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及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17例OVCF行椎体强化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9例,女138例;年龄58~88岁[(73.1±6.9)岁]。根据是否出现骨水泥血管渗漏分为血管渗漏组(39例)和无血管渗漏组(178例)。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密度、受伤至手术时间、伤椎解剖位置、压缩程度、后壁完整性、椎内裂隙征、椎基静脉孔、手术入路、手术方式,以及骨水泥注入时期、注入速度、注射量、注射区域。采用单因素分析上述指标与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的相关性,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伤至手术时间、压缩程度、后壁完整性、椎内裂隙征、椎基静脉孔、手术方式,以及骨水泥注入时期、注入速度、注射量、注射区域与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相关(P<0.05);性别、年龄、骨密度、伤椎解剖位置、手术入路与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不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椎内裂隙征(OR=7.00,95%CI 1.57~31.30,P<0.05)、椎基静脉孔(OR=7.52,95%CI 1.94~29.16,P<0.01)、PVP(OR=10.98,95%CI 2.51~47.94,P<0.01)、骨水泥稀薄期注入(OR=5.91,95%CI 1.45~24.15,P<0.05)、骨水泥注射量大(OR=3.60,95%CI 1.70~7.65,P<0.01)、骨水泥边缘区注射(OR=24.80,95%CI 5.28~116.37,P<0.01)与OVCF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显著相关。结论椎内裂隙征、椎基静脉孔、PVP,以及骨水泥稀薄期注入、注射量大、边缘区注射是OVCF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66岁女性患者,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后3天,发现心房异物2天入院。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及下腔静脉内可见条索状强回声,随心脏搏动而浮动,胸腹联合切口,体外循环下行心脏异物取出术+下腔静脉异物取出术+右肺动脉异物取出术+三尖瓣成形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病例对照研究分析4所医院2018年5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2 273例(2 689个椎体)OVCF行PV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94例,女1 279例;年龄52~91岁[(69.1±3.1)岁]。根据是否出现骨水泥渗漏分为渗漏组(581例,604个椎体)和无渗漏组(1 692例,2 085个椎体)。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椎体压缩率、上下终板完整性、手术节段、手术入路及骨水泥注入量等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上述指标与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相关性,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骨折部位、椎体压缩率、骨水泥注入量与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相关(P<0.05或0.01);上下终板完整性、手术节段、手术入路与PVP术后骨水泥渗漏不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胸椎骨折(OR=1.68,95%CI 1.11~2.55,P<0.05)、椎体压缩率>40%(OR=1.98,95%CI 1.29~3.02,P<0.01)、骨水泥注入量≥5.5 ml(OR=1.55,95%CI 1.07~2.26,P<0.05)与PVP术后骨水泥渗漏显著相关。结论胸椎骨折、椎体压缩率>40%、骨水泥注入量≥5.5 ml是OVCF行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藻酸盐敷料在肿瘤患者经MST(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后出现淋巴液渗漏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MST行PICC置管后发生淋巴液渗漏的50 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穿刺口给予藻酸盐敷料覆盖,对照组仅给予传统无菌纱块处理,均贴3M透明敷料,上面常规无菌纱块对折两次弹力绷带缠绕加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液消退时间,住院期间导管维护费用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改良组较传统组降低了淋巴液渗漏消退时间,减少患者的换药次数和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生活质量,适用临床,解决临床护理疑难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评价予以新生儿CLS-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儿以人血白蛋白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基于等量电脑随机法下,将48例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儿(我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均分为2组;1组为参照组(n=24),1组为观察组(n=24);分别予以2组以单一人血白蛋白治疗和羟乙基淀粉+人血白蛋白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后各项肾功能指标以及临床病症改善时间数据方面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新生儿CLS患儿治疗中人血白蛋白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效果显著,建议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骨水泥渗漏和伤椎再塌陷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97例单节段OVCF行PK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7例,女230例;年龄60~92岁[(69.5±8.2)岁]。根据是否出现骨水泥渗漏分为渗漏组(36例)和非渗漏组(261例),根据是否出现伤椎再塌陷分为再塌陷组(40例)和非再塌陷组(257例)。记录各组性别、年龄、骨折节段、骨折类型、骨折严重程度、骨皮质破坏、椎体裂隙征、术前及术后局部后凸角、后凸角纠正值、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分布形态、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上述指标与PKP术后骨水泥渗漏和伤椎再塌陷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KP术后骨水泥渗漏和伤椎再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折严重程度、骨皮质破坏、骨水泥注入量与骨水泥渗漏相关(P<0.05或0.01);性别、年龄、骨折节段、骨折类型、椎体裂隙征、术前及术后局部后凸角、后凸角纠正值、骨水泥分布形态、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与骨水泥渗漏不相关(P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椎体裂隙征、骨水泥分布形态、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与伤椎再塌陷相关(P均<0.01);性别、年龄、骨折节段、骨折类型、骨折严重程度、骨皮质破坏、术前及术后局部后凸角、后凸角纠正值、骨水泥注入量与伤椎再塌陷不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重度骨折(OR=4.23,95%CI 1.52~11.81,P<0.01)、骨皮质破坏(OR=3.29,95%CI 1.52~7.13,P<0.01)、骨水泥注入量>8 ml(OR=2.31,95%CI 1.09~4.92,P<0.05)与骨水泥渗漏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椎体裂隙征(OR=2.10,95%CI 1.03~4.30,P<0.05)、骨水泥团块状分布(OR=2.56,95%CI 1.25~5.27,P<0.05)、术后未抗骨质疏松治疗(OR=3.06,95%CI 1.46~6.40,P<0.01)与伤椎再塌陷显著相关。结论对于OVCF患者,重度骨折、骨皮质破坏、骨水泥注入量>8 ml是PK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椎体裂隙征、骨水泥团块状分布、术后未抗骨质疏松治疗是PKP术后伤椎再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