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死亡警告》是苏格兰女作家穆丽尔·斯帕克的第三部小说。自1959年问世以来,该小说引起了文学评论界的关注。早期文学评论家结合穆丽尔·斯帕克的宗教信仰,研究了小说中的超自然因素和宗教色彩。进入21世纪,评论家从非宗教角度解读了该小说,诸如心理分析、心灵感应等。然而,评论界尚未有人从叙述学角度研究过它。《死亡警告》中最大的悬念便是'谁打了恐吓电话',但直至故事结尾,恐吓电话的真凶依然无从所知,小说中最大的冲突未能得以解决,因此它的结局是缺失的。结合波特·艾伯特(Abbott,H.Porter)的叙述理论,结局缺失赋予了《死亡警告》更加深刻的现实意义。
简介:古琴在我国是与帝王治国、君子修身密切相关的乐器,由遣唐使传到日本后,也是作为礼乐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由天皇、亲王们亲自弹奏古琴。然而,在古琴的琴技失传以后,反而出现了把古琴视作贵族女性修养的传说。本文通过对平安物语文学的考察,探讨了这种传说产生的渊源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简介:达斡尔族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曾先后与许多民族发生过不同程度的接触和交往,从而在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吸收了其它民族的若干文化成分,形成了以契丹文化为主体并兼容异族文化的若干成分为不同层次的、具有多元文化结构的民族共同体。其中,满族文化对达斡尔族的影响最为深远:自十七世纪初,达斡尔族臣属满族统治者之后直至清朝末年,满达两个民族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发生了广泛的接触和密切的交往。与此同时,满族文化也以其在多方面占据统治地位的态势和巨大的渗透力强烈地影响了达斡尔族,从而使满族文化中的许多成分同达斡尔族文化水乳交融、溶为一体,成为达斡尔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达斡尔族文化现状来说,大凡衣食住行、宗教信仰、风俗礼仪、文化观念乃至心理特征等诸方而仍无不渗透着满族文化影响的痕迹。达斡尔语作为达斡尔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表现形式之一,也
简介:本论文对中国大陆目前广泛使用的大学英语精读课本进行了性别形象分析。通过对所选的三种教材中男女主人公的社会角色、工作职业、品格形象以及男女角色在课本中的数量比例的分析,展现给读者一幅清晰的画面。研究发现,当前使用的英语阅读课本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性别主义倾向。传统观念上男主外,女主内,男强女弱,性别角色定型等等观念在所分析的课本中都十分显著。这种在性别呈现中的缺损显现应该引起教材编写人员、教学工作者和出版界的重视,因为教材中的这种不平等的描写,定式的男女人物的模式,对学生的观念形成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呼吁教育工作者对教材中性别主义现象予以关注,从而逐渐改变不公平的社会现象。
简介:自从1958年以来,我校一直非常重视在各年级中教学汉语拼音。几年来由于领导重视和大力支持,教师认真教学,学生都熟练地掌握了汉语拼音,提高了教学质量;一年级上学期集中教完汉语拼音后,学生掌握了拼音要素,连读方法,但读音节还需临时连读,速度较慢,到学期末就熟练掌握了400个音节,达到了直呼,读音节的速度一般每分钟在40个左右,快的每分钟达70—80个,最快的认读113个。到二年级下学期,学完了大写字母和隔音符号,读音节的速度一般达到了60—70个。拼音读物一般能朗读成诵。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熟练掌握了字母表的顺序,学会按音序查字典,—般都愈用愈熟,愈熟效率愈高。这正如我们学骑自行车,当我们基本掌握骑车技术后,还必须继之以多次乘骑,从弯曲崎岖的道路中去获得技能技巧,达到运用自如。我们的具体作法如下。一、课堂和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