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产儿鼻饲后不同体位干预观察胃残留量。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出生体重<2500g的早产儿,随机分为A组仰卧位、B组交替左右侧卧位、C组俯卧位,每组30例,于鼻饲后采取相对应的护理体位,每2小时鼻饲一次,于下一次鼻饲前抽吸胃潴留量并记录。连续观察7天,每天观察时间为900~1700时。结果俯卧位组总胃潴留量1.85±0.36ml(P<0.01),发生腹胀2例,呕吐1例(P<0.05);侧卧位组总胃潴留量2.73±0.57ml,发生腹胀8例,呕吐7例;仰卧位组总胃潴留量5.32±0.54ml,发生腹胀16例,呕吐15例。结论俯卧位、左右交替侧卧位与仰卧位相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早产儿胃潴留量,降低腹胀及呕吐的发生率。
简介:目的探讨胃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淋巴清扫范围与淋巴结转移区域分布规律。方法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肿瘤数据库,基于Nishi分型选取其中胃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肿瘤,直径≤40mm并R0切除患者相关肿瘤学数据勾勒胃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淋巴高频转移站别区域图。结果纳入306例胃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结果显示:pT4期肿瘤占87%、pN阳性占77.8%、pTNM分期Ⅲ期占74.5%;肿瘤直径(25.44±18.03)mm;腹腔淋巴结转移高频区域依次是贲门左右侧(第1、2组)、小弯侧胃左血管周围(第3组)、胰腺上缘腹腔干(第9组)及其主干分支胃左动脉(第7组)、肝总动脉(第8a组)、脾动脉近端(第11p组)、肝动脉(第12a组)周围以及食管裂孔周围(第19、20组);胃远端区域转移较为罕见。结论瘤体直径≤40mm胃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淋巴清扫区域应集中在贲门左右侧、小弯侧、胰腺上缘腹腔干及其主干分支以及食管裂孔周围,胃远端及大弯侧区域淋巴清扫外科获益价值存疑。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促胃动力药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伴抑郁患者临床效果做出对比性分析。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入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选为观察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成三组,每组各32例。伊托必利组口服伊托必利50mg/次,3次/d;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组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l片/次,2次/d;联合治疗组应用伊托必利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剂量同上。持续治疗12周,使用RDQ表评价疗效,HAMD表判定抑郁状态。结果伊托必利组、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组以及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RDQ症状评分低于伊托必利组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伊托必利,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并为后续诊疗计划的落实提供有利条件,快速构建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
简介:摘要压缩机是一种将气体体积压缩并提高气体压力的机械设备,能将气体压力增高、具有一定的动能,可作为动力或源其他用途。按用途不同,压缩机可分为空气压缩机、空调压缩机等。按机械结构不同可划分为摇摆式式压缩机、活塞式压缩机,螺杆式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数码涡旋压缩机、隔膜式压缩机等。按照压缩方式不同可分为容积式压缩机和动力式压缩机两大类。压缩机的发展十分迅速,从一开始的空气压缩机(工厂产线的气源、装修公司的气枪等),到现在的医疗器械使用的便携式内进气压缩机(制氧机、雾化器等),从工业用380V的交流电到家用的220V(110V等,不同国家不同电压),再到现在的锂电池提供的12V直流电,随着时间的发展,压缩机已经发展到巴掌大的压缩机,作为动力源的的压缩机,体积的越小,对于许多的医疗器械可是福音,意味着如有需要,完全可以在手袋里面装一个呼吸机、制氧机、雾化器、血压仪等,对百姓的生活带来许多的便利。基于以上医用压缩机需求,便诞生一种新型的压缩机,这种压缩机完全是由一条或多条可控的管道吸气,保证进气源的的洁净、无菌、安全、可靠,充分满足目前医用要求。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超声内镜用于早期胃癌的诊断效果并评价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中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间收入的所有早期胃癌患者43例,分别应用超声内镜和CT诊断方案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诊断,评价两种诊断方案的准确性。在明确患者病症后,采用内镜下微创手术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评价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情均完全康复,未见复发患者;并且实验结果中,超声内镜诊断方案较CT诊断方案明显更优,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超声内镜用于早期胃癌的诊断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单纯应用CT诊断方案的效果更好。而内镜下微创手术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是一种微创手术,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6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进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30例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面部整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在临床上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时间短等特点,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减少复发率,可在临床上广泛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