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性肝病的能量代谢特点,并分析能量代谢指标与患者继发细菌感染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和分析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住院的183例患者的回顾性资料,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1例和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53例,其中肝衰竭患者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被定义为重症肝病组;使用Quark RMR间接能量代谢检测仪(购自意大利COSMED公司)检测患者的能量代谢情况,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继发细菌感染事件。连续变量数据采用Shapiro-Wilk检验和正态Q-Q图分析数据的正态分布情况,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值±标准差进行描述;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进行描述。采用Levene检验对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且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样本的均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样本的均值,然后采用Tukey's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方差不齐或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H检验)比较3组样本的差异,然后采用Dunnett检验(Z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分类变量数据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变量纳入标准为P < 0.05。结果3组患者的呼吸熵(RQ)和非蛋白呼吸熵(npRQ)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组的RQ和npRQ较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乙型肝炎肝衰竭组均显著升高(P值均< 0.05)。3组患者的脂肪氧化率和碳水化合物氧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乙型肝炎肝衰竭组相比,慢性乙型肝炎组的脂肪氧化率较低,碳水化合物氧化率则较高(P < 0.05)。3组患者的静息能量消耗实测值和预测值、蛋白质氧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重症肝病患者中,继发细菌感染发生率为48.39%(45/93),与非感染组相比较,感染组的RQ值和npRQ值均显著下降(P < 0.05),而FAT%则显著升高(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γ-谷氨酰转移酶、胆固醇和npRQ为重症肝病患者继发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胆固醇和npRQ下降提示继发细菌感染风险增加。对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亚组分析也同样提示,与非感染组相比较,继发细菌感染组的RQ值和npRQ值均显著下降(P < 0.05),而脂肪氧化率则显著升高(P < 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性肝病患者普遍存在能量代谢异常,其中低RQ、npRQ、碳水化合物氧化率和高脂肪氧化率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而npRQ下降与重症肝病患者的继发细菌感染风险相关,可作为临床预后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与静息状态下alpha波能量的关系。方法对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1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静息态(闭眼、清醒)下脑磁图扫描,通过时域下滑动窗短时能量方法计算alpha频段的能量,分别计算出左额叶、右额叶、左颞叶、右颞叶、左顶叶、右顶叶、左枕叶、右枕叶共8个脑区alpha能量值及其能量平均值;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根据阴性症状得分将患者分为低阴性症状组(低于中位数)和高阴性症状组(高于中位数)。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秩和检验)比较2组alpha波总能量值及8个脑区alpha能量值的差异,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索右颞区alpha能量与阴性症状的关系,采用协方差分析控制焦虑抑郁因子、受教育年限对阴性症状的影响,采用kendall′s tau-b进行相关分析,分析阴性症状与各脑区能量值的相关性。结果2组右颞叶alpha波能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3,P=0.032)。阴性症状量表分可由右颞叶能量、受教育年限、焦虑抑郁因子分、阳性症状量表分的变化表示(校正r2=0.894),而右颞叶能量值影响显著(t=3.965,P=0.004)。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可能与右颞叶能量异常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lon骨折采用临时骨牵引外固定架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在进行实验时,选择实验时间段为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在该时段内将我院中收入的35名Pilon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中采用分期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一期手术时采用临时骨牵引联合外固定下,对患者骨折进行稳定改善患者组织条件,二期手术时对患者的关节面进行精确复位,根据患者的骨折原始畸形和粉碎程度,选择对应的支撑钢板对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完成后,研究人员针对患者的个体状况进行评价,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35名患者均得到随访研究人员对患者进行为期13~20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切口恢复正常状态,无切口感染或复位丢失的问题,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骨折愈合状况良好,愈合时间为10~16周,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4.2周。末次随访中针对患者的优良状况进行评价,发现本次研究中恢复结果:优21名,良12名,差2例。结论:在针对Pilon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手术术作为治疗方式,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分析手术的处理方案能够降低二期手术内固定手术时的复位难度,使患者手术后的恢复质量得到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能量激光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OLP)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单县中心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治疗的糜烂型OLP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局部注射,观察组采用半导体低能量激光照射治疗,两组疗程8周。