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通过观察不对称牵引引起的成年SD大鼠髁突软骨下骨组织形态学变化,了解关节外不对称机械应力对髁突软骨下骨的影响.方法选用10周龄雄性SD大鼠220只(随机分为轻力组104只、重力组104只、对照组12只),实验组动物使用关节外固定加力装置,分别施加0.39、1.18N,加力28d拆除加力装置.在3、7、14、28、31、35、42、56d取得标本,对髁突软骨的形态、骨小梁密度进行观察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正常髁突软骨下骨骨小梁连续,与髁突表面垂直以顺应髁突的力学环境,在负荷加载后出现骨小梁形态和排列变化,密度发生相应波动.结论髁突软骨下骨在外力刺激下,出现排列和骨小梁密度的变化以适应变化的机械应力环境.
简介:目的:介绍下颈椎棘突两侧注射0.5%布比卡因治疗口颌面疼痛的一年临床经验。方法:对2517名出院诊断为口颌面疼痛的急诊科患者.以及771名2003年6月3019~2004年7月1日接受过封闭治疗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数据整理。从以上两个数据库中抽调接受过棘突旁肌内注射布比卡因治疗的成年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口颔面疼痛缓解程度用以下两种方式记录,①按一般临床经验和面部表情图将口颌面疼痛缓解分成4个等级(n=114):②按治疗前后患者在疼痛数字评估量表上选择的数值来评定疼痛缓解程度(n=71)。结果:共有118名成年患者接受了下颈椎棘突旁肌内注射布比卡因治疗,4份病例因资料缺失或不全而被剔除。75名患者(66%)疼痛完全或临床缓解.32名患者(28%)疼痛部分缓解.7名患者(6%)没有显著的缓解。总体上.114名患者中有107名(94%)治疗有效,疼痛缓解起效快.许多患者能在5~15min内得到完全的缓解。结论:这是在急诊科使用下颈椎棘突旁肌内注射布比卡因来治疗口颌面疼痛的首次大样本病例报道.证明这种方法可能成为急诊科对于急性口颌面痛的一个新的治疗选择。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诱导内皮细胞(ECs)与自体BMSCs低氧条件下联合培养对BMSCs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BMSCs并向ECs诱导培养,用CD3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内皮细胞表型;实验分组为BMSCs常氧成骨诱导培养组,BMSCs低氧成骨诱导培养组,BMSCs+ECs常氧成骨诱导联合培养组,BMSCs+ECs低氧成骨诱导联合培养组,持续培养7d,前6d应用PNPP法每天固定时间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作统计学分析;茜素红染色观察第7d矿化结节形成情况。低氧组为1.0%O2浓度。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q检验。结果:BMSCs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可诱导为ECs,CD3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为阳性;统计学分析表明,BMSCs+ECs低氧成骨诱导联合培养组的ALP活性表达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只有BMSCs+ECs低氧成骨诱导联合培养组有钙化结节形成,茜素红染色呈橘红色。结论:在一定时间内,由BMSCs诱导来源的ECs与自体BM-SCs低氧条件下联合培养,BMSCs的成骨活性可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