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耐药相关蛋白在人脑恶性胶质瘤的表达规律,评价其对临床化疗用药的指导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97例未经治疗的脑胶质瘤6种耐药相关蛋白表达,包括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和胸苷酸合成酶(TS)。结果TS在所有病例中均不表达;P-gP仅表达于正常脑组织及肿瘤周边区域的毛细血管;MGMT、GST-π、ToPoⅡ以及MRP均表达于肿瘤细胞,阳性例数(率)分别为53例(54.6%)、97例(100%)、42例(43.2%)和31例(31.9%);Ⅲ、Ⅳ级肿瘤MRP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级肿瘤,而MGMT及ToPoⅡ表达阳性率则较低(P〈0.05),GST-π和P-gP阳性表达与肿瘤分级无关。结论①脑胶质瘤细胞表达多种耐药相关蛋白,其原发性耐药可能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②P-gP介导的多药耐药(MDR)机制在胶质瘤细胞原发性耐药中作用不大,但可能与血脑屏障、血肿瘤屏障的形成有关;③耐药相关蛋白在脑胶质瘤的表达存在明显异质性,常规联合检测这些蛋白的表达状况有助于临床合理选择化疗方案。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或病理升级患者补充手术的必要性及合适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经冷刀锥切术(CKC)和宫颈环形电锥切术(LEEP)后再补充手术的临床资料,并将锥切术后的病理与补充手术后的病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5例行锥切术患者术后病理示切缘阳性5例,病理升级20例.25例均行补充手术,术后病理示13例(52%)无病变,9例(36%)病理降级,3例(12%)与补充手术前病理相符,无1例出现病理升级.结论宫颈锥切术后病理若为浸润癌者需补充手术治疗,切缘阳性者进行个体化治疗,而术后病理升级为更高级别的CIN或宫颈原位癌,可对其进行HPV和细胞学随访而不需补充手术治疗.
简介:目的探讨骨盆肿瘤患者接受自体瘤骨灭活再植重建手术后的并发症、下肢功能及预后情况。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接受自体瘤骨灭活再植手术治疗的13例骨盆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切除肿瘤,去除骨外肿瘤包块,刮除松质骨内肿瘤,将残余骨壳放入65℃20%高渗氯化钠溶液中灭活30min,原位植入灭活骨,螺钉、钢板内固定。累及骶髂关节者采用椎弓根钉固定系统加固,累及髋臼者行全髋关节置换,髋臼破坏严重时用带翼网杯、钛网杯加固,必要时采用骨水泥填充提高骨强度。结果手术时间4.0~8.5h,平均5.7h;术中出血量820~5000ml,平均3500ml。术后1例失访,其余随访6~7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5例复发,远处转移3例;骨折和关节脱位各1例;浅表感染3例。截至随访终点,4例无瘤存活,3例带瘤生存,5例死亡。7例存活者灭活骨愈合情况ISOLS评分为38.0%~93.0%,中位评分为81.0%;下肢功能MSTS评分为23.0%~91.0%,中位评分为60.0%。结论肿瘤骨灭活再植术后虽然肿瘤复发率较高,但对预期生存期较长的患者仍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应权衡利弊,把握手术适应证。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一期再造乳房的可行性、适应证与方法。方法2006年9月至2010年1月,对59例乳腺癌患者行皮下乳腺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应用下腹部腹壁下动脉穿支游离皮瓣(deepinferiorepigastficperforator,DIEP)、背阔肌肌皮瓣(latissimusdorsimyoeutaneous—flap,LDM)、单纯乳房假体植入3种方式一期再造乳房。结果再造手术均取得成功。DIEP再造20例,LDM再造3例,单纯乳房假体植入36例。4例(6.8%,4/59)出现轻微术后并发症。经过3—52个月随访,局部复发率3.4%(2/59),复发转移率5.1%(3/59)。再造乳房形态自然,效果满意,术后外观评价优50例,良7例,一般2例,优良率96.6%。结论从严选择适宜于保留乳房皮肤或乳头乳晕复合体及乳房下皱襞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附加一期乳房再造安全可行,合理选择一期乳房再造手术的适应证,有利于再造乳房达到最佳效果,值得应用。
简介:背景与目的:原发性椎管内淋巴瘤十分罕见,本研究旨在总结原发椎管内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手段,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北京天坛院神经外科三病房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6例经病理证实为椎管内恶性淋巴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56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38.5岁。4例患者首发症状为疼痛,平均病程10.9个月。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肿瘤位于颈段4例,胸段1例,骶段1例。本组患者均采取显微手术治疗,术中辅以电生理监测,肉眼全切1例,近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术后4例症状缓解,出院后全部患者均行放射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原发性椎管内淋巴瘤是椎管内的罕见肿瘤,缺乏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椎板切除减压,肿瘤切除.术后辅以局部放疗和全身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预后较好。
