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不知是怎么了,近几年来,我虽然也翻看一些当代作家创作的散文作品,但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不堪多于惊喜,厌烦多于享受。慢慢的,我更多的精力用在故纸堆中,从《诗经》到魏晋,从唐宋到明清,尽量去寻找古人身上的那么一种鲜灵生活的清气。清气是一切生命之源,也是文学作品的生命所在。可是,在当代的散文作品中,又为什么体现得那么少之又少呢?不可否认,当代文坛名家名作辈出,显示了一种蓬勃向上的生机和活力。
简介:一本好杂志是时代的引导者,办杂志的人是杂志的灵魂,决定杂志的格调色彩和高度。铃木三重吉和他所创办的《赤鸟》,正是这样的典型例子。
简介:古典诗词存在明显的分界,本文从题材的选择,词境的构成,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苏轼"以诗为词"的具体表现,总结了苏轼"以诗为词"革新路上的两重性.
简介:一现代汉语诗歌的本体主要包含了语言和形式两个方面。其实,作为诗的文体本身,无论古诗与新诗大体都是这样。
简介:《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作为节选的作品,解读角度较之原文开放灵活.有人抓住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读出“批判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有人抓住菲利普夫妇和于勒的生活艰难,读出“同情下层人物的辛酸”;笔者则是抓住菲利普夫妇和于勒对待金钱的态度,读出“人生教训”——这篇课文通过叙述菲利普夫妇和于勒对待金钱的不同态度,以及各自相应的悲苦下场,给我们鸣响了重钱和轻钱都没有好下场的人生警钟.
简介:早期澳大利亚文学在实质上是白人创作的英语文学,土著人的形象完全取决于白人的阐释。白人与土著人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决定了土著人的形象不可能得到公平、真实的描写。早期澳大利亚土著人的形象折射出欧洲人在澳大利亚殖民的历史。
简介:伊恩·麦克尤恩是当代英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其早期小说中蕴含的“成长”主题,表现出作家对父母与孩子乃至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探讨。在未成年人通往成人世界的艰难历程中,“家庭”代表着秩序与规范。然而,成长的道路注定布满荆棘,家庭的扭曲失衡、父母的缺失变形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自我身份的确立。在这种境况下,个体逐渐丧失自我,陷入成长的困惑与迷雾中。
简介:摘要《我友诗话》是民国学人王易早年撰写的一部诗话。其中包含了有关王易生平及诗学理论的重要材料。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深入考探,得以较完整地梳理了王易早年的部分行迹,理清了王易与汪辟疆及其他京师大学堂诗人之间的密切交往,并根据诗话所表达的一系列观点,对王易早期的诗论进行了初步分析。
简介:叶兆言在长篇小说《很久以来》的“后记”中流露的明显不适、抵触与怀疑绝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即对他所不满的知识分子精英们之中国历史解释和人性解释——这里我们难免会想起艾略特讲过的一段话.他说“一个可能成为伟大艺术家的人,仍然可能具有坏影响”。
简介:上世纪70年代末期,被“文革”“砸烂”的重庆市文联恢复工作。原市文联主席、著名创造社诗人邓均吾在劫难中被迫害致死。此时此际,恢复工作后的新文联主席一职,似乎非方敬莫属了。方敬同志出任市文联主席时虽已年逾花甲,但在我的记忆中,他还是经常出席文艺界的一些聚会。神态慈祥和善,说话轻言细语。每有发言,总是简洁明快,直捷了当谈文学艺术问题,极少官腔、套话。这一点留给我十分深刻的印象。
简介:我在2011年读到陈为人先生的专著《插错“搭子”的一张牌——重新解读赵树理》以后,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作者以‘直面一切事实’的老实态度,将所能搜集到的赵树理的方方面面,纷乱无序,甚至相互抵牾的材料,都一一展现给读者。
简介:南宋陈起编《江湖小集》中的绍嵩《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历来少受古代文学研究者的关注,虽然《全唐诗补编》、《全宋诗》从中辑出了部分诗人的佚句,但对其文献价值尚无人研究。对《全唐诗》的校勘、辨别重出作品和辑佚作一些探讨,能够挖掘出《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被学人忽视的文献学价值。
