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溶栓与院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院溶栓组与院内溶栓组,各30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院溶栓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院内溶栓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出血率及病死率则低于院内溶栓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溶栓治疗能有效缩短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并提高冠状动脉的再通率,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与病死率,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溶栓 院内溶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院急救护理 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 干预效果 。 方法:将我院急诊接收的 8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文研究病例, 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研究,组别 为对照组和 观察组, 每组均有患者 40 例,两组分别 采取常规护理 和院急救护理干预 ,将最终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对比。 结果:护理后同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的 抢救时间、介入手术或溶栓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短 , 且 患者 溶栓再通 率 也 较高,最终 发生的 并发症 较少 , 两组之间指标数据差异比较大(P< 0.05)。 结论: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中应用院急救护理干预,可有效果提高患者的 急救效率 ,减少患者发生的并发症,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效果研究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常见急症,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溶栓和介入是治疗AMI的两条主要手段。心肌梗死发生后,在急诊治疗的时间窗内通过上述治疗手段尽可能快地恢复心肌供血,对改善患者预后极为重要。因此,在护理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急诊护理手段,提高急诊效率,缩短抢救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十分必要。我科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了位护理,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护理 常见并发症 前位 急诊治疗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壁急性心肌梗死(AMI)aVR导联ST段抬高对冠状动脉左主干及左前降支近段病变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将122例壁AMI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根据aVR导联有无ST段变化分为抬高组(A组)及ST段无抬高组(B组)。结果①梗死相关血管为左主干病变的A组及B组分别为10例(19.2%)及2例(2.8%),两组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梗死相关血管为左前降支近段病变的A组及B组分别为40例(76.9%)及10例(14.2%)两组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发生心脏事件的A组及B组分别为20例(37.1%)、8例(11.4%),两组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壁AMIaVR导联ST段抬高对诊断左主干、左前降支近段病变及预后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B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院急救中价值。方法将符合急性AMI临床表现及相关体征,诊断标准,心电图的患者80例,发病时间为10分钟内(呼救120),分为治疗组I组(B受体阻滞剂组),II为对照组,同时各组给于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仃,替格瑞洛,入院后观者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血清乳酸,心力衰竭,指脉氧氧饱和度,以及心肌标志物改变时限,观察时间点分别用药后30分钟,1小时二个基准点,B受体阻滞剂组出现恶性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改变竭,以及心肌标志物改变较对照组明显延长。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B受体阻滞剂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 标签: B受体阻滞剂 心机梗塞 院前急救 恶性事件延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进行院急救的基本特点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5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按照双盲法选取分为治疗组(实施院急救处理)和对照组(不实施院急救直接送往医院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死亡率。结果对照组中11例患者病情好转及稳定,6例患者病情恶化,5例患者入院死亡,3例患者院内抢救无效而死亡;治疗组24例患者病情好转及稳定,只有1例患者院内抢救无效而死亡,治疗组患者死亡率(4%)明显低于对照组(32%),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实施院急救的效果比较理想,可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骤停 院前急救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心梗病人进行改良院急救及转运的预后的临床研究。方法临床选择2015年7月-2016年5月急性心肌梗死病人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40例,观察组进行改良院急救及转运法,对照组进行传统院急救及转运方法,比较两组的好转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好转率为80.0%,病死率为2.5%,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57.5%、20.0%、2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就诊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改良院急救及转运可显著提高病人的好转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预后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 改良院前急救及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院急救与急诊急救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实验,其中对照组采取急诊急救方法,观察组先采取院急救,在进行急诊急救。通过两组的死亡率和急救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急救和急诊急救,具有很高的抢救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急诊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利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予以个性化护理)各50例,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均较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急诊中,给予患者个性化护理具有确切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急诊护理 个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 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由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发生的长时间的心肌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心肌急性坏死,它是急诊的常见病症之一。将院急救护理应用于该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有利于短时间内迅速挽救该病患者的生命,优化其预后处理措施,加强治疗效果,从而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文章主要讨论院急救护理对心理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以供参考。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急诊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共纳入98例,常规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院急救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2020年6月至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院急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94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按照其急救治疗方式划入常规组与实验组(n=47)。常规组实施院内常规急救治疗,实验组入院由120医生实施急救治疗后入院实施持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死亡率为4.25%,常规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4.89%,差值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心梗消失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救治总时间数值均相对较低,组间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院急救治疗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 院前急救治疗 心梗消失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急诊护理工作中实施个性化护理的实际价值进行了探究分析。方法:以医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患者行个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急救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所涉指标包括出诊反应时间、入院时间、急救时间、转运成功率以及急救成功率。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并评价急救护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出诊反应时间、入院时间、急救时间、转运成功率及急救成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个性化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急诊护理工作中,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诊护理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