简介:目的探讨MCL1蛋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8例乳腺癌及4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MCL1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MCL1蛋白表达定位于乳腺癌细胞的胞浆及胞核,阳性率为49.11%,在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几乎不表达.MCL1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P〈0.01).此外,MCL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临床病理Ⅲ期组织中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P=0.001),伴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8),其表达与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结论MCL1蛋白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MCL1基因可作为乳腺癌治疗的有效靶点.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intraperitonealchemotherapy,HIPEC)在晚期胃癌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本院开腹手术、腹腔镜和B超引导下置管行HIPEC的晚期胃癌患者24例,观察HIPEC治疗癌性腹水的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比较不同方式(开腹手术、腹腔镜辅助及B超引导下置管)行HIPEC对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进行HIPEC,无严重的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治疗晚期胃癌恶性腹水的有效率达83.3%.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治疗后2周的KP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腹手术HIPEC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1.5个月,腹腔镜HIPEC组为9.0个月,B超引导下HIPEC组为12.0个月,三组间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PEC对于晚期胃癌合并腹水的患者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能够有效治疗腹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HIPEC不同方式置管对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无明显影响.
简介:评价局部晚期食管鳞癌单纯手术与术后辅助放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08~2011年收治的术后经病理证实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214例,其中单纯手术93例(单纯手术组),术后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121例(术后放化疗组),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单纯手术组和术后放化疗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5.37%和27.38%(P<0.0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6.23%和31.65%(P<0.05);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0%、55%、23%和98%、74%、52%(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1.7个月和64.6个月(P〈0.05)。术后放化疗组不良反应以1-3级为主,3级主要为白细胞下降、放射性食管炎和咳嗽,晚期不良反应为放射性肺纤维化和吻合口狭窄。结论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安全、可行,能有效提高生存率。
简介: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对22例不适合手术治疗、不同临床分期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根据患者肿瘤大小及肝功能状况,每次分割剂量1.8~2Gy,每日一次,每周五次,照射次数为22~30次(中位27次),总剂量44~60Gy,平均(54±6.1)Gy.观察近期疗效及放疗毒副反应.结果22例患者临床分期I期1例,Ⅱ期10例,Ⅲ期4例,IVa期6例,IVb期1例.根据CT检查、AFP水平及临床症状,治疗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68.2%(15/22)、76.5%(13/17)、85%(17/20).毒副反应包括低热(18/22)、乏力(18/22)、恶心(16/22)、右上腹隐痛(6/22)、呕吐(5/22)及轻微肝功能改变,毒副反应均能耐受.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
简介:目的:探讨c-FLIP(细胞型Fas相关死亡域样白介素-1β转换酶抑制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47例临床资料完整石蜡包埋的骨肉瘤肿瘤标本,25例骨软骨瘤标本,8例正常的骨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和蛋白质印记法测定c-FLIP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肿瘤组织学性状和预后的关系。结果:骨肉瘤标本中c-FLIP表达的阳性率是83%(39/47),而在骨软骨瘤标本中表达的阳性率是16%(4/25),两者比较P〈0.01;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FLIP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发病次数、肿瘤体积、病理类型及有无转移无关(P〉0.05),而与临床Ennecking分期有关(P〈0.05)。