简介:本文试将戏剧形态分为观念形态、剧本形态、表演形态和艺术属性四个方面,将能乐与昆曲剧本,舞台,服饰设计等各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从而得出能乐对于“神”的追求和昆曲对于“人”的追求,试图得出中日古典戏剧形态的一个内蕴区别就是:中国古典戏剧更多的是对于“人”,也就是对“现世”的描摹,对世俗生活的情有独钟,而日本古典戏剧更偏向对于“神”,即“神性”的更加形而上的追求。从而让我们体会出中日古典戏剧文化的区别,以体会中日民族文化的异同。
简介:火车应该是哈尔滨这个城市的吉祥物。用犹太人考布斯基的话来说,是上帝带给这块土地人民的福音。在1898年,考布斯基乘着火轮,随着俄国的远征军来到哈尔滨,命运之神就向他伸出手来,他成了上帝的宠儿。作为随军记者,拥有一架德国的莱卡照相机,
简介:正义到底是什么?评价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是什么?这个标准是谁制定的?正义的标准是唯一的吗?带着这些法学最基本的问题,我翻开了有史以来最经典的正义文献.
简介:我把《白鹿原》茁的问世,看做一件大事!这是因为,在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发展格局里,它所拥有的无法替代的里程碑式的价值和意义,它所揭示与所开创的道路.它追寻的对时代命题的回答以及对未来的指向,它所关涉的我们所无法回避的文化存在。
简介:
简介:摘要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现存乾隆碑刻21座,介绍碑刻保存概况,研究探讨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碑刻保护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情况及保护建议。
简介:性爱,可以追溯到古老的伊甸园;也可以随时随地发生在我们身边。但是,人类以性爱为公开话题的历史并不长,或许,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的著作《性学三论》(1905年出版)是个坐标,标志着“性学”成为一门科学被智能生命所看重并加以研究。美国剧作家劳伦斯·兰纳,即任鸣导演、人艺小剧场上演的话剧《结婚进行曲》(又名《另一条出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上演)的作者,大约与弗洛伊德是同时代人,他从戏剧舞台的角度探讨两性之爱,却与心理学家的“精神分析”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学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读文艺《苦荞粑粑蘸蜂蜜》
与鸟飞翔——回望铃木三重吉与日本儿童文学杂志《赤鸟》
从诗词分界看苏轼“以诗为词”革新路上的两重性
重涉典律与现代汉语诗歌的本体建设——兼评《沈奇诗学论集》
重钱和轻钱的警钟——《我的叔叔于勒》另一种解读
论早期澳大利亚文学中土著人的形象
家庭在麦克尤恩早期小说中的缺失与变形
《我友诗话》考探——兼论王易的早期诗论
还有无数人的记忆像鸿毛那样飞向天空 论《很久以来》的“轻与重”
“方敬十分尊重鲁迅”——追忆我同方敬老人的一次交往
赵树理身份的三重性与暧昧性——赵树理建国后的处境、心境与命运(上)
再谈绍嵩《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对《全唐诗》校勘、辨重的文献价值
尚“神”与重“人”——以能乐和昆曲为主要对象谈中日古典戏剧形态内蕴
高利雅——乌拉——考布斯基电影胶片里的“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
正义理论的三重奏-《尼各马可伦理学》读后感
世纪之变的文化探询——从陈忠实的《(白鹿原)创作手记》重解《白鹿原》
第五届“兴中杯”全国中小学生征文大赛获奖名单(部分)
承德市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乾隆碑刻现状调查及部分碑刻修复保护及研究
性爱试验场上的“四重奏”——看“人艺”小剧场话剧《结婚进行曲》
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读李尔重《落红集》《有念集》《求索集》《未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