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回顾46例多囊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定期随访观察7例,彩超引导下肝囊肿穿刺引流、无水乙醇注射治疗21例,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11例,肝囊肿广泛开窗引流、肝脏部分切除7例。彩超引导穿刺引流术后并发症2例(9.52%),平均住院时间4.78d,平均费用6534.08元,术后复发率34.32%;腹腔镜术后并发症3例(27.27%),平均住院时间6.81d,平均费用7951.24元,术后复发率21.04%;开腹术后并发症4例(57.14%),平均住院时间13.72d,平均费用17463.58元,术后复发率10.35%。多囊肝病目前仍以外科治疗为主,手段较多,但无统一标准,需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囊肿的大小、数目、位置以及手术医师的技术经验、患者的经济状况等进行不同的选择。
简介: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是现代女性的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发病原因复杂 ,临床症状多见月经失调、不孕、肥胖、多毛等。目前尚无完善的治疗方法 .临床通过中医治疗方法得到有效改善 .中医将此病进行细化分类 ,根据病因病机,女性体征特点,进行不同用药,从而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暴发原因,总结感染控制相关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2月10日~22日我院ICU病房内10例下呼吸道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对病区环境卫生学进行有效监测分析。结果2016年12月10日~12月22日29例ICU住院患者中累计共检出10例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发病率34.4%较日常感染水平(10%左右)明显升高,且发病时间及区域相对集中,可判定为院内感染暴发。10例ICU患者的插管吸痰标本中共分离鲍氏不动杆菌24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其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具有耐药性,且仅对磺胺类、妥布霉素药物敏感,其敏感率分别为16.7%、12.5%。从ICU医务人员手、空气、物体表面采集的45份标本中,共检出鲍氏不动杆菌17株,检出率37.8%,其中呼吸机管路积液检出率最高,检出率为87.5%。结论我院本次ICU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暴发的原因主要为环境消毒不彻底、医护人员手卫生落实不到位,院内加强部门间协作,做好环境及手卫生的清洁与消毒的有效落实及督促工作可以预防和控制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流行暴发。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潘立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和重要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了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接收的16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多潘立酮治疗,2周后对其治疗效果、临床症状评分等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时治疗两周后的临床症状评分要低于治疗一周后,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胃炎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身体情况为其提供多潘立酮,其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胃功能,而且还能提高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 对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采用路径化多形式模式 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采用传统的一对一口头讲述的方法来进行健康教育,后者则利用路径化多形式健康教育,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同观察指标,来判断患者对于不同教育方式健康知识掌握程度。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教育接受程度是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 < 0.05 。 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期采用路径化多形式模式健康教育 , 要比对患者采用传统教育方式更加合适,通过这种教育形式,可以更好的去帮助患者学习应用健康教育知识,从而能够让患者恢复 肢体运动功能,回归到日常生活中。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癌多排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4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病理分析证实,42例患者中,滤泡状癌为6例,髓样癌为1例,未分化癌为2例,乳头状癌为33例;经CT检查,结果显示,出现浸润现象的患者为12例,其中有2例为颈动脉鞘浸润,有7例为气管浸润,其他3例为甲状腺包膜。所有患者中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13例。在进行增强扫描的患者中,有28个病灶,所有病灶均呈现出不均匀的强化现象;经过多排螺旋CT检查,正确率为65.30%,其中增强扫描的患者中,诊断正确率为82.10%,进行平扫检查的患者中,诊断正确率为42.90%。结论多排螺旋CT诊断在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的应用中能够进行比较准确的定性诊断,对甲状腺癌周围组织的浸润情况进行有效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简介:背景:骨巨细胞瘤占原发性骨肿瘤的4%-5%,约1%表现为多发的同时(synchronous)或不同时(metachronous)发生的病变。