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对室性早搏及房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室性早搏120例,房性早搏8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n=100)给予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n=100)给予安慰剂治疗,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静息心电图、动态心电图、QT间期、心室率及不良反应等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优于对照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最快心室率、平均心室率均有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显著,两组治疗后最快心室率及平均心室率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QT间期、最慢心室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对室性早搏及房性早搏安全有效。

  • 标签: 稳心颗粒 心律失常 平均心室率 QT间期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SAVM)临床特点,总结诊治经验。方法搜集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19例SAVM,分析其临床表现、相关检查结果、诊治经过、预后情况。结果19例中发热14例,晕厥12例,累及房室结传导和束支传导10例,心脏扩大9例,心肌酶学持续升高,心肌钙蛋白均升高;糖皮质激素治疗16例,心脏临时起搏4例。结论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病毒感染史、临床症状、心肌损伤指标;休息、糖皮质激素、心率支持和血流动力学支持是主要治疗手段。

  • 标签: 心肌炎 诊断技术 心血管药物
  • 简介: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高血压学组定于2012年6月15日至17日在汕头市帝豪大酒店举办“2012年广东省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高血压临床研究新进展专题研讨会(第九届)”。现向广大高血压及相关疾病临床医生征集论文。

  • 标签: 广东省医学会 高血压学 专题研讨会 相关疾病 临床研究 征文通知
  • 简介:眩晕在耳鼻喉科、神经科以及急诊室是很常见的病症,但是通常很难鉴别眩晕是外周性还是中枢性的。作了一个回顾性研究,这些患者都是经过神经科检查发现是外周前庭性眩晕而到了其他科室,然后又被最后确诊为脑梗死。分析11例被误诊患者,均进行神经科查体以及头颅CT扫描未发现异常病灶。但均有眼震,2例患者伴有听力损害症状。平均延误诊断时间为(4.0±2.3)天,所以,严格的耳科学查体及神经科查体是必须的,因为,缺血性脑梗死在早期不易被头颅CT所识别,建议当眩晕治疗效果不佳时,头颅磁共振检查必须在患者入院后48小时内完成。

  • 标签: 周围性前庭病 脑梗死 水平头部运动试验 眼震 误诊
  • 简介:肾实质性高血压可引起肾功能持续性衰退,继发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概率增加[1],而且血压控制远比原发性高血压棘手。有研究表明[2],钙拮抗剂盐酸巴尼地平作为一种新型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能有效地治疗肾性高血压,延缓肾功能恶化。本研究评价盐酸巴尼地平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 标签: 盐酸巴尼地平 肾实质性 高血压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颈部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临床怀疑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采用GELightSpeed16排螺旋CT行颈部血管造影检查,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高级血管分析(AVA)重建血管。结果正常9例,异常21例,共观察颈动脉60支,椎动脉60支,其中正常血管71支,狭窄血管41支,变异血管8支。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颈部血管,对绝大部分的颈部血管变异、狭窄能迅速、准确的诊断。结论16排螺旋CT的CTA检查是一种显示颈部血管病变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它较普通螺旋CT更快捷、更安全,相对颈部血管造影更具有价格低、无创伤的优点。对临床怀疑颈动脉、椎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筛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颈部血管 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游离壁破裂(FWR)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AMI后FWR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机械性并发症的AMI患者5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生化、血常规指标及一般临床资料。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MI后发生FWR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FWR组患者年龄偏大,收缩压与舒张压偏高,发病至就诊时间偏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FWR组患者血B型钠尿钠肽、D二聚体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红细胞压积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FWR组急诊PCI比例较低(P〈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水平、血红细胞压积是AMI后FWR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OR=0.92~1.17,P〈0.05,〈0.01)。结论年龄、收缩压、血红细胞压积可能是AMI后FWR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心脏破裂 急性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红细胞压积
  • 简介:目的:探究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措施以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老年心血管患者89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针对性制定防治措施。结果老年人中心血管患者男性比例相对于女性要高;心血管疾病病种从高到低排列如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结论引发老年人出现心血管疾病的因素有很多,对于高危老年人群应该密切注意,加大健康宣教的力度,帮助老年人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大程度降低心血管疾病出现的概率。

  • 标签: 老年人 心血管疾病 防治
  • 简介:目的分析高龄患者采用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本次研究29例对象皆为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1月期间,全部采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同时做好围手术期的相关临床护理工作,做好并发症的护理等。结果本组研究患者住院时间为(10.6±3.8)天,并发症发生率为17.24%(5/29)。结论高龄患者由于自身的特殊性,采用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加强围术期整体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高龄患者 冠状动脉 支架植入术 临床护理 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对冠心病、变异型心绞痛(VA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2例经DCG监测有一过性ST段抬高,并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确诊为冠心病、VAP的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检出缺血性ST段抬高163阵次,伴有典型症状发作156阵次,占95.7%;伴不典型症状发作7阵次,占4.30%。缺血发作时心率〈85次/分,占78.5%,夜间发作次数大于白昼,且缺血发生于前、侧壁者居多。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6.8%,缺血发生于前、侧壁,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见;发生于下、后壁,以窦性心动过缓伴传导阻滞占多数。结论VAP具有一过性发作特点,疼痛重、预后差,且多于夜间发作,常伴发高危性心律失常,常规心电图难以捕捉。DCG是在日常生活中检出VAP发作的重要手段,能极大的提高其检出率。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变异型心绞痛 ST段抬高 冠状动脉造影
  • 作者: 任俊敬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2-11-17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18期
  • 机构: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2405
  • 简介: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94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当作此次分析样本对象,分为对照组(n=47)、观察组(n=47),对照组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干预,观察组实施瑞舒伐他汀钙干预治疗。比较组间治疗之后的高血脂症(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各项指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TG、TC、LDL-C以及HDL-C指标经过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干预之后,要比对照组患者恢复更为明显,差异存在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存在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具有更为显著效果,可以促进患者身体各项指标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促使患者获得更为良好的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他汀类药物;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冠脉造影指征并Allen’s试验阳性患者150例,以右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对符合介入指征者行介入治疗。结果造影成功142例,成功率94.7%,失败8例,其中7例为穿刺不成功(桡动脉痉挛5例,桡动脉斑块狭窄1例,急诊患者血压低1例),1例因造影管打折不能松解经动脉切开术取管后改股动脉途径。造影成功者中对50例患者行介入治疗,经桡动脉途径48例成功置入支架73枚,成功率96%,失败2例均因痉挛指引导管无法到位。造影及介入治疗不成功者改股动脉途径均获成功。术后6例发生手臂肿胀,12例出现伤口局部水泡,无桡动脉闭塞,出血,血肿,夹层等发生。结论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小,病人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动脉 介入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血液灌流抢救重度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中毒患者中随机选择78例,在洗胃、灌肠、吸氧、补液、利尿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后观察临床症状、生化指标改善情况及患者生存率。结果经积极治疗73例患者抢救成功,5例患者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3.2%;抢救成功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生化指标较血液灌注有明显改善。结论对于重度急性中毒的患者行血液灌流抢救,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换患者生命质量。

