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血管外科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拟行择期下肢手术的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腰硬联合麻醉,试验组患者则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方法进行麻醉,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麻醉阻滞效果以及术中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等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全部无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麻醉后10min和切皮时血压下降、心率加快,试验组患者则始终比较平稳,两组患者在T2、T3时的血压、心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方法对血管外科实施下肢手术的患者进行麻醉,在获得良好麻醉阻滞效果的同时对患者呼吸和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尤其适用于年纪较大或者合并其它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外周神经刺激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血管外科下肢手术;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602-01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彩超引导乳腺真空辅助系统及亚甲蓝定位两种方式在不可触及乳腺肿物手术中的优缺点。方法:收集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3月-2021年12月治疗的不可触及乳腺肿物患者,根据研究方案,收集两种手术方式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手术切口、手术损伤程度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腺真空辅助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切口、组织损伤方面更具有优势(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乳腺真空辅助组具备术后住院时间短、手术切口小、组织损伤小方面的优势,两者术后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哺乳期乳腺脓肿治疗中联合应用敏感抗生素冲洗治疗与超声辅助定位负压封闭引流术的疗效。方法:哺乳期乳腺脓肿病人取样77例,随机分组,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04月在我院接受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n=36,参照组)和敏感抗生素冲洗治疗+超声辅助定位负压封闭引流术(n=41,联合组),对比实验室指标、手术相关指标和VAS得分。结果:经治疗,联合组VAS(2.25±1.04)分,比参照组低,实验室指标、手术相关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哺乳期乳腺脓肿治疗中超声辅助定位负压封闭引流术具有瘢痕长度短、切口愈合快的应用优势,与敏感抗生素冲洗治疗联用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和疼痛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克氏针辅助穿刺定位技术在胸腰段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前来我院接受接受胸腰段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人,实验组采用克氏针辅助穿刺定位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定位方法进行定位辅助,进行为期6个月的短期随访,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术中出血量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平均为(55.32±8.11)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78.54±10.38)min(P<0.05)。实验组的透视次数平均为(3.24±0.82)次,也显著少于对照组的(5.15±1.21)次(P<0.05)。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平均为(85.27±23.13)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2.47±37.52)mL(P<0.05)。实验组的骨水泥注入量平均为(4.54±1.31)mL,与对照组的(4.29±1.13)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的ODI评分平均为(20.53±7.2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58±8.44)分(P<0.05),表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改善更为显著。结论:克氏针辅助穿刺定位技术在胸腰段骨折PVP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能够提高手术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前定位第12肋骨角度在骨质疏松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间前来我院治疗的骨质疏松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术前定位第12肋角度,对照组采用常规评估方法,术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短期随访,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透视次数、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48.04±5.82)min、手术透视次数(2.76±0.64)次、术中出血量(74.28±3.98)mL、术后住院时间(10.21±3.23)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83.36±7.61)min、手术透视次数(6.18±1.02)次、术中出血量(97.29±2.33)mL、术后住院时间(15.32±2.57)d,P<0.05;接受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5%,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术前定位第12肋角度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射线照射次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简介:目的建立一套颅面部三维重建影像部分骨组织标志点的三维定位标准.材料和方法提出颅面部和面部不对称畸形相关的25个骨组织标志点的三维定位要求,选取37例面部不对称畸形、6例正常人符合Dicom3.0协议、层厚0.13mm以内的CT数据,利用三维重建软件对骨组织进行三维重建,由两名不同观测者按照提出的定位要求分别定位这25个标志点,获取其三维坐标.使用直线相关性和零截距直线回归分析得到2名观测者获得的各标志点坐标及模的直线相关系数和零截距直线回归系数.结果下齿槽座点、眶下缘点、眶上缘点、耳点、髁突点等5类标志点仅在X轴方向上的定位的直线相关系数在[0.9500,1.0500]之外,在空间和其他方向以及其余16个标志点在各个坐标轴及空间上定位的直线相关系数r和直线回归系数b均在[0.9500,1.0500]之内,p<0.0001.结论笔者提出的对三维重建骨组织表面25个标志点的定位要求可作为正常或面部不对称畸形骨组织三维重建标志点的定位标准.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对行截肢术的糖尿病老年患者运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需行截肢术的46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8月至2015年6月,将4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3例患者截肢术中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实验组23例患者截肢术中采用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观察两种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维持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实验组糖尿病老年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HR/BP波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均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截肢术的糖尿病老年患者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效果更为明显,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关键词神经刺激仪;老年糖尿病;截肢术;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70-01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老年患者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应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行截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80例我院2012.6-2014.6期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所有患者均需要截肢治疗,均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进行麻醉.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0例.其中40例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作为对照组,另40例患者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作为观察组.结果T0时两组患者HR、MAP均较为平稳,对比无差异,P>0.05;T1、T2时观察组HR、MAP较为平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均比对照组更长,P<0.05.结论对于老年糖尿病足截肢患者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效果较好,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维持时间长,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关键词糖尿病;截肢;麻醉;神经刺激仪;罗哌卡因中图分类号R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22-01
