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1 个结果
  • 简介:1989年底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汝州洪山庙遗址发掘出一座仰韶文化时期的大型瓮棺合葬墓,墓坑为长方形,墓口东西长6.10米,南北宽3.30米,墓口及东南角已被破坏,坑深只有0.3米~0.65米.墓内出土136件瓮棺,均为大口直壁缸和半球状器盖相扣.

  • 标签: 仰韶文化 文物考古 遗址发掘 出土 东南 河南省
  • 简介:郑择墓志与李公麟《拥马醉归》陈瑞农赵振华In1987,atombinscriptionwasdiscoveredinLuoyang.Onthebackofthetombstonewasapictureentitled“Goinghomedrunko...

  • 标签: 李公麟 郑居中 墓志 《元丰九域志》 《汉语大词典》 孟尝君
  • 简介:吉林省博物院藏张大千《写天池笔意荷花》,图上有张大千、溥心衍、于非闇分别题写的三段题记,作者未署年款,于非闇的题记中署明“癸未六月写三余于玉山砚斋”,有人据此认为此创作于1943年:但从绘画风格、书法风格和大千先生当年的行程来看,此应是三十年代初作品。

  • 标签: 张大千 艺术风格 断代
  • 简介:2005年7月,荔湾区政协开展西关饮食文化的专题调研,意外地发现原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大师莫伯治先生于1980年为十甫路百年老字号陶陶居所绘的一幅建筑手稿,其时旨在为在“文化大革命”前后屡遭破坏的茶楼建筑探索复原之路。“文革”,中陶陶居改名为东风楼,取意于毛泽东主席“东风压倒西风”的一段论述。其间东风楼的内外空间、立面形象都被弄至面目全非。

  • 标签: 手稿 设计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 “文化大革命” 专题调研 饮食文化
  • 简介:战国中山王(?)兆域铜版(以下简称“铜版”),1977年于中山王(?)墓中出土。铜版平面呈横长方形,无铸接及铆、焊的痕迹,为一次模铸而成。原来的铜版表面平光,后因于墓中经过火烧和压砸而凸凹变形,所以各部分的尺寸需仔细测量,才能得到准确的数据。铜版长一侧为95.6厘米,一侧为96.6厘米,中间平整处为96厘米,应以96厘米为准;宽度于平展处量得为48厘米;厚度不匀,为0.7至1.2厘米,大部分为0.8厘米。按长96厘米,宽48厘米,其长宽之比正好为2:1。现器重32.1公斤。这样大的铜版在当时条件下,一次铸造成功,并达到表面平整的效果,在技术上也并非易事。

  • 标签: 兆域图 中山王 战国时期 内宫 后堂 建筑遗迹
  • 简介:《安徽钱币》2006年第1期《中国近代银元家族中的若干待考品》所载背反龙新疆饷银五钱银币,表面上看似是一枚罕见的珍品,但经认真揣摩,笔者断定应是一枚臆造品。现根据多年来对新疆银元集藏、研究的体会,结合文献史料,撰文探讨,不妥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 标签: 银元 新疆 臆造 《安徽钱币》 中国近代 文献史料
  • 简介:思维导是一种创造性的、有效的记笔记的方法,也是极佳的记忆路线图,它能帮助人们改善思维习惯,提高记忆力和办事效率,被誉为21世纪全球性的思维工具。那么如何让科学、高效的思维工具服务于小学语文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呢?我们在略读教学中进行了尝试。

  • 标签: 学语文 自主学习 办事效率 大脑潜能 无意识记 有意识记
  • 简介:十九世纪末,正当国难当头之际,维新志士谭嗣同在兰州登高望远,赋诗云:……苍梧有泪断碑愁,惊心梁园风流尽,欲把兴亡数到头”。这几句怀古思今,借明肃王旧事来感慨时事。其中“断碑”“梁园”均与被称为“通省名寺观冠冕”的金天观有关。

  • 标签: 明代 金天观 道教题材 壁画 “八十一化图”
  • 简介:自1981年在四川省甘洛县首次发现尔苏沙巴文象形文历书等苯教文献以来,部分学者提出系"虎推地球"和"虎转四季"。文章作者经过多年田野调查,对几种藏族苯教《历书》的相关图画文字进行比较研究发现,30年来学界一致认为的"虎推地球"和"虎转四季"实际上是"年煞"和"月煞"运行的语,即"煞语。在尔苏沙巴文中并没有"虎推地球"一说。

  • 标签: 苯教文献 尔苏沙巴 象形文字 虎推地球 图语
  • 简介:17世纪的汉碑热潮与隶书勃兴历来被视为书法史上的重要现象。在此过程中,一些晚明书家在"倡明汉隶"的同时,对吴门中人的隶书观念展开了批判,指出其存在"以魏充汉"的行为,这种看法在当代学界仍被沿用。事实上,在晚明诸家的语言逻辑中,"汉"与"魏"并非指代时间,而是指代某一类碑刻风格。"以魏充汉"的观点仅是时人在特定时代中,依据有限的见闻而产生的一种视觉感受,实则是将汉隶的整体面貌单一化与片面化,割裂了汉魏时期的碑刻书法史。

