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工业化与人类活动发展,土壤污染加剧,威胁生态与人类健康。生物修复技术因操作简便、成本低、环境扰动小且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受关注。 此技术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修复三类。植物修复通过吸收等作用去除污染物,如南瓜属等植物,但原位修复效果待提升。动物修复利用小型动物代谢转化有机污染物,蚯蚓较典型,可间接促进降解,然应用范围窄。微生物修复靠微生物降解污染物,可持续但受污染物和环境条件制约。 生物修复技术有成果,如降低部分污染农田和场地的污染物含量。但面临诸多挑战:受土壤性质、污染物特性和环境条件影响,应用受限;过程缓慢,修复周期长,难应急;高效物种或菌株筛选难,稳定发挥作用不易;监测评估技术不完善,难以准确判断效果和进程;大规模应用资金可能不足。 未来需优化应用条件、提效率、缩周期、强监测评估和降成本,以发挥其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简介:对南海南部25个表层沉积样进行了生物硅的测定分析,试图揭示南海南部表层沉积生物硅的分布及其对现代海洋环境的指示意义,以便为古海洋学研究提供进一步的科学依据。研究发现,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与其所处水深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782。陆架浅水区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非常低,不能反映表层水体中硅质生物生产力情况,这可能与沉积类型和陆源物质输入影响有关。深水区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含量分布表明,其不仅能反映出表层水体中硅质生物的古生产力水平,而且还能指示上升流的强弱,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利用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来追踪上升流发育和变化的有效性与可信度。研究结果还显示,在研究区域中北部表层沉积生物硅中放射虫和海绵骨针较硅藻占有更大的比重,这可能是由于硅藻易被溶解并易被其他生物体摄食的缘故。在有上升流发育的海域,放射虫、硅藻和海绵骨针基本上均表现出较高的丰度,这与高的生物硅含量相一致。
简介:全球变化背景下研究增温和养分有效性对细根生物量的影响,对于理解林木养分吸收、生产力和碳吸存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杉木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福建省三明市陈大镇国有林场内设置土壤增温和氮沉降双因子试验,研究杉木幼树不同月份细根生物量的变化,结果发现:1)土壤增温、氮沉降分别对总细根生物量有显著的抑制和促进作用,土壤增温与氮沉降的交互作用对总细根生物量则无显著影响。2)增温对4月、7月、11月份细根总生物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增温对细根总生物量的抑制效应以7月最大;氮沉降对7月和11月细根总生物量有显著影响,7月份的促进作用大于11月份。3)土壤增温对0~1mm细根生物量的抑制作用大于1~2mm细根,表明0~1mm根系对增温的响应更加敏感。4)土壤增温对表层0~10cm细根生物量的抑制作用大于较深层的细根生物量;而氮沉降只对表层土壤细根生物量有显著促进作用,表明土壤增温和氮沉降均能显著改变细根的垂直分布。结论表明,土壤增温显著抑制细根生物量,而氮沉降显著促进细根生物量,并引起细根生物量在不同径级、不同土层分配格局的变化,从而可能对杉木适应性和生长产生影响。
简介:摘要土壤中具有我们肉眼难以看见的各类微小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土壤中氧化、硝化、氨化、固氮、硫化等,有助于促进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转化,从而为植物提供丰富的有机营养物质,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植物营养;促进作用 土壤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和促进植物营养吸收的疏松表层,它由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世界上不同区域的土壤类型存在差异性,即便是同一区域不同土层的土壤由于组成成分的含量不同,其中营养物质也是千差万别,土壤肥力自然也是不同的。土壤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生物种类不计其数,因此也为称为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大储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