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19世纪中叶,中俄两个相邻的封建大国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19世纪下半叶,俄国掀起了两次侵华高潮.第一次是19世纪中叶,俄国利用英法发动鸦片战争之机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边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第二次是19世纪末,俄国推行"和平征服"中国的策略,诱迫清政府签订,获取了在中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的特权,使东北成了俄国独占的势力范围.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宣布废除沙皇政府与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正确的决定未能付诸实施.

  • 标签: 中俄关系 维特 和平征服 十月革命
  • 简介:分析欧盟与美国的金融关系,汇率问题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忽略的。汇率尽管只是两种货币比值的符号,其背后蕴涵的经济深意却是耐人寻味、值得深究的。本文从分析欧元与美元两种货币入手,在经典和现代汇率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欧元汇率走势的原因。

  • 标签: 欧元 美元 汇率 金融 主权货币
  • 简介:实现南海区域安全与和平、稳定一直以来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就南海局势展开对话与合作的重要议题之一。然而,现实中的南海安全局势却一再紧张,这表明南海区域安全制度性安排与安全秩序理念和现有变化、发展迅速的南海安全形势已经出现了不同步、不协调的状况。在过往长期的南海安全区域治理实践中,东盟和中国作为南海周边最具影响力的国家集团和最重要的区域大国,以不同的方式,就南海安全的区域治理展开了对话与合作,并形成了各自富有特色的治理模式,“东盟模式”和“中国模式”。这两种模式从不同层次和多个渠道就南海区域安全治理进行了对话与合作,并在南海安全区域治理方面发挥了一定的效用。然而,目前南海安全体系呈现出来的脆弱性和南海区域安全现况却一再揭示,中国和东盟在南海安全区域治理进程中还面临着不少现实的困境。为克服这些困境,更好地实现南海安全的区域治理,中国和东盟应形成合力,为南海安全的区域治理重塑一个相吻合的制度规范,共同构建一个相匹配的角色、身份与创造一个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内外治理环境。

  • 标签: 南海安全 区域间主义 区域间治理 东盟模式 中国模式
  • 简介:东盟安全机制以“东盟方式”著称,基于东盟的经验事实,本文认为,国家问协调是理解东盟安全机制的恰当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评估了东盟安全机制的绩效:在抑制成员国内部冲突、化解东南亚地区国家争端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同时,由于东盟国家利益分歧,安全合作领域数量少、程度浅;东盟安全机制是中小国家之间的协调机制,其治理能力有限,无法单独解决地区重大安全问题,需要与外部大国相配合;东盟国家对主权独立格外重视,在安全领域缺少制裁机制,导致领土争端无法在区域内得到解决。面对本地区的复杂安全形势,东盟对内需要拓宽、深化安全领域的合作,对外需要加强与大国的安全合作。

  • 标签: 东盟安全机制 国家间协调 东盟方式 区域安全治理
  • 简介:本文将基于东盟与欧盟区域的合作,分析和讨论东盟与欧盟关系的演变,试图从理论上来解释东盟与欧盟如何通过双边和多边共存的区域合作模式对国际治理结构起到作用,以及区域合作所形成的组织机构如何行使国际组织的一部分责任或成为跨区域政策的一个重要补充。

  • 标签: 双边与多边 东盟与欧盟 区域间关系 演变
  • 简介:二战后东盟国家之间大都存在着领土边界争端,其实这种争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东盟国家之间的陆上疆界或岛屿主权的争端;另一种是东盟国家之间因海洋资源的获取、领海及大陆架疆界的划分问题而出现的争端.本文认为,东盟国家所产生的这种领土边界争端的原因主要是'殖民主义的遗产'、历史纠葛和国家之间经济利益的争夺.这种争端不仅给东盟国家之间的关系造成不稳定的影响,而且也影响到东盟的安全协调体制.

  • 标签: 东盟国家 领土边界 争端
  • 简介:自1993年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引入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以来,欧盟政治一体化中的对外政策一体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初步进展。本文将对这一现象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本文的前三部分分别分析了结构现实主义、传统政府主义和自由政府主义对欧盟对外政策一体化问题的理论论述。第四部分对结构现实主义和政府主义进行了比较。在结论部分,本文认为:1)欧盟对外政策一体化受制于国际结构所施加的外部制约和提供的机会,苏联威胁的消失和美国霸权在冷战后的继续存在既为欧盟推进对外政策一体化提供了新的机会,也对一体化的程度施加了限制。2)国际结构限定了国家行动的范围,但没有决定国家的行为,要重视有关国家的国内因素在决定成员国政策选择上的重要作用。3)自由政府主义关于一体化发生的过程理论具有合理的因素。上述理论中合理因素的重新组合,将使我们对欧盟对外政策一体化的前景持审慎乐观的立场。

  • 标签: 欧盟 国际关系 对外政策 一体化 结构现实主义 政府间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