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体征评分,比较两组疗效;随访观察两组病损面积,统计治疗3、6个月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体征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7 d、14 d、28 d、56 d后,两组VAS评分、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VAS评分、体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40/43),对照组为83.72%(36/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1,P > 0.05)。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两组病损面积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观察组病损面积分别为(0.31±0.14)cm2、(0.32±0.12)cm2,明显小于对照组的(0.42±0.18)cm2、(0.48±0.19)cm2,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4.67,均P < 0.05)。观察组治疗3、6个月后复发率分别为2.33%(1/43)、13.95%(6/4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95%(6/43)、37.21%(16/43),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6.11,均P < 0.05)。结论低能量激光治疗糜烂型OLP与常规皮质类固醇比较短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但低能量激光短期缓解患者疼痛的效果更明显,且可加速患者病损组织愈合,降低复发率。
简介:[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术(VSD)联合髓内固定治疗小腿高能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小腿高能量损伤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采用VSD联合二期髓内固定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清创、换药结合二期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病例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肢功能康复、术后并发症等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平均随访22个月。两组患肢功能康复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较快,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VSD联合二期髓内固定治疗小腿高能量损伤安全可靠,并发症相对较少,总体疗效满意。
简介:目的总结能量平台(ForceTriad)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及护理配合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完成的112例近端胃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能量平台在术中的应用及配合经验。结果本组全部患者手术顺利,血管闭合及止血可靠,对于大块组织的闭合离断亦安全可靠,尤其是脾胃韧带、肝胃韧带、胃胰皱襞的闭合离断以及沿胃小弯No.1、No.3淋巴结的清扫,可以很大程度地节约手术时间。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52±35.6)min,出血(66±9.5)ml,术后无腹腔感染、出血或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患者。结论ForceTriad用于近端胃癌根治手术可减少手术出血与创伤,术野清晰,大幅缩短手术时间,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能量多普勒( CDE )结合三维超声 (3D) 在诊断胎盘植入的实际应用价值 方法 通过具体数据分析对比在临床中常规超声与 CDE 结合 3D 超声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 结果 CDE 结合 3D 超声 在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等指标上均略优于常规超声检查,且简便、直观而又易于重复检查;诊断提示胎盘植入 27 例,其中 22 例经临床验证,阳性率达 82% 结论 CDE 结合 3D 超声能简单、直观、安全、可实时观察胎盘与肌层的血管网络与空间关系,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能为临床提供更可靠更科学的诊治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重动脉血供(LDABS)对肝脏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108只Sprague-Dawley(SD)大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公司)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分分3组,即假手术组(SO组)、68%肝切除组(PH组)、68%肝切除结合双重动脉血供组(PH+LDABS组,简称LDABS组)。每组模型术后0、12、24、72、120和168 h各组每个时间点随机取材6只;通过测线粒体膜电位、呼吸链酶浓度及三磷酸腺苷(ATP)酶探索LDABS致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LSD检验。结果线粒体呼吸链酶Ⅰ在LDABS组术后12 h和72 h[(0.48±0.02,0.33±0.02) μmol/(min·mgprot),t=-5.296、-6.399,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2+-Mg2+-ATP酶在LDABS组术后168 h低于PH组[(35.84±5.02) U/g,t=8.857,P<0.01];术后24 h高于SO组[(37.33±5.39) U/g,t=-0.12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a+-K+-ATP酶在LDABS组术后12 h达到峰值,术后0 h高于PH组[(20.27±0.69) U/g,t=-4.52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DABS可能通过线粒体呼吸链酶Ⅰ在肝再生能量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在更早的阶段通过提高能量代谢促使肝细胞再生,且可能使肝再生所需的能量代谢的峰值提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在本院就诊的ED患者22例,采用微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每周治疗2次,连续3周,间隔3周,再每周治疗2次,连续3周,共12次。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10周评估患者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勃起硬度分级(EHS)和不良反应。结果22例患者IIEF-5、EHS在治疗后4周、10周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而治疗后4周、10周组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10周总有效率分别为72.73%(16/22)和68.18%(15/22)。结论微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