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感染后咳嗽患儿采取家庭雾化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5年9月到2017年9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感染后咳嗽患儿中选取70例参与本组研究,按照计算机表法将其均分2组,各35例,对参照组行基础治疗,如止咳、祛痰等;对实验组行家庭雾化治疗。分析70例感染后咳嗽患儿的临床疗效、咳嗽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感染后咳嗽患儿的临床疗效为97.14%相比于参照组感染后咳嗽患儿的临床疗效为77.14%明显较优,组间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实验组感染后咳嗽患儿咳嗽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感染后咳嗽患儿行家庭雾化治疗,获得显著临床疗效,使患儿咳嗽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前未开展强化护理管理期间收治的150例患者为对照组,另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强化护理管理模式下的15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质量管理,观察组采用强化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比较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率为3.33%(5/1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33%(1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病房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进而患者提高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之间我院妇产科200例新生儿为本次的护理对象,按照出生的时间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新生儿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发生脐部感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脐部感染仅发生1例(1.00%)、脐周皮损2例(2.00%),明显低于对照组5例(5.00%)、7例(7.00%),两组比较统计意义较为明显P<0.05;观察组脐带脱落时间为(4.1±0.8)d明显短于对照组(8.3±0.7)d,两组比较统计学意义明显显P<0.05。结论对新生儿实施预防脐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方法,能有效地减低新生儿发生脐部感染的发生率,故该种方法值得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细节护理在感染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感染科收治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细节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感染科患者的躯体功能(88.65±4.76)分、心理功能(93.68±4.86)分、社会功能(92.83±5.23)分以及物质生活(94.62±5.13)分均比对照组患者高(P<0.05),在住院环境(93.48%)、护理服务(95.65%)、护患沟通(97.83%)和护理操作(97.83%)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感染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常规护理高,更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及护士的漏发药、发错药、打错针、操作错误、医嘱处理错误、护理记录书写错误几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管理对预防外科术后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来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60)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60)接受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现象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6.67%,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管理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的愈合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显著降低外科术后的感染率,并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实施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防护知识,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防护能力,保障医务人员的健康。方法我们自己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并对600名医务工作者进行了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和防护措施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职业感染防护知识掌握率最高,为58.3%,标准预防知识掌握率最低,为31.7%。防护措施的正确实施率为破安瓿为0,二是在血液中佩戴防护镜,体液飞溅,占1.7%。双手分七步洗手,占9.7%,脱下手套后及时洗手,占12%。影响医务人员实施防护措施的主要因素是职业感染知识的知识不全面,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防护设施不足,监督机制不完善。结论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人身保护意识,完善监督机制,保护设备,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素质,促进职业感染保护的实现。
简介:血液透析中心感染成为世界关注的问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因接受治疗时频繁的体外循环、反复输血及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成为肝炎尤其是非甲非乙型肝炎感染的高危人群。据报道,国内血液透析单位丙肝感染率7.2%~84%,乙肝感染率16%~28%。除反复输血外,透析机共用、透析机复用和器械操作等均可成为感染的途径。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40例小儿肺部感染的临床检验结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小儿肺部感染患儿4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分别选择被动凝集法及微生物快速痰培养方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的差异。结果在本组40例肺部感染患儿中,被动凝集法检出血清总抗体阳性36例,阳性率为90.00%,通过微生物痰培养共检出支原体阳性7例,阳性率为17.50%;被动凝集法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微生物快速痰培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被动凝集法对小儿肺部感染患儿进行实验室检验的检验结果明显优于微生物痰培养。但是临床上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假阳性,应配合微生物痰培养的方法进行检测,以提高检验结果的阳性率,准确的为患儿进行临床诊断,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的实验室检验结果,有效的促进患儿的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12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患者100例,将2017年12月实施强化护理管理措施作为临界点,于实施前收治的50例作为对照组并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将实施后收治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感染控制护理评分。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感染控制护理评分明显较高,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患者实施强化护理管理不仅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增强护理人员感染控制水平,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寄生虫感染肠道检测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送检的新鲜粪便标本18630份,采取盐水浮聚法、直接涂片镜检法对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精测,分析其寄生虫感染情况。结果成人蛲虫感染情况明显少于儿童,钩虫感染情况明显多于儿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蛔虫与其他寄生虫感染无明显差异,且不同性别受检者寄生虫感染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蛲虫感染率为0.64‰、蛔虫感染率为0.64‰、钩虫感染率为0.86‰、其他感染率为0.43‰,总感染率为2.58‰。结论蛔虫、蛲虫、钩虫是当前主要的寄生虫感染病原体,不同年龄感染寄生虫病原体种类存在差别,因此,临床上应该注意寄生虫检查与预防,尽可能减少寄生虫感染,保证人们的健康。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剖宫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体质量指数高、合并基础疾病、胎膜早破、夏季、瘢痕子宫、急症手术、手术时间长与感染关联;围术期用药(抗生素)能减低切口感染。结论:多种因素影响切口感染,通过控制体重指数、治疗基础疾病、胎膜早破者密切观察适时终止妊娠;围术期应用抗生素;夏季加强无菌操作、瘢痕子宫充分给予试产的机会、选择择期剖宫产、缩短手术时间等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