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必须确立起对死刑案件要达到百分之百的无可置疑的程度这样的要求,死刑复核权的下放使高级人民法院既是死刑案件的二审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后

  • 标签: 保证死刑 判决慎重 制度保证
  • 简介:从立法原意的角度看,"杀害被绑架人"应包括对死亡结果发生的要求。"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不适当地扩大了死刑的适用范围,而"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死亡"则合理地限缩了死刑的适用范围。立法者在对绑架罪绝对确定死刑规定的修订中对限制死刑刑事政策的贯彻可谓有得有失。基于严格限制死刑适用的立场,对"杀害被绑架人"应当解释为"杀死被绑架人",对"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应以处无期徒刑为原则,以处死刑为极其罕见的例外。

  • 标签: 绑架罪绝对确定的死刑杀害被绑架人故意伤害被绑架人 致人重伤、死亡限制死刑
  • 简介:必须确立起对死刑案件要达到百分之百的无可置疑的程度这样的要求,死刑复核权的下放使高级人民法院既是死刑案件的二审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后

  • 标签: 保证死刑 判决慎重 制度保证
  • 简介:  2、冲突的实质  大陆与香港澳门在死刑政策上的冲突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的法律冲突,的基本涵义[7].  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在死刑政策上的冲突,大陆与港澳在死刑政策上的冲突是客观存在的

  • 标签: 冲突评析 大陆港澳地区 政策冲突
  • 简介:死刑存废论之研究在我国可谓方兴未艾,但是观点也见仁见智。法律制度的构建有历史的因素,其中的意识观念对制度的演进有深刻的影响。中国自清末变法直至民国时期,君主立宪、三权分立、民主共和等政治理念先后进入国人视野,这些思想对清末死刑制度的观念变革甚巨。总体上说,顺应世界发展大潮,在刑事立法和司法中大量引进了国际社会先进的刑法理念,整体上使刑罚制度呈轻缓化之态势。从实践上看,这些观念使得当时死刑罪名的数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控制。这些对今天的死刑法制改革不仅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对于社会法制文明的进步提供了历史镜鉴。

  • 标签: 死刑 观念变革 演进 轻缓 借鉴
  • 简介:为服膺于政治统治和帝国治理的需要,死刑法需要对复仇观念进行体系化更新,实现同等复仇的国家主体化和政治等价化。随着儒家体系全方位覆盖国家治理领域,作为儒家化法律典型代表的清代死刑法.无论在司法判例还是在法律文本上,都积极回应并支持了差序格局对复仇观念的体系化更新要求,实现了身份差等化,维护仁礼纲常和差序格局。

  • 标签: 死刑法 复仇 儒家 差序格局 身份差等化
  • 简介:"保留死刑,严格控制死刑"是我国目前的基本死刑政策。暴力犯罪作为我国《刑法》规定死刑的最主要犯罪之一,如何限制暴力犯罪的死刑适用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探讨暴力犯罪的概念和范围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刑法的规定,从规范层面对我国《刑法》的暴力犯罪死刑罪名进行分析,认为暴力犯罪死刑罪名的各种不同的犯罪类型与刑罚类型规定对限制死刑适用具有规范意义。

  • 标签: 暴力犯罪 规范分析 犯罪类型 刑罚类型
  • 简介:死刑案件统一由最高院行使复核权,死刑的适用和实际执行数量必然将会减少,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死刑限制适用的重大刑事政策制度的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减少死刑实际执行的数量,法院无疑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特别是来自借意“民声”的媒体“舆情审判”的压力。如何去化解这种种压力,平衡科学理性的死刑限制适用的新刑事政策与激情的“舆情审判”间的冲突,无疑将十分考验法院刑事审判胆魄和智慧。

  • 标签: 死刑复核 死刑限制适用 舆情审判
  • 简介:也就是说被告人所犯罪行情节严重或者情节特别严重并不意味着必须判处被告人死刑,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而且要对之所以判处被告人死刑的理由进行充分的论述

  • 标签: 中的问题 制作中的 文书制作
  • 简介:1911年初夏,汉口英租界一名印度巡捕被杀。英捕房经过侦查,认定凶手系中国车夫王某。经清朝官员与英方官员会审,判处王某死刑。三年后,汉阳巡警局一名刑警偶然间发现该案凶手实系他人,王某纯属蒙冤错判而死于非命。于是,引发了—场风波……