本研究介绍30例多中心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病理确诊为具有2个或2个以上分开部位病灶的骨巨细胞瘤30例,回顾分析影像学资料,了解肿瘤的特点及发病部位规律。再次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分析组织形态学特点。从病历记录中获得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男、女比例为1:2,确诊时平均年龄为21岁。59%的患者年龄小于20岁。本研究共有94处肿瘤,每例患者平均有3处肿瘤(范围,2-9处)。大部分肿瘤发生于长骨。6例患者为同时发生的病变累及同侧肢体的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在影像学上,长骨上肿瘤表现为膨胀性溶骨病灶,位于干骺端并向骨骺方向扩展。少部分肿瘤局限在干骺端,表现为纤维骨性或成骨性病变,或者发生在未成年患者较多。次要的病理组织改变包括,纤维组织细胞区反应性骨形成以及动脉瘤样骨囊肿样改变。大部分肿瘤采取刮除术(64%)或切除术(22%)。其复发率与单发骨巨细胞瘤相似。3例发生转移,2例发生恶变。结论:与单发骨巨细胞瘤相比,多中心骨巨细胞瘤更易发生于年轻人,常表现为膝关节周围呈同时发生的病变。由于纤维组织细胞区和反应性骨形成的存在,因此在影像学一些肿瘤表现为成骨性或纤维骨性肿瘤。肿瘤的复发率主要取决于采取的术式。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简介:目的探讨留置皮下通道、多种术式联合应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及再发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4月至2007年11月收治的116例采用留置皮下通道、狭窄纠正、病肝切除联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及再发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石位于左半肝占23.3%(27/116),右半肝占13.8%(16/116),同时位于左、右半肝占62.9%(73/116)。结石合并狭窄占69.0%(80/116)。结果108例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6.2年。随访患者中胆管炎发作占13.9%(15/108);再发结石占23.1%(25/108);新发现胆管狭窄占8.3%(9/108)。通过皮下通道切开引流取石占25.0%(27/108)。结论留置皮下通道、多种术式联合应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及再发结石安全、有效、微创、简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囊卵巢及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应用中医辨证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以2019年3月—2020年3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多囊卵巢及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将治疗方法不同作为分组依据,均分为常规治疗组与中医辨证治疗组。其中常规治疗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中医辨证组予以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中医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多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导致肾虚、脾虚、兼夹痰湿、血瘀与肝郁,中医多采用辨证论治,针药治疗,中药周期治疗效果显著,广泛应用于临床,改善生活方式在治疗中也具有重要意义。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体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起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395例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合并肺部感染者设为病例组,按11选择术后无肺部感染者作为对照组,首先用卡方检验对可能造成肺部感染的多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合并肺部感染109例,发生率为27.59%;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意识障碍程度(OR=17.626)、慢性阻塞性肺病(OR=3.308)、糖尿病(OR=2.307)。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率高,危险因素较多,相关预防治疗措施十分重要。
简介:目的应用MRI测量腰椎各椎间盘平面多裂肌-最长肌间隙入口与中线的距离,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月行腰椎MRI检查的200例患者,测量腰椎MRI各椎间盘平面双侧肌间隙入口与中线的距离(D),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比较节段间差异,t检验比较左右两侧及不同性别的差异,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各节段D间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节段D与患者年龄、身高、BMI的相关性。结果腰椎各椎间盘平面肌间D从L1/2水平至L5/S1水平逐渐增大,不同节段间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侧:F=3614.84,P=0.00;右侧:F=3411.34,P=0.00),但左右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仅与D2间存在相关性,而D2~D5间则两两正相关。男性与女性患者仅L4/5节段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P<0.01),其他节段D男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节段D与患者的年龄均无相关性。男性患者D1双侧均与身高呈正相关,女性患者D1L、D1R及D2L与BMI正相关,而D4双侧与身高呈正相关。结论腰椎多裂肌-最长肌间隙入口位置与患者年龄、性别、身高、BMI等关系不大。在L1-3水平,肌间隙距离正中线较近,适合作单个正中切口;在L4~S1水平则应根据术前测量结果应用双侧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