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4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呼吸治疗,观察组采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观察2组患儿治疗24h后血气分析情况(pH值、PaO2、PaCO2、SpO2)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7%,高于对照组的87.50%(P〈0.05)。观察组患儿pH值、PaO2、PaCO2、SpO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恢复正常呼吸功能,使血气指标能更快恢复至正常水平。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64例我院2019年5月--次年5月实施呼吸机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氧合指标和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患儿的氧合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各项氧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8年 9月 -2020年 5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符合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诊断的患者 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各 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 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优 于对照组,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结论: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呼吸机治疗可有效改善肺功能情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罹患慢阻肺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施以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对76上述患者予以选取,就诊时间介于为2020/03~2021年03月间,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无创呼吸机治疗)各38例,就两组治疗效果、动脉血气指标等测验值加以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3.7-2024.6月,1年内收治的130例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和观察组(65例,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SDS抑郁评分、SAS焦虑评分、咳嗽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强化心理护理效果更佳,可显著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效改善指标,促进病情快速康复,有较高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B超诊断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可行性及其方法。方法:采用RT-2800线阵探头,Toshiba凸阵探头,频率3.5MHz。患者仰卧位,沿腹主动脉走向进行纵横向扫查,观察其管腔的内径,夹层的宽度,剥离的长度。内膜有否搏动,是否有入口或血栓,以及腹主动脉其它分支的情况等。结果:本组5例夹层处的腹主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宽;均为部分剥离,无环形剥离。长轴切面上可见腹主动脉内细而弱的回声光带,随心动周期而改变位置。剥离长度最长的从主动脉根部贯穿整个腹主动脉直到髂总动脉分又处,最短的仅在腹主动脉中段长2.8cm。假腔的宽度0.4cm~2.8cm。结论:对于有上腹痛的中老年高血压人群,应重视用B超沿血管走行追踪排查,如有条件,可使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血管破裂入口处及真假腔内血流情况。
简介:目的:评价PDCA循环法提高医院药事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460例患者,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n=230)、对照组(n=230)。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法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管理,使用SPSS23.0版本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药学差错事件发生率为4.35%,对照组的药学差错事件发生率为15.22%,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在服务满意度和药学管理质量评分方面相比较,统计学意义均存在,P<0.05。结论:实行PDCA循环法管理,对于提高医院药事管理质量、管理效果,均存在积极的影响,存在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简介:摘要:病案质量管理是当前医疗质量管理中最基础的部分,加强对病案质量的管理,可以提高医疗发展的规范化以及科学性,病案质量管理是当前医院工作的难点。尤其在当前,医患矛盾较为激烈,对病案质量的管理进行强化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通过观察PDCA循环这一理论与病案工作的结合,并进行持续跟进和改进,由此加强医院对病案的管理能力,这对医疗业务发展具有较积极的促进作用。
简介:目的探究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进入我院外科予以手术治疗的实行常规护理管理60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进入我院外科予以手术治疗的实行PDCA循环法护理管理60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对比2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与观察组资料管理、护理安全、消毒质量、环境管理及护理质量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明显,2组数据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小于0.05);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0.00%及96.67%二者相比差异明显,2组数据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小于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PDCA循环法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护理管理评分保证其管理效果及管理质量,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及支持,值得在临床护理管理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围绕急诊护理管理的有效实施,剖析实施 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于急诊护理质量提升及护理满意度提升的积极作用。方法:将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间科室收治患者 89例纳入观察组(实施 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将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期间收治的 9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 PDCA循环管理模式前),评价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取得的急诊科各指标的护理满意度,同时对护理质量评分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得分( 97.23±3.23)分与对照组( 82.01±2.78)分对比,观察组更优( t=21.992, p=0.000);观察组急诊护理管理各指标满意度情况:诊科护士接待态度 94.38%、科室清洁消毒情况 93.26%、护理专业水平 95.50%、接诊及时 96.62%等方面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73.33%, 75.56%, 77.78%, 76.67%),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急诊护理管理中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实施 PDCA循环模式干预,不仅对提升护理服务治疗有积极作用,同时对全面提升患者对急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具有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危重症病人护理方案展开探讨,剖析 PDCA循环在急诊危重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 2018年 6月 -2020年 2月为研究对象纳选时间,共计纳选我院急诊收治的危重病人 122例,将急诊护理方案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人数均为 61例,分别施以常规急诊护理及 PDCA循环急诊护理,评价对比护理结局。结果;观察组 61例患者中对急诊护理工作表示很满意 42例,一般满意 17例;对照组内对护理工作表示很满意 31例,一般满意 18例;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96.7%: 80.3%, P< 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危重症病人中的实施提升了病人对急诊护理工作的评价,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