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方面。目前,海南州农村土地流转的体制、机制上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构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培育农村市场主体,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保障机制,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 标签: 农村 土地流转 海南州
  • 简介:“三江源区”在中国水利发展的系统工程中地位显要。本文就此以“源区”的果洛、玉树两个民族地区为研究对象,探索、建构牧区水利发展的基本框架,并提出了加快青南牧区水利发展的几点举措。

  • 标签: 三江源区 水利建设与发展 生态环境
  • 简介: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和新旧动能转换等工作,并先后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部委为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颁布实施了诸多规划文件。地方党委和政府积极行动,全面推动经济转型和发展模式创新。产业园区是承接乡村振兴、产业转型和动能转换的主体,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贡献了地方经济总量的绝大部分。因此,研究工业产业园、农业示范园等各类园区的开发层级和所处阶段,对于国家部委,各级党委、政府和园区管理决策具有重大的实践参考价值。

  • 标签: 产业园区 国家部委 地方经济发展 地方党委 乡村振兴 农业示范园
  • 简介:日前笔者从市科技局获悉,在国家科技部委托省科技厅进行的2002年度科技进步国家级考核中,贵阳乌当区以两年平均分814.41分的优势,在全省参加考核的17个市、区、县中位居榜首;1999年,该区通过了省级科技先进区验收,并于2001年被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先进区,充分显示了乌当区在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强区

  • 标签: 乌当区 科技进步 技术创新 经济结构 信息化 农业结构
  • 简介: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作风建设,是有充分的历史根据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奠定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深厚根基,创造了执政之后作风建设的良好开端;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实观了作风建设的拨乱反正,倡导了引领中国人民创造新历史的“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作风;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着手推进现代比建设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系统工程。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是党的作风建没的纲领性文献。中国共产党在作风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作风建设 “三个代表” 执政党
  • 简介: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甘肃民族地区经济的基础和命脉。我们过去更多地是从农业供给的角度来对其加以认识,将重点放在稳定农业生产、农产品增产增收、为社会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为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现在看来,还需要从农业需求的角度看待甘肃民族地区农村经济,注重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市场的培育和开拓,为工业、商业、旅游业等其他行业市场发展开辟新的更大的空间,

  • 标签: 甘肃民族地区 农村市场建设 少数民族地区 民族地区经济 农业生产 国民经济
  • 简介: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九大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j创新性发展”。在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继续创新发展方志学,加快构建方志学学科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标签: 文化建设 方志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视域 中华文化 优秀传统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扬中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民生优先、转型发展不动摇,深化改革、创新转型、生态领先、民生提标、法治建设融合并进,打造宜居宣业宜游的“最美扬中”。2014年完成GDP44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86亿元。

  • 标签: 市政府 扬中 特色优势 市委 财政预算收入 改革开放
  • 简介:方志学学科建设是地方志事业繁荣和发展的基石。加强方志学学科建设是方志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在历次地方志工作会议上都加以强调,并将其列入发展规划中。方志界同仁和专家学者在方志学学科建设理论探索方面成绩突出,但作为专门学问成为独立的方志学学科仍处于理论研究层面,关键是研究成果和研究人才匮乏制约着进一步发展。

  • 标签: 方志学 学科建设 顶层设计
  • 简介:返乡农民工既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一段时间来,由于对返乡农民工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重视不够,以至于他们对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因此,在科学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如何合理引导返乡农民工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 标签: 新农村 返乡农民工 先进文化 农村文化建设
  • 简介: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论述,特别是从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治国方略的内在要求、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党的纲领的重要构成等五个方面阐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从而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学习和领会江泽民同志的一系列论述,对于提高全党的认识,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江泽民 精神文明建设 战略地位
  • 简介:“秦中自古帝王州”。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城市。从奴隶制至臻于鼎盛的西周,到封建社会达到巅峰的唐王朝,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1100余年之久。自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九世纪末,西安长期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使西安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位居中国六大古都之首,

  • 标签: 地情资料 城市文明建设 西安市 专题研究 陕西 地方志
  • 简介:民国时期,湖北水灾十分频繁,仅20世纪30年代就发生了两次特大水灾,这引起了国民政府的反思。"惟是已成之灾,政府固应尽赈救之责,而根本治导,预防灾难之再至,政府之责,则尤为重大。"灾后政府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加大了对水利建设的投入,从修复堤防到植树造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防灾抗灾的能力。

  • 标签: 年代湖北 湖北水利建设
  • 简介:建党90年来,党的作风建设的任务、原则、路径都已经初步定型化。90年党的作风建设的探索,建构了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等领域内的任务体系;确立了包括必须以优良作风与时俱进的发展内容为指针、必须牢牢抓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核心、必须紧紧围绕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这一重点等在内的一系列原则要求;探索形成了包括加强对党员和干部的作风教育、推进作风建设的制度化、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监督机制等在内的一整套推进作风建设的方法路径。

  • 标签: 90年 作风建设 任务 原则 路径 定型化
  • 简介:1933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由南京国民政府推动与主持,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县政建设运动.当时,在全国各省中积极响应的主要有江苏、广东、河北、山东、浙江、河南、云南、广西、湖南、绥远、贵州等11个省,其中江苏省江宁自治实验县、河北省定县实验县、山东省邹平、菏泽两实验县和浙江省兰溪实验县5个实验县"各具有特点,最负时誉".[1]但据笔者所知,迄今为止史学界很少有人关注这一问题.本文试图填补这一空白,通过探讨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县政建设的原因,以期引起史学界同仁对这一问题的注意,并求教于大家.

  • 标签: 史学界 绥远 国民政府 抗日战争 年代 定县
  • 简介:张掖市地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交汇处,与青、蒙两省区及甘肃省4市(州、盟)15个县(区、旗)接壤,自古以来就是内地连接新疆、青海、内蒙古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战略通道和交通枢纽。全市有38个民族,民族县乡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59%。多民族聚居、民族区域面积大且周边毗邻民族地区多的基本市情,决定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事关全市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政治稳定大局。

  • 标签: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张掖市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内蒙古高原 实践 青藏高原
  • 简介:山西革命老区的财政经济工作,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把财政经济建设作为极其重要的任务之一,各地党组织领导老区军民进行农业税收的调整、本位币市场的巩固和扩大及大生产运动,彻底地粉碎敌人的经济掠夺和经济封锁,创造了在极其艰难的战争环境中进行财政经济建设的经验,成功地支持了长达12年的革命战争。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党组织 历史经验 解放战争 残酷 建设
  • 简介:关于山西造像碑的研究,国内外都有一些积累,但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图文资料采集与著录等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开展,而山西造像碑面临的现实是不断遭受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盗取,在此种情况之下,将所调查的造像碑遗存资料按照科学方式进行著录,并建立完备、翔实的图文信息数据库。对这些信息的数字化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可以实现学术资源的共享,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 标签: 山西 造像碑 数字化
  • 简介:渭南市首轮修志工作始于1980年代初期,截至1996年,列入计划内的11部县(市)志和1部地区志已全部出版发行。这12部志书不仅成书时间早,而且有8部志书获得中、省的奖励。其中《渭南县志》《渭南地区志》分别荣获全国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地方志奖一等奖。

  • 标签: “三个文明”建设 地情资料 志书 《渭南地区志》 80年代初期 修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