  • 标签: 血液灌流 重度急性中毒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应用固定矫治技术配合前牙平导打开咬合.方法:将20例安氏Ⅱ类Ⅲ°深覆頜患者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配合前牙平导打开咬合,结果采用该方法矫治深覆頜患者经1~3年随访正常颌达到90%.结论:每次复诊调整摇椅型唇弓,调整前牙平导对打开咬合至关重要.使用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矫治疗效,缩短矫治时间.

  • 标签: 固定矫治技术 前牙平导 打开咬颌
  •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狭窄病变而有冠状动脉迂曲的胸痛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将102例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狭窄病变的胸痛病人分为冠状动脉迂曲组78例和无迂曲组24例,观察两组胸痛发作情况、临床用药效果、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和心电图及运动试验的特点.结果与无迂曲组相比,冠状动脉迂曲组多为典型的劳累型心绞痛,β受体阻断药为主的抗心绞痛治疗常有效,静息心电图多为冠状T波,运动试验多阳性.结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病变而有冠状动脉迂曲的病人可出现典型劳累型心绞痛、冠状T波、运动试验阳性、β受体阻断药为主的抗心绞痛治疗有效等表现,临床上酷似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对鉴别这类病人有特殊意义.

  • 标签: 冠状动脉迂曲 冠状动脉造影 胸痛 心绞痛
  • 简介:血管斑块(尤其是颈动脉斑块)的性质(稳定/易损)决定了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高低,这一观点已成为广泛性共识。仅以管腔狭窄率判断患者病情的凶险程度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漏诊(高危误判为低危)和误诊(低危误判为高危)率较高。直接分析斑块的成分、评估斑块的易损性可使临床医师获得更全面的信息。临床上可针对血管斑块(尤其是颈动脉血管斑块)进行诊断的影像学方法很多,如血管超声、CTA、MRA等,各有优势及不足,临床应用目的亦不同。

  • 标签: 临床应用 易损斑块 诊断技术 征文活动 颈动脉斑块 血管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阿是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被确诊为偏头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的疗效以及疗程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组愈显率93.33%,对照组愈显率7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3疗程内治愈20例,对照组治愈11例,经统计学处理,X2=5.41,p=0.02(<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阿是穴治疗偏头痛较之传统的药物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针刺 穴位注射 阿是穴 偏头痛
  • 简介:目的:探讨心绞痛并发抑郁症(AWD)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43例AWD为观察组,同期的40例心绞痛不并发抑郁症(AND)为对照组.随机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性格、经济收入、是否独居、临床特点,及1年前、后的踏车运动试验、心绞痛级别、心功能、心电图改变和预后.结果:较之AND,AWD的临床特点为:(1)心境低落、失眠及焦虑情绪常见,各占100%、97.7%及86.0%;(2)中老年人、女性、A型性格、独居和经济低收入者发病率较高;(3)心肌缺血较重;(4)远期预后较差.结论:心绞痛并发抑郁症时,心绞痛加重,须早期防治.

  • 标签: 心绞痛 抑郁症 预后 治疗 AWD
  • 简介: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在可疑冠心病应用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可疑冠心病者常规心电图检查时,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结果320例可疑冠心病者,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38例,检出率为11.88%。其中,呈缺血性ST段下移37例,呈弓背上抬1例,同时伴频发房性期前收缩1例,伴频发室性期前收缩2例,伴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结论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在可疑冠心病检查中是一种较为安全而简便的检查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可疑冠心病 胸痛
  •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65例患者72处CTO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病变特征和PCI的疗效。结果:CTO病变PCI成功率为91.67%(66/72);CTO病变闭塞时间>12个月者PCI成功率显著低于3~12个月者(81.48%比97.78%),闭塞长度>15mm的CTO病变PCI成功率显著低于闭塞长度≤15mm者(78.26%比97.96%);断端呈刀切状的CTO病变PCI成功率显著低于鼠尾状者(71.43%比96.55%),P均<0.05;PCI失败有6处,其中4处因导丝未能通过病变,2处因球囊未能通过病变;介入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7.69%,住院期间均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术后心绞痛症状缓解率为90.16%。结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与病变特征、CTO病变闭塞时间等因素有关。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