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婚恋观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在校期间婚姻、恋爱的心理与行为,也影响着大学生未来婚姻家庭生活的走向,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新生自身特点决定了新生阶段是实施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高校新生婚恋观教育意义重大,文章剖析新生婚恋观存在的问题,并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新生婚恋观教育提出了可行对策。

  • 标签: 高校新生 婚恋观教育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蛋白激酶D1(pkd-1)是一种具有迁移、增值和分化功能的重要的信号传导的蛋白激酶。pkd-1也是一个基因表达和血管生成的关键的调节酶,是心血管发育和肿瘤的进展中不可缺少的酶。pkd-1可能通过调节血管生成的信号来影响肥胖,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本文对pkd-1对血管生成的相关基因表达,以及PKD-1调节VEGF介导的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PKD-1 血管生成 VEGF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新生儿支原体肺炎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52例患儿中,痊愈33例,占63.46%;显效16例,占30.77%;总有效率为94.23%。结论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对新生儿支原体肺炎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治疗效果,缓解急性症状,缩短咳嗽、啰音消失时间以及热退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支原体 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胫后动脉穿刺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50例需要采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3组,其中214例采用胫后动脉穿刺;136例采用股动脉穿刺;100例采用肱动脉穿刺。对3种穿刺法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局部瘀斑或血肿等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各组间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后动脉比肱动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χ2=5.08;P<0.05)而局部瘀斑或血肿发生率低(χ2=4.86;P<0.05)。结论胫后动脉位置表浅,其搏动易触及,穿刺误伤机会少、安全、定位简单、成功率高,操作手法易掌握,不影响保暖和采血量,远离重要器官组织和神经,不易受污染,并发症少。值得进一步总结并推广应用。

  • 标签: 穿刺采血 胫后动脉 新生儿监护病房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对策及效果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急救护理整体措施,对新生儿的窒息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窒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很好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护理干预 临床疗效
  • 简介:欧洲研究再次证明,空气污染物浓度越高,新生儿体重偏轻的风险越大。一项在线发表于《柳叶刀·呼吸病学》杂志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PM2.5浓度每升高5微克/每立方米,足月低出生体重儿风险增加18%。

  • 标签: 低出生体重 新生儿 PM2.5 空气污染物浓度 PM2.5 研究成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原因及抢救护理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4月救治的76例新生儿窒息病例,回顾性分析76例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造成窒息的原因,并总结其抢救护理措施。结果造成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主要是脐带过长、宫缩过强、胎盘功能不全、胎心窘迫、羊水异常、胎膜早破、巨大儿等因素。针对新生儿窒息应以预防为本,及时采取多项措施预防新生儿窒息,并进行早期预测,一旦发生窒息要及时行复苏、保暖、吸氧等抢救护理措施。结论引发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有很多,因此要做好预防性护理工作,一旦发生窒息,要及时行有效的抢救护理措施,以挽救新生儿的生命。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抢救护理 胎膜早破 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新生儿肺炎交叉感染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抽取90例新生儿肺炎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重视交叉感染预防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交叉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肺炎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可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率。

  • 标签: 新生儿 肺炎 交叉感染 综合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2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3年3月-2014年2月期间行常规护理的1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而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的120例新生儿为观察组,在分析了新生儿护理危险因素后,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对两组的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中,存在诸多危险因素,包括护理人员素质、操作失误以及新生儿自身特点等,根据护理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不仅可以使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降低,还可以增强护理满意度,避免发生护患纠纷。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危险因素 防范方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院内感染,降低母婴同室新生儿脓疱病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对新生儿皮肤感染原因的调查,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结果新生儿脓疱病的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加强母婴同室环境卫生学监测、病区管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新生儿沐浴室管理、新生儿皮肤护理、做好消毒隔离措施、健康教育是降低新生儿脓疱病发生的关键措施。

  • 标签: 院内感染 新生儿脓疱病
  • 简介:基于海门中专秀山校区2015级新生的心理健康测试结果,我们发现,中职学生容易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出现心理问题,个别学生甚至会出现厌学、退学等逃避行为。针对这类问题,我们开发了《新生适应》团体心理辅导案例,实践证明,它对增强新生的适应能力大有帮助。调查显示,海门中专有87%的新生具备较好或一定的适应能力,他们能够在一定时间内适应环境的变化,

  • 标签: 心理问题 新生 开发 案例 辅导 适应能力
  • 简介:目的:通过构建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3D共培养体系,探讨自噬与血管新生的相关性。方法:使用蛋白酶和胶原酶消化法及胶原酶消化法提取hAMSCs和hUVECs。通过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及多向分化实验鉴定hAMSCs和hUVECs。通过3D成管实验观察0、3、6、12、24、48、72hhAMSCs-hUVECs(共培养)组及hUVECs(单培养)组中hUVECs出芽的长度及面积,检测各时间点中反应自噬水平的蛋白ATG5、Beclin-1、LC3Ⅱ表达水平。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hAMSCs中间充质细胞表面分子标志呈阳性表达,造血干细胞及血管细胞相关的表面分子标志呈阴性表达;hUVECs中CD34呈阳性表达,CD45呈阴性表达。免疫荧光检测发现,hUVECs细胞膜上表达CD31,胞浆中表达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多向分化实验证实hAMSCs具有向成骨细胞、成脂细胞及成软骨细胞分化的潜能。3D成管实验中共培养组在12h以后出芽的长度及面积均高于单培养组,共培养组ATG5表达水平在3、6h高于单培养组,共培养组Beclin-1表达水平在0、3、6h高于单培养组,共培养组LC3Ⅱ表达水平在0、3、6、12h高于单培养组。结论:本研究发现hAMSCs可以促进血管新生,并证明其促进作用与共培养体系建立早期的胞内自噬水平增高密切相关。

  • 标签: 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自噬 血管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5年12月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对宁夏及周边地区通过主动转运方式转运的危重新生儿的过程、病种及转归情况。结果自开展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以来,本院共转运危重新生儿124例,转运途中无1例死亡,入院后经医院医护人员积极抢救,无1例死亡,抢救成功率100%。转运病种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系统疾病及围产期窒息为主。结论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能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率、伤残率和改善预后。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转运尚属于起步阶段,转运的成功依赖于先进的设备和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需要进一步发展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系统。

  • 标签: 新生儿转运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症换血后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溶血换血患儿80例,对患儿的护理方式进行总结,对比分析换血前后患儿临床指标。结果患儿换血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低于换血前,换血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N患儿换血时积极的护理配合,疗效显著。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症 换血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护理中优质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笔者根据自己所在医院2015年l月至2015年10月接收的6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0例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双察组行优质护理管理,就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系统的护理,两组新生儿在身体素质及家属满意度上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管理作用于新生儿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方法值得借鉴。

  • 标签: 优质护理 新生儿护理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