示出显著的统计差异(P<0.05),其配准精度亦高于两者,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Y轴和Z轴的定位误差及配准效果上,三种配准技术间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对于GX、GY、GZ轴的旋转误差和配准质量,三者间的对比未显示统计学上的显著区别(P>0.05)。结论:对于宫颈癌的图像引导放射治疗,骨性配准和灰度配准均可采用,推荐首先选择骨性配准,若情况需要,可辅以灰度配准。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研究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式及术后残石取出方法。方法 用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0 月院内医治的 68 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按掷硬币法随机分两组, 38 例参照组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 体外冲击波处理术后残石, 30 例观察组用肝段病变切除术 + 胆道镜 T 管瘘道网篮处理术后残石,对比两组疗效、并发症 。结果 治疗后,参照组临床疗效比 观察组 差; 参照组并发症比 观察组 多 ,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胆总管切开取石基础上用肝段病变切除术 + 胆道镜 T 管瘘道网篮处理术后残石能保障肝内胆管结石疗效和提高术后残石取出效果,治疗更安全,应推广。
简介:目的了解肝叶切除手术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的干预性护理方式。方法将我院2017.2至2018.8的60例肝叶切除手术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组,常规组给予传统护理,干预性护理组开展干预性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肝叶切除手术联合胆道镜治疗时间、肝叶切除手术联合胆道镜治疗后住院时间;护理前后手术应激指标;并发症概率。结果干预性护理组满意度、手术应激指标、肝叶切除手术联合胆道镜治疗时间、肝叶切除手术联合胆道镜治疗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概率对比常规组有优势,P<0.05。结论肝叶切除手术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患者实施干预性护理效果确切。
简介:目的探讨横纵向小组责任制排班方式在神经外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时间段29例经外科患者和24名护理人员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未实施横纵向小组责任制排班方式,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时间段29例经外科患者和24名护理人员为观察组,实施横纵向小组责任制排班方式,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本研究中所得基础护理、文件书写、患者满意度、消毒隔离、基础检查评分数值高于对照组在本研究中所得数值,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横纵向小组责任制排班方式在神经外科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在乳腺癌围术期间,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过去我院所收治的乳腺癌患者 38名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Ⅰ 组 19 人(采用吸入维持麻醉方式)以及 B组 19人(采用静脉维持麻醉方式),对比两组患者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值变化情况。结果: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存在一定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结论:不同的麻醉方式确实可以对患者的免疫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相对讲,盐酸右美托咪定 -异丙酚静脉麻醉对 T淋巴细胞轻微抑制 ,对 NK细胞活性有保护作用 ;异氟醚吸入全麻时 NK细胞产生较明显的抑制。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方式的中医挂线疗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7月福鼎市医院收治的高位肛瘘患者13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9例。治疗组采用低位全部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低位部分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创面大小、创口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及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创面小于治疗组,创口愈合时间短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全部切开高位挂线术较低位部分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复发率低。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方式以及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收集每一位患者的住院资料以及随访资料,比较一线化疗、手术联合化疗、化疗联合放疗患者一般资料、生存率。分析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比较一线化疗、手术联合化疗、化疗联合放疗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症情况、远处转移情况比较。没有较大的差异,对比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一线化疗、手术联合化疗、化疗联合放疗患者的吸烟史,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化疗、化疗联合放疗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手术联合化疗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线化疗、手术联合化疗是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品质量检验方法及标准化管理方式。方法:本研究选择本身2家药厂作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开始时间为2020年5月,结束时间为2021年5月,将两家药厂分别命名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对两家药厂的质量检验方法和药品生产时的规范化管理进行调查,分别记录两家药厂药品质量检验方法的合格率,并记录管理期间的不合格情况。结果:研究组药品质量检验合格率与参照组相比{95.0%(38/40)比92.5%(37/40)}数据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品检验不合格情况相比同样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合格因素包括:设备不合格、药品检验把关不严、忽略法律法规及工作人员素质等方面。结论:药品的质量和药厂的发展与药品质量检验、标准化检验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即良好的药品质量检验及标准化的管理方法有利于促进药品质量的提高,对用药安全性的提高有着良好作用,同时还能够促进药厂健康长久的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以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年5月—2021年5月间收治的117例接受下肢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平均分组后,研究1组患者接受连续硬膜外麻醉,研究2组患者接受腰-硬联合麻醉,研究3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评估不同麻醉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比较三组患者麻醉期间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本文研究显示三组患者麻醉后、术中以及术毕三个时间段的生命体征与麻醉前相比有下降,但是组间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从术后三组患者的VAS评分情况来看,研究3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而其他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的差异不显著(P>0.05)。比较三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研究3组明显高于研究1组与研究2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麻醉期间,不同麻醉方法均能取得理想效果,但是相比之下,连续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有助于更好的控制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且药物的安全性满意,所以在临床上需要针对患者个体化情况合理选择麻醉方法,最终为取得更满意的麻醉效果奠定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痹胸痛患者实施穴位贴敷与常规护理联合干预的意义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胸痹胸痛患者64例,入院时间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将患者随机分为32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与32例联合组(予以穴位贴敷与常规护理联合干预),分析比较其干预效果。结果: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积分,组间在干预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相比于干预后常规组,联合组较低,有显著差异,P<0.05;分析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相比于常规组,联合组较高,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胸痹胸痛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常规护理与穴位贴敷联合干预有利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促进治疗效果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