  • 标签: 东汉碑刻 曹魏碑刻 以魏充汉 汉隶
  • 简介:南朝梁元帝萧绎(508—554)所作《职贡》画卷,今存世有三种摹本,第一种传为唐阎立本摹本,藏台湾“故宫博物院”,着绿称唐阎立本《王会》,内容为鲁国等二十四国使者着色画像,每段以楷书署明国名;第二种传为南唐顾德谦摹本,藏台湾“故宫博物院”,着录称《梁元帝番客人朝》,内容为鲁国等三十三国使者白描画像(共三十五段,其中重复二国,失题名二国),

  • 标签: 南朝 故宫博物院 佚文 题记 阎立本 摹本
  • 简介:《韩熙载夜宴》是五代南唐宫廷画家顾闳中的代表作品,其内容表现的是韩熙载——南唐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灯红酒绿的夜生活中的几个场景(1)。据史书记载,南唐后主李煜屡次想重用韩熙载,但无奈社会上流传着他纵情声色的丑闻而只好作罢。为了了解这位让他既钟爱又放心不下的臣子的私生活,李煜遣派顾

  • 标签: 南唐后主 《韩熙载夜宴图》 史书 宫廷 私生活 政治活动家
  • 简介:《全海图注》是山东巡抚宋应昌编绘的海防。全海系包括此注与受其影响而绘制的《筹海重编·万里海图》,及以后者为基础绘制的《虔台倭纂·万里海图》。该系具有三个突出特征:营兵制的职官系统;港澳标注着停泊各种方位风向、数量不等的船只,或至周边的距离;沿海则保留着部分卫所。全海系背后隐藏着绘图者对当时海防思想的抉择。

  • 标签: 《全海图注》 全海系 海防思想 营兵制 明代
  • 简介:首都图书馆藏彩绘《九边》,绘于崇祯后期,民国年间由汪申伯收藏。全采用形象绘法,是现存《九边》中形象绘法最为突出的地图,是一幅军事示意图,而非作战地图,反映出以直观、实用为目的的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人文传统,直到明末仍发挥着主要作用。首《九边》机构、方位错讹较多。不过,由于这幅地图很可能是明代最后一幅长城地图,反映了明末九边长城防御体系的全貌,因此具有一定的学术与文物价值。

  • 标签: 《九边图》 形象绘法 职方司
  • 简介:目前学界缺乏对世传王维《辋川》所绘季节号色的关注,唐代文献只记其清源寺壁画辋川之举。唐末李吉甫曾收藏绢本《辋川》,宋初又有多个摹本流传,米芾《画史》多处提及《辋川》,而《宣和画谱》却未见收录。洪迈对李吉甫父子跋文的辨伪缺乏实效。米芾是推崇王维雪景山水的第—人,据新发现的秦观跋语可证宋代流传的《辋川》所绘景色确为雪景。晚明时期,原本擅界画楼观的郭忠恕成为《辋川》临本的主要代表,据董其昌等描述,郭氏临本亦为雪景之象。考证《辋川》所绘具体季节景色,对认识宋、明两代王维擅画雪景画史形象的“分化”与“层累”过程大有裨益,也会对其他一些作品描绘景色的认识有所深化。

  • 标签: 王维 辋川图 郭忠恕 秦观 雪景
  • 简介:隋唐以来,扬州即以经济繁荣而著称,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进入清代.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的贸易中心。经济的繁荣使各地的文人名士汇集扬州,进行诗文书画交流与创作,促进了地区文化艺术事业的兴盛,出现了一批画家,“扬州八怪”是其中最具有代表的画家群体。

  • 标签: 博物院 牧羊 黄慎 藏画 山西 历史文化名城
  • 简介:1999年4月18日,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人员阿拉腾松布尔前往内蒙古图书馆蒙文书库特藏部查阅资料,在偶然的情况下,他发现了贺西格巴还原《蒙古秘史》铅印本。贺西格巴是内蒙古近代文化名人,著有《古今宝史纲》等书。从这次发现的蒙文还原《蒙古秘史》来看,贺西格巴还对《蒙古秘史》作了深入研究。所发现的蒙文还原《蒙古秘史》共为二册。前一册书页上用蒙古文粗黑体铅印着“贺西格巴译蒙古秘史”,旁边用小黑体印着“蒙古秘史”,全书179页。后一册用蒙古文粗黑体铅印着“蒙古文意译元朝秘史”第一至五卷,为一残本。两部书对译者、编审者、翻印者、发行者都有标注。对以上两部书进行初步分析后,阿拉腾松布尔认为

  • 标签: 《蒙古秘史》 蒙古文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内蒙古图书馆 粗黑体 学术研究价值
  • 简介:2015年初,苏尼特右旗额仁淖尔苏木门嘎查牧民向苏尼特右旗文物保护管理局反映,他们在当地发现了一处规模较大的长方形土堆状建筑遗址。同年3月,苏尼特右旗文物保护管理局对该遗址进行了实地勘察,确认是一座古城址,但此城在之前的历次文物普查和长城调查工作中从未被发现。新发现古城经媒体报道后,引来大量不明身份的人围观。

  • 标签: 苏尼特右旗 图门古城 辽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