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中无缝护理策略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时间段内在我院手术室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室中实施无缝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配合性护理。通过调查分析对两组焦虑程度、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进入手术室后简化SA(简化焦虑自评量表八项)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2.50%,P<0.05。结论在手术室中实施无缝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骨科术后伤口感染MRSA的原因,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提高手术成功率,观察预防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科实施的600例手术伤口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13年1月-2013年12月共发生6例术后伤口感染MRSA。感染率为0.01%。其中医务人员手卫生、手术室环境、患者自身伤口情况均是引起术后伤口感染MRSA的因素。采取无菌操作、改善手术室及病房环境、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建立管理监护体系等方式予以预防,取得了良好的预防效果。结论对骨科术后伤口引发MRSA感染的因素予以预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手术治愈成功率,改善患者身体状况,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耐药性防控管理机制与策略。方法分析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滥用成因及其防控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或缺陷。结果抗菌药物滥用和细菌耐药性泛滥与多种因素相关,诸如抗菌药物管理缺乏整体管理机制,产、销、用各环节自成体系;各种抗菌药物广泛使用,而缺乏使用策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药养医”迎合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结论以细菌耐药性消长规律为依据构建同步循环用药模式,建立抗菌药物生产、使用和细菌耐药性防控一体化管理机制,以计划生产替代市场调节、配送管理替代竞争销售,从生产源头节制临床使用,保障“同步循环用药”的有效实施,可望使抗菌药物的使用纳入良性循环,有效节制细菌耐药性泛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耐高压注射型PICC堵管的最佳干预策略。方法回顾2012年8月前未采用集束干预策略的耐高压注射型PICC置管患者45例,选择2012年8月后开展集束干预策略的耐高压注射型PICC置管患者52例,比较集束干预前后耐高压注射型PICC堵管发生率。结果集束干预前耐高压注射型PICC堵管率为24.4%,集束干预后耐高压注射型PICC堵管降至11.5%。结论实施集束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耐高压注射型PICC堵管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基础护理教学中品管圈策略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市内三所三甲医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护理专业学生2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04)开展常规基础护理教学,研究组(n=104)接受品管圈教学,对比两组综合能力素质评分。结果在实践技能考核、课堂提问、理论考核及思维能力评分方面,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基础护理教学期间,采取品管圈对策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及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5例脑性瘫痪患儿的综合康复护理训练策略分析,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本研究从2012年01月至2015年01月期间来我院康复医学部进行治疗的脑性瘫痪患儿中随机抽取5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康复护理训练策略进行护理,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55例脑性瘫痪患儿采用综合康复护理训练策略后的护理有效率情况。结果55例脑性瘫痪患儿中,显效共17例,所占比例为30.91%;有效共31例,所占比例为56.36%,治疗总有效率为87.27%,均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率(P<0.05);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脑性瘫痪患儿采取综合康复护理训练策略,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综合运动功能,促进患儿病情康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8月—2018年5月期间诊疗的12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患儿划为A组和B组各60例。即A组患儿使用常规护理模式,B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重症早期预警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基本症状改善时间及总不良反应率。结果B组患儿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发热消退时间等数据均较短于A组,即两组患儿各数据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总不良反应率为16.67%,B组患儿总不良反应率为3.33%,即两组患儿各数据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融合重症早期预警护理,能够显著缩短其症状消退时间,且总不良反应率较低,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麻疹的流行性特征与常规麻疹疫苗接种率和相关的防控策略。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我市2009年—2011年期间所出现的麻疹发病情况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我市2009年—2011年期间所出现的128例麻疹中,本地麻疹发病的例数为2例,占所有病例总数的1.56%,外来人口的麻疹发病例数为126例,占所有病例总数的98.44%。在本地麻疹发病的病例人数中,免疫史不详的例数为1例,无免疫史的病例为1例。而在外来的麻疹发病的病例人数中,免疫史不详以及无免疫史的病例为127例。麻疹疾病的高发月份为4、5、6月份,故而在此期间发生麻疹的例数为94例,占所有病例总数的73.44%。在所有的发病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为3个月,年龄最大的为35岁。结论外来人口的麻疹发病率较高,占所有病例总数的98.44%,其发病年龄较本地病例提前。所以,加强麻疹的初免以及复种工作,提高麻疹疫苗的接种质量以及外来人口的免疫覆盖率,是预防临床中麻疹发生的有效措施,应该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