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研并分析儿童重症监护室压力性损伤相关影响因素及现有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为儿童PI(压力性损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横断面调研某院2021年1月-12月的702例患儿,收集相关人口学资料、PI(压力性损伤)评估及预防措施等,并对相关因素及已有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患儿PI发生率为8.83%,损伤程度以1期为主(90.32%);枕部(38.46%)为儿童PI的高发部位,其次是骶尾部(27.69%)。气管插管、意识障碍、移动度受限、感知觉受限、皮肤潮湿、存在摩擦与剪切力、营养贫乏以及组织灌注与氧合不足是PI的影响因素,疾病种类对PI(压力性损伤)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价值,但应与其他因素结合判断。患儿减压垫的使用率为100%,且均予以每间隔2~3小时更换体位1次。发生PI(压力性损伤)的患儿中预防性使用减压敷料的比例为95.16%,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比例为29.03%。结论:德尔菲法构建的新生儿预防护理敏感指标科学性、可靠性强,将其应用于新生儿预防中能规范临床护理行为,减少发生,提升家属满意度。
简介:摘要:探究SAA、CRP和PCT在新生儿感染判断中的应用,分析这三种方法的数值判断其感染类型。联合检测SAA、CRP及PCT在各个方面结果都优于单项检测,由此可见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新生儿感染和检测感染后的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又体现出了联合检测的高效性,准确性,特异性等优点。让联合检测SAA、CRP及PCT在诊断和治疗新生儿感染中成为了强有力的临床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需要PICC的80例新生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风险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栓形成、非计划性拔管、康复情况及静脉血流速度。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血栓形成和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血栓消失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和总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5)。静脉流速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风险管理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效果显著,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减轻患儿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2020年1 ~ 12月100例作为对照组(普通护理),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2021年1 ~ 12月100例作为对照组(症状综合护理)。观察了2、4、6小时产后血糖变化,比较了两组产妇低血糖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血糖高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得到注意(P < 0.05)。观察组低血糖和新生儿传染率分别为12.00%和6.00%,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3.00%和18.00%),统计上注意到的观察组的5名母亲对护理服务不满意,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的18名母亲对护理服务不满意,满意度为82.00,差异在统计上很重要(χ2 = 8.303,p = 0.004)。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孕妇GDM有效。
简介:摘要收集海南省2007—2019年参加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干血斑样本,共1 295 516例,确诊高苯丙氨酸血症43例。其中确诊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8例,男女各4例。海南省新生儿人群中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发病率6.2/100万。其中7例检测出了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PTS)基因的6个突变位点:c.317C>T、c.286G>A、c.259C>T、c.155A>G、c.84+291A>G和c.83+1777T>G;1例检出醌型二氢生物蝶呤还原酶(QDPR)基因的c.41T>C位点纯合突变。海南省新生儿人群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发病率较低,且PTS基因突变所占比例最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管喉罩吸入七氟醚麻醉在剖宫产术中对新生儿及产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行剖宫产且有椎管内麻醉禁忌的足月单胎孕妇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治疗组实行双管喉罩吸入七氟醚麻醉,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产妇术中不同时间点的SBP、DBP以及HR变化,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以及出生后5min的Apgar评分。结果与麻醉前比较,对照组产妇切皮时、出胎时SBP、DBP以及HR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妇各时间点SBP、DBP以及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以及出生后5min的Apgar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采用双管喉罩吸入七氟醚麻醉对新生儿及产妇影响较小,可以应用于有椎管内麻醉禁忌症的剖宫产术中。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质谱检测联合下一代测序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9例遗传代谢病新生儿的临床信息、血尿代谢产物检测及基因检测结果。血尿代谢产物分别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及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全血样本采用基于下一代测序的新生儿遗传病基因panel检测。结果19例患儿中,有12例患儿的代谢产物质谱检测结果与基因检测结果一致;2例患儿的质谱检测结果与基因检测结果不一致;4例质谱检测未提示病种,经过基因检测得出与患儿临床表型部分相符的疾病诊断;1例未行质谱检测的患儿,因基因检测而考虑遗传代谢病诊断,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随诊。结论质谱检测可以相对快速诊断遗传代谢病以指导临床治疗,而下一代测序可对质谱检测结果进行验证,并从基因角度解释病因,从而指导进一步治疗及遗传咨询。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在量化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重度HIE患儿49例及同期就诊的无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31例的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资料。采用ImgJ软件勾画丘脑/基底节层面全脑区域作为感兴趣区,用MRIcron软件获得ADC直方图及参数。比较HIE组和对照组之间各ADC直方图参数的差异。分析HIE组ADC直方图参数与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HIE组的ADC平均值、ADC最小值、ADC最大值、众数值(mode-value)、方差、异质性、10%~90%百分比ADC值分别为634±65、310±36、1 683±18、711±87、66 928±921、5 907±204、477±50、513±53、542±56、568±59、591±61、625±92、661±97、709±105、811±119,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HIE组模态密度(mode-count)小于对照组(272±22比395±83,t=2.9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平均ADC值、ADC最小值、ADC最大值、mode-count、mode-value、方差、异质性、10%~90%百分比ADC值)均与NBNA评分有相关性,其中mode-count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r=-0.369,P<0.05),其余呈正相关(均P<0.05)。方差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881),诊断效能其次为90%ADC值和ADC最大值。结论ADC直方图有助于诊断HIE,能够客观且量化反映脑组织的弥散信息,可评价HIE的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