  • 标签: 英租界 死刑 汉口 错案 凶手 官员
  • 简介:严格限制死刑的焦点和难点在于如何切实控制故意杀人罪的死刑。控制了故意杀人罪的死刑,中国的死刑限制问题自会迎刃而解。为此,应树立理性的死刑观,逐步破除“杀人偿命’之朴素复仇理念,以必要性为原则合理限制故意杀人罪的死刑适用,并纠正司法中对于故意杀人罪优先考虑适用死刑之陈见;同时,也应正确理解和把握民间矛盾激化所引发的故意杀人案件中被害人过错、被告人赔偿、被害方谅解等因素对于死刑适用的影响。

  • 标签: 故意杀人罪 死刑适用 司法控制
  • 简介:生命权是公民的最高权利,国家必须给予最严格的保护,只有在公民实施了最严重罪行且无法对其教育改善的情况下国家出于无奈,才能被迫对其执行死刑。实践证明,绝大多数罪犯都是可以教育改善的,只有极个别罪犯是无法教育改善的。罪犯是否“可以教育改善”并不是无法预测和测量的,完全可以根据罪犯的罪前、罪中、罪后的个人具体情况对其做出是否可以教育改善的预测和判断,当然,真正得出肯定的结论需要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罪犯进行长时间的考察后才行。

  • 标签: 死刑教育改善判决执行
  • 简介:美国对死刑的司法控制模式的鲜明特点,在于它的主要法律依据是宪法,而不是刑事立法。这是它最值得借鉴之处。美国对死刑的司法控制模式的另一特点,在于通过长期努力将宪法的原则逐步细化为具体的法律标准和规则。美国对死刑的司法控制模式的第三个特点,在于控制的渐进性,即限制和减少死刑的标准及规则的制定和改善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美国对死刑的司法控制模式的第四个特点,在于法院在决定死刑规则时始终需要考虑社会民意。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同时,也必须承认中美在司法控制死刑的条件上存在巨大差异。

  • 标签: 死刑 司法控制 美国模式 借鉴
  • 简介: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名篇《双城记》充满了监狱和死亡的场面,涉及了大量的法律元素,还原了当时法律界的诸多场景。在作家笔下,死刑已经成为表演。本文结合作品中的相关场景,从法学视角对死刑制度及其作为景观的原因和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揭示作者的刑罚观及其人道主义理想。最后阐述死刑的发展趋势。

  • 标签: 死刑 表演 惩罚 人道主义
  • 简介:国际废除死刑运动不断持续高涨,我国人权理念也不断深入,加之近年来的刑罚轻缓化的刑事政策的兴起,我国必然面临死刑废除的问题。然而死刑的废除在我国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主要来自于民众的阻碍和国家立法机关的不支持。可是在当前的国际局势和刑法现代化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寻找途径克服这些障碍,坚决废除死刑

  • 标签: 死刑 人权 威慑力 民意
  • 简介:当今中国进行的死刑制度改革.有其良好的社会背景、政治背景和国际背景。中国死刑制度在立法和司法方面都已经有若干举措,并且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中国死刑制度改革的前景,仍然是立法改革和司法改革并行不悖。

  • 标签: 死刑制度 立法改革 司法改革
  • 简介:作者通过对海峡两岸现行刑法中死刑制度的比较,比较详细地探讨了有关死刑的立法以及死刑的执行等问题,其中不乏新的资料可供借鉴。

  • 标签: 刑法 死刑 比较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急速转型,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刑法也随之发生转向。传统的刑罚万能主义、重刑主义的刑罚观,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死刑已失去了以往在刑罚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 标签: 制度改革 死刑 意义 现代社会 重刑主义 改革开放
  • 简介:死刑的减少与废除,根本是立法问题。但在我国刑法暂时没有大幅度修改的情况下,通过司法途径来控制死刑的适用,无疑起到异曲同工的作用。在死刑适用上,命案显然是适用死刑率最高的,也最具有典型意义。以某市中级法院近3年被改判的11件死刑命案为研究对象,从实证的角度就死刑命案被改判的原因、死刑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死刑标准的具体把握,并寻求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

  • 标签: 死刑 命案 标准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的十年时间里,取得的成绩无需赘言。但同时,诸多专家认为,目前的死刑复核制度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左卫民:从实体法角度控制死刑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左卫民表示,统计数据表明,最高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后,增加了三个刑庭,增加了数百位法官还有相应人员,新增了一个新的办公区,也多了很多案件,

  • 标签: 死刑复核制度 死刑核准权 专题报道 展望 最高人民法院 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