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在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时代中,泛在电力物联网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过,给数据信息的安全管理增加了挑战性。在本文的分析中,首先阐述泛在电力物联网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然后结合笔者的经验探究风险管控措施。基于此,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提高风险管控的合理性,推动泛在电力物联网的稳定发展。
简介:摘 要:充分利用建成的采集、感知和网省公司推广系统,引入互联网思维,开展存量各类基础数据融合。建立数据异动管控机制,将异动工作分解到各业务场景中,通过全专业的在线协同作业,实现增量数据维护和存量数据完善。以空间数据为基础,以位置为信息沟通的桥梁,叠加电网资源、电网运行等相关数据,构建“电网一张图”,实现跨部门跨专业数据共享与可视化展示,支撑营配调业务在线协同。
简介:摘要: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较多城市已开始探索并实施综合管廊的建设,先后有北上广深及济南、重庆、杭州等城市建设综合管廊,积累了一定的设计、施工、管理经验,这些均为综合管廊进一步建设提供了有效经验。结合淄博市高新区科学城的规划和建设,采用地下综合管廊是一个很好的机遇。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空间的大量利用,人口加增,城市环境和资源愈发紧张。在发展初期建设综合管廊,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地下管线杂乱无章及地面道路被频繁破坏的现象,不仅保证管线的合理布置和良好运营,也对新城区道路的畅通和美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城市市政综合管廊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尿动力监控仪模拟膀胱正常充盈排空的生理功能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5—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泌尿外科的术后短期留置导尿管患者60例,按照随机区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术后由护士将尿管连接到尿动力监控仪,对照组选用畅通引流模式持续引流尿液,观察组选用定时模式每3小时自动开放尿管1次,每次开放5 min。比较两组患者拔出尿管后首次尿意时间、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住院费用、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膀胱痉挛的发生率、有症状的尿路感染发生率、自主神经反射亢进发生率和再插管率等指标,评估夹闭尿管对膀胱功能的影响。结果对照组的首次尿意时间为(104.00±29.88)min,首次排尿时间为(135.90±29.76)min,首次排尿量为(250.17±60.18)ml。观察组的首次尿意时间为(122.10±37.18)min,首次排尿时间为(160.33±36.11)min,首次排尿量为(327.17±88.59)ml。观察组首次尿意时间、首次排尿时间长于对照组,首次排尿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费用、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膀胱痉挛的发生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有症状的尿路感染、植物神经反射亢进和因为尿潴留而再次插管。结论术后患者短期留置尿管期间应用尿动力监控仪模拟膀胱充盈排空功能,对维持膀胱功能有效且安全,对于泌尿外科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患者可以应用定时夹闭尿管模式来训练膀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