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自民国以来,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经历了国立大学、重点大学、“211工程”大学和“985工程”大学三次变化。尽管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断增加,但分布不均衡是其显著特征,具体表现为省际差异和区域不均衡。从省际分布来看,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经历了从相对均衡到不均衡的转变;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强于中西部,而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南强北弱”的格局则逐渐演变为“北强南弱”。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与政权中心的变迁和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程度关系密切,但与各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程度并非呈简单的正相关。因此,促进各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实力的提升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是扭转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分布失衡格局的应有逻辑。
简介:古希腊至中世纪的自然研究是与人事研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显示出古代西方哲学具有自然哲学与文化哲学浑然不分的原始综合性特点。至17世纪上半叶,以弗兰西斯·培根的《新工具》和笛卡尔的《方法论》为标志,西方哲学中开始形成明确偏向自然哲学的研究传统。在现代西方自然哲学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以弗兰西斯·培根为代表的经验型自然哲学、以笛卡尔为代表的理智型自然哲学、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实践型自然哲学和以石里克等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科学型自然哲学四种基本类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实践型自然哲学以其基于实践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归纳与演绎相统一、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相统一的逻辑理论,不仅丰富和充实了逻辑学的内容,而且拓宽了逻辑学的外延。维也纳学派的科学型自然哲学作为西方自然哲学在20世纪的历史形态,则表现出自然哲学有向文化哲学合流的发展趋势。
简介:这篇文章主要研究社会主义中国第一位女导演王苹和她的主流代表作品《柳堡的故事》(1956),重新定义女性作者概念并着力质疑和批判现存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和中国电影研究中两个重要结论:女性电影是个体边缘实践并自然具有颠覆性;社会主义电影是铁板一块的政治宣传品,没有艺术价值。具体地说,这篇文章首先勾勒对中国现代女性电影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早期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公共/官方空间的形成;然后通过梳理多重历史背景,简要揭示对女性电影发展不容无视的社会主义早期电影的公共生产模式和能动实验性;最后通过分析王苹的电影重审社会主义时期女性文化实践的多维主体性,将其视为镶嵌于多重历史力量互动作用中的一个具有机动/偶合性的呈现。
简介:通行本第八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句在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中分别写作“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和“水善利万物而有争”。对此,有学者认为,帛书甲、乙本均为误写,《老子》原文当从通行本作“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亦有持不同意见者认为帛书《老子》并非误写,乙本中的“争”字乃甲本中“静”字的假借,《老子》原文当如帛书甲本作“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关于此一问题,新近发布的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以下简称北大《老子》)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线索。本文以北大《老子》为参考,并参照其他《老子》版本,对此句作出了新的探讨。通过对比与分析,文章认为,此句本应作“水善利万物而有争”。但因其在字面意义上似与《老子》思想相抵牾,在文本流传过程中,最终被改作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另外,通过考察《老子》第八章在文本流传过程中的变化,文章亦将《老子》文本的发展与演变作一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