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剂量放射性碘联合甲硫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对其治疗特点进行总结。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小剂量放射性碘进行临床治疗,实验组给予小剂量放射性碘联合甲硫咪唑进行临床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甲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FT3、FT4及TSH等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放射性碘联合甲硫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减少甲减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促进患者恢复健康,优化患者的生存质量,故该治疗模式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放射性碘治疗Graves病导致早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可能因素.方法对260例行131I治疗的Graves病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将1年随访期内诊断为早发甲减者纳入早发甲减组,其余纳入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甲状腺估重、摄碘功能、服用放射性药物情况等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导致早发甲减的可能因素.结果早发甲减组36例,对照组212例,失访12例.根据甲状腺质量进行分级处理,早发甲减组与对照组甲状腺质量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589,P〉0.05).早发甲减组与对照组131I转换率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66±0.19比0.79±0.21,t=2.712,P〈0.01).早发甲减组与对照组每克甲状腺给予131I活度(100μCi比90μCi)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u=2.144,P〈0.05).结论转换率和每克甲状腺给予的131I活度是影响早发甲减发生的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对放射性I125粒子在肺癌植入治疗中应用与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以2022年1月-202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48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式,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数据汇总,进而对并发症护理进行落实。结果:肺癌植入治疗术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并发症,经预见性护理模式下,肺栓塞等严重性并发症得以规避。结论:在肺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放射性I125粒子进行植入性治疗具有安全、有效的治疗价值,但术后并发症作为难以完全规避的现象,需要护理人员提高重视,采取预见性护理,提升患者治疗质量,防止并发症的出现,促进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放射治疗造成放射性肺炎临床研究。方法:抽取本院收治2019年6月-2020年7月收治72例肺癌放射治疗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划分A组与B组(n=36),A组仅选择放射治疗,B组放疗期间联合药物干预,对比放射性肺炎发病率与症状评分。结果:A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22.22%,KPS评分(77.31±7.65)分,CRP评分(4.13±1.27)分,B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5.56%,KPS评分(70.20±9.13)分,CRP评分(5.87±1.59)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治疗患者予以药物干预,可以降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加强患者身体机能,可以提升患者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癌放射治疗致放射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肺癌行放射治疗致放射性肺炎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炎症因子如hs-CRP、白细胞计数等水平、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炎症因子如hs-CRP、白细胞计数等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较对照组76.67%明显较高,且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10.0%较对照组26.67%明显较低,且P<0.05。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放射治疗致放射性肺炎的效果非常显著,既能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显著改善其各种症状,还能减少不良反应,因而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紫草液喷雾剂加贝复剂治疗乳腺癌术后并发Ⅳ度放射性皮炎的效果。方法创面清创后采用紫草液喷雾剂与贝复剂交替外喷,每日3次。结果12例乳腺癌术后并发Ⅳ度放射性皮炎经治疗后,创面完全愈合。结论紫草液喷雾剂加贝复剂促进生肌、排脓、抗感染、促进毛细血管再生,加速创面愈合的作用。对治疗Ⅳ度放射性皮炎效果明显,同时加强护理可促进患者的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性膀胱炎高压氧治疗疗效。方法以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膀胱容量、尿急、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基本相同,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膀胱容量高于对照组,尿急、急迫性尿失禁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放射性膀胱炎患者给予高压氧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简介:目的:在建立小型猪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动物模型基础上,应用电镜技术研究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形成、发展的超微结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对6只小型猪右侧下颌骨进行25Gy和28Gy一次性照射,建立小型猪右侧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动物模型,分别于照射结束后3、4、5个月切取右侧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部位死骨,制备标本,进行电镜检查分析。结果:照射后的早期骨胶原纤维即受到破坏,骨细胞先出现细胞膜破坏,随后胞质出现空泡,细胞器裂解,最后出现核变化。大剂量照射后骨细胞的破坏出现早而重,并且加速了骨细胞的裂解、死亡。结论:骨细胞细胞膜及细胞质较细胞核对放射线更为敏感,照射后骨细胞死亡过程首先发生在细胞膜及细胞质内,与以往认为细胞核损伤在先的观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