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结肠癌采用腹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开放手术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腹腔镜手术,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进食时间、通气时间均较短,且术中出血量少,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并且随访10-25个月,观察组的复发率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还能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感染患者ICU治疗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5例重症感染患者(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作为观察对象,结合患者的ICU治疗时间将其分为两组,A组(ICU治疗时间小于2天)34例,B(ICU治疗时间大于2天)31例。观察比较两组重症感染患者的乳酸水平、慢性健康系统状况Ⅱ评分(APACHEⅡ评分)、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2.58%)显著低于B组患者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64.52%);且两组重症感染患者的乳酸水平、慢性健康系统状况Ⅱ评分、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感染患者ICU治疗时间的影响因素主要为乳酸水平、慢性健康系统状况Ⅱ评分、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为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促进患者预后,结合上述影响因素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造成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68例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以及不同抗菌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大于60岁的老年人、小于10岁的儿童是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其发生几率分别为32.7%、22.7%.以静脉滴注方式进行给药也是发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6%.联合用药引发不良反应的几率为75.0%.抗菌药物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0%。大环内酯类与头孢菌素类药物,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0%、17.9%.不良反应累计的器官主要有皮肤与胃肠道。结论合理用药,建立科学的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可减少ADR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尽量减轻疾病给患者的带来的痛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药物(消心痛、心痛定、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通心络4粒/次,每日3次,治疗6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的变化,心电图、血压及心率变化,治疗前后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对心绞痛症状的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P<0.05)。对心电图的改善作用相似。结论通心络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