结论:c-FLIP蛋白的过量表达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用于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局部进展期乳腺癌522例,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组264例和对照组258例。新辅助化疗组给予FEC或TEC方案化疗4~6周期后进行手术,符合保乳条件者实施保乳手术;对照组实施全乳房切除术。分析新辅助化疗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保乳率以及预后的影响。结果新辅助化疗组总有效率为89.19%(231/259),82.20%(217/264)的患者达到保乳条件,其中实际实施保乳手术85例。经67.4(36~166)个月随访,新辅助化疗组的复发率、转移率、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完全缓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2.64%(63/68)、88.23%(60/68),高于未达到临床完全缓解者的81.15%(155/191)、73.82%(141/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17);病理完全缓解的35例患者OS、DFS分别为97.14%(34/35)、94.19%(33/35),未达到病理完全缓解的224例患者OS、DFS分别为81.25%(182/224)、75%(168/2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9;P=0.01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以使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原发肿瘤缩小,提高保乳率,准确地进行治疗前分期将是判断新辅助化疗对该癌预后影响的关键。
简介:目的探讨高分子量膜蛋白(Mucl)和胎盘型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在乳癌腋窝淋巴结中的表达与乳癌发生、发展、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用RT-PCR技术和免疫组化(SP)检测20例乳癌患者的108个未转移的淋巴结。结果Mucl/GST-π分别在淋巴结HE为阴性,阳性。正常乳腺组织,乳癌组织中用RT-PCR法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74%/38.89%,100%/69,23%,100%/0,100%/85%。用SP法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30%/42.59%,76.92%/76.92%,20%/0,100%/60%。结论①HE阴性淋巴结中出现Mucl阳性表达且在正常乳腺组织(21.30%),乳腺癌前病(75%)到乳癌(100%)转变过程中,Mucl呈逐渐增强(P<0.01),表明存在肿瘤微转移,MuclmRNA检测可提高淋巴结微转移诊断率。②GST-π在乳癌组织中明显高于乳腺组织,SP法为60%(12/20例)(P<0.05),RT-PCR法为85%(17/20例)(P<0.01),说明GST-π是一种乳癌生物学标志物,可作为乳癌诊断的指标之一。③RT-PCR法和SP法联合检测MuclmRNA阳性率为65.74%明显高于SP法21.30%(P<0,01)。建立Mucl基因RT-PCR分析法,微转移灶诊断率较免疫组化更为敏感。
简介:目的建立PGⅠ,Ⅱ(胃蛋白酶原-Ⅰ,-Ⅱ)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并初步临床试用,探讨其用于胃癌早期诊断的可能性。方法取抗PGⅠ、PGⅡ单克隆抗体PGA4、PGA7、PGC8、PGC10共四株,在pH9.6的碳酸缓冲液中将PGA4、PGC8包被在聚苯乙烯小珠上成为固相抗体,用氯胺T方法将PGA7、PGC10制成125Ⅰ-标记抗体,与不同量的PGⅠ、PGⅡ标准品在pH7.5的磷酸缓冲液中保温反应,完成标准曲线。取胃癌及正常人血清各50例,检测PGⅠ、PgⅡ值,并作对比。结果对于PGⅠ与PGⅡ标准曲线,BMax/T分别为26.6%和36.5%,BMax/BO分别为73.1和67.6,非特异结合在0.6%以下,检出灵敏度两者均在0.5ng/ml以下;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5.3%和6.7%,批问变异系数11.7%和13.1;将不同量的标准加入血清样品中,经测定后所得平均回收率为98.2%和97.7%。正常人PGⅠ、PGⅡ、PGⅠ/PGⅡ值分别为65.2±25.1ng/ml、5.72±4.2ng/ml和10.2±6.9;癌症病人为33.6±22.9ng/ml、9.26±4.90ng/ml和4.04±3.37;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三项P值均小于0.001。结论建成了PGⅠ、PGⅡ免疫放射分析法,初步临床检测显示,胃癌病人的血清PGⅠ降低,PGⅡ升高,PGⅠ/PGⅡ比率降低。本检测法简便经济无损伤,有可能在早期胃癌普查中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半枝莲补肾合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Ⅲ—Ⅳ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半枝莲右归饮合剂;对照组50例行NP方案化疗。结果治疗组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6%、76%、72%、70%,对照组分别为92%、80%、68%、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期生活质量改善率治疗组为66%,对照组为36%(P〈0.01)。近期疗效有效率治疗组为18%,对照组为60%(P〈0.01);骨髓抑制率治疗组为6%,对照组为48%(P〈0.01);细胞免疫功能CD4^+/CD8^+比值,治疗组为1.46±0.32,对照组为1.12±0.26(P〈0.05);NK细胞活性治疗组为28.6±6.12,对照组为18.24±4.98(P〈0.05)。结论半枝莲右归饮合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与化疗方案比较,具有生活质量高、毒副反应低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