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正骨复位配合推拿对腰肌劳损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腰肌劳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1年5月-2023年5月经我治疗,根据单双数法进行分组,单数分到观察组(n=33例),双数分到对照组(n=33例)。对两组治疗效果和腰部关节活动度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部关节活动度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观察组各指标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骨复位配合推拿治疗腰肌劳损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腰部关节的活动度,促进患者的腰部功能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复位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肠套叠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与开腹组,每组40例。开腹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微创组采用腹腔镜复位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手术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两组复位成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0.05)。微创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P<0.05)。术后24 h,两组CD4+、CD8+计数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微创组CD4+计数水平高于开腹组,CD8+计数水平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24 h,两组血清MDA水平均较术前升高、NO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微创组血清MDA水平高于开腹组、NO水平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24 h,两组血清TNF-α、HMGB1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微创组血清TNF-α、HMGB1水平低于开腹组(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5.00%,2/40)低于开腹组(20.00%,8/40),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复位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不会影响复位效果,并且手术创伤小,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轻对炎性因子的影响,减少并发症。
简介:分析超声引导下遥控水压灌肠复位儿童肠套叠对800例的疗效。2013~2015年,800例儿童急性肠套叠。给予超声引导下遥控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分析治疗结果,对比不同发病时间和血流信号分级的复位率,分析发病时间及血流信号分级与复位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800例患者中,769例复位成功,复位率为96.13%。其中复位成功者的血流峰速(PSV)及阻力指数(RI)水平均显著低于复位失败者(P〈0.05)。发病1~24h的复位率为99.84%,显著高于发病25~48h的94.74%及〉48h的8.00%(P〈0.05)。血流信号分级为3~2级的复位率为99.68%,显著高于2~1级的96.45%及1~0级的11.11%(P〈0.05)。患者的发病时间与复位率呈负相关,而血流信号分级与复位率呈正相关。结果表明,利用超声引导下遥控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儿童急性肠套叠具有较好的疗效,发病时间与复位率呈负相关,而血流信号分级与复位率呈正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踝部骨折的疗效与方法。方法运用中医正骨手法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袜套牵引治疗踝部骨折106例。结果10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优良98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92.5%。结论中医闭合复位是治疗踝部骨折的切实可行的方法,疗效优良,具有经济、创伤小、恢复快、后遗症少等特点。
简介:摘要目的嵌顿疝是疝气较严重的一种,可以引起肠坏死主要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变硬、不能回纳、有触痛,是疝气最为严重的一种病况。嵌顿内容物为肠管时,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烦躁不安。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如不及时处理,可进一步发展为绞窄疝。探讨嵌顿疝手法复位治疗时间及效果。方法回顾28例嵌顿疝患者的诊断治疗资料,结果手法复位前的诊断为100%。男患者22例。女患者占6例。其中小儿嵌顿疝占19例。成人占9例。斜疝嵌顿占22例。直疝嵌顿3例。腹疝嵌顿1例。脐疝嵌顿2例。结论临床局部包块拌疼痛出现的较早为主要诊断依据,一般嵌顿疝在大小不超过24小时。小儿不超过35小时。而临床生命体征正常时。手法复位是最佳的选择。对择期手术防止择期手术后再度复发都有着必要意义。笔者就嵌顿疝手法复位谈谈自己的经验体会。
简介: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的机制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就诊的20例BPPV患者,其中后半规管性BPPV(posteriorcanalBPPV,PC—BPPV)15例,水平半规管性BPPV(horizontalcanalBPPV,HC—BPPV)5例。分别采用Epley颗粒复位法和Barbecue翻滚法治疗。结果20例患者痊愈15例(75%),其中12例(60%)在首次治疗后即无复发;好转3例(15%);无效2例(10%)。总有效率90%。结论手法复位对于BPPV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作为门诊的首选疗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方法对本院2014年2月-2015年4月36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关节面复位果不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总结术后关节面复位效果不佳的相关原因。结果引起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有6种,包括关节面中心凹陷12例,占33.3%,移位骨折块本有压缩7例,站19.4%,植骨不实5例,占13.9%,骨折整体复位垫起不足9例,占25.0%,术中X线片投照角度失准1例,占2.8%,骨折端填塞植骨过多3例,占8.3%。结论影响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有多种,医护人员因在具体操作中严格避免,从而增进治疗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因颅脑外伤所致急性硬膜下血肿和高血压原因基底节脑出血并颞叶沟回疝手术中采用不切开小脑幕,显微镜下进行脑疝复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颅脑外伤所致急性硬膜下血肿和高血压原因基底节脑出血并颞叶沟回疝患者各50例,在常规开颅手术中注重精细操作,清除血肿,坏死脑组织及侧裂池,鞍上池出血后,在保持小脑幕结构完整的前提下,在镜下直视复位脑疝组织;并与同期另一组术中未行脑疝复位的各50例患者进行术后CT、意识改善、瞳孔恢复、脑梗死、脑积水等情况比较。结果采用镜下脑疝组织复位术式的病例组,术后CT特征、意识改善、瞳孔恢复等临床疗效均优于常规手术组。结论采用术中镜下复位治疗部分颞叶沟回疝患者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