简介:目的比较多平面重建(MPR)技术与经验性定位在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40例(A组):术前分别采用经验性和MPR两种方法获得C形臂的旋转角度和倾斜角度,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术中采用MPR技术确定角度,统计支架释放后近端标记点的散开率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另42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经验性方法释放支架(B组):计算近端标记点散开率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两组支架标记点散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内经验性方法和MPR方法之间旋转角度及倾斜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两组标记点散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vs42.9%,P<0.05);A、B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vs21.4%,P<0.05)。结论结合MPR技术进行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术中定位调整,指导手术操作,具有较好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集束化教育策略在心电图引导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心房内定位操作患者中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进行心电图引导PICC置管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教育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日常导管观察、导管管理、带管日常活动的管理能力评估,总分为100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插管插管操作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日常导管观察、导管管理、带管日常活动的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76.67%),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集束化健康宣教在心电图引导PICC心房内定位操作中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缩短插管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定位血肿清除液化引流术与神经外科保守疗法用于中量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为我院在2021年1月份至2021年12月份收治的80例中量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以随机平衡的方式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设定成员的数量为40例,对参照组病人提供的治疗方法为神经外科保守疗法,实验组的病人使用CT定位血肿清除液化引流术,对两组病人在治疗效果以及NIHSS评分、Barthe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为参照组和实验组的病人进行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实验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更佳,病人NIHSS评分、Barthel评分更好,P
简介:目的对比医用胶与Hook-wire在肺小结节(最大径≤30mm)胸腔镜下肺组织切除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接受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肺段或肺叶切除术的肺小结节患者的资料。按术前定位方法分为医用胶组(88例,共90个结节)及Hook-wire组(19例,共19个结节),比较2组病灶位置、结节大小、结节与胸膜的距离、结节良恶性、胸腔镜手术方式及并发症(包括气胸、肺出血、局部疼痛、咳嗽)的差异,并对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组病灶位置、结节大小、结节与胸膜的距离、结节良恶性及胸腔镜手术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定位成功率均为100%。医用胶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及肺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Hook-wire组(P均<0.01)。定位方法为总体并发症、肺出血、局部疼痛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节到胸膜的距离为肺出血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医用胶可用于肺小结节胸腔镜下肺组织切除术前定位,且相对于Hook-wire定位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 -骶丛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髋关节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 选取 2014年 12月至 2016年 12月期间 收治的择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 A组) 麻醉方式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骶丛神经阻滞复合镇静,对照组(B组) 麻醉方式为单纯喉罩通气全麻。记录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各时点患者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 MAP)、心率( heart rate, HR)、呼吸( respiration, R)的数据,术中枸橼酸舒芬太尼的用量,苏醒时间, PACU停留时间,不良反应, 术后镇痛泵枸橼酸舒芬太尼用量,术后 24小时随访 VAS评分等情况 。结果 两组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将三维定位技术(3D positioning technology,3D-PST)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相结合,分析术前辅助技术对骨质疏松胸腰段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间收治的OVCF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短期随访,对两组术中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和不同时期V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平均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平均值分别为(46.04±5.92)min、(2.86±0.74)次、(73.68±3.98)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例(3.23%)明显低于对照组4例(12.90%),P>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的VAS评分平均为(3.21±1.2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2±1.57)分,P<0.05。结论:3D-PST可有效帮助术前定位病椎,辅助术中C型臂机透视观测第12肋骨角度的变化,减少透视次数,减少穿刺对患者病变周围组织的损伤,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以造口治疗师为主导的医、护、患共同参与造口术前定位对造口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21年4月到2022年10月收诊的52例直肠癌拟行造口患者为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于不同护理措施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识、自护责任感评分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QLO-C30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观察组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26.92%,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以造口治疗师为主导的医、护、患共同参与造口术前定位干预措施对患者病情改善有较大帮助,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比较低,有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利用双源cT三维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单束重建术后移植物,并评价移植物走形与骨隧道定位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12月至2013年l1月收治的76例(男33例,女43例;平均年龄为33.4岁)ACi。单束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进行双源Crr三维重建。根据患者ACL移植物与骨隧道的位置分为3组:撞击组22例(ACL移植物与髁间窝存在撞击),偏后组2l例(胫骨隧道位置偏后),满意组33例(胫骨隧道及ACL移植物位置满意)。测量并比较3组患者股骨隧道中心点的相对位置百分比(Fx、Fv)和胫骨隧道中心点的相对位置百分比(Tx、Ty)。结果76例患者均成功重建r隧道及移植物图像。撞击组患者的Fx、Fv平均分别为22.6%±1.2%、22.4%4-1.1%,Tx、Tv平均分别为53.6%±2.O%、34.7%±1.7%;偏后组患者的Fx、Fv平均分别为22.4%±1.O%、23.7%±1.4%,Tx、Tv平均分别为56.8%±0.8%、50.9%±1.3%;满意组患者的Fx、Fv平均分别为21.7%±1.O%、23.3%±1.1%,Tx、Ty平均分别为55.4%±1.6%、43.0%±1.9%。3组患者的Fx、Fv比较差异均尢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rx、rr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后组、满意组的.rx均高于撞击组,偏后组Ty〉满意组Ty〉撞击组Tv,以上组别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舣源CT能够清晰重建术后骨隧道及ACL移植物的图像,临床上可用于评估骨隧道定位与移植物走形的关系,从而指导术者改进手术。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观察股骨粗隆手术患者手术中C臂机术中透视以会阴柱为参照物与目测定位差异。方法 纳入我院88例股骨粗隆手术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收治于2021年3月10日~2022年6月30日,将患者依据术中C臂机透视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目测定位C臂机术中透视骨粗隆手术治疗)、实验组(以会阴柱为参照物定位C臂机术中透视股骨粗隆手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透视情况。结果 实验组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实验组透视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实验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会阴柱为参照物定位C臂机术中透视股骨粗隆手术治疗,可以缩短透视时间,减少透视次数、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损伤,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