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头、、肩有发沉、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2.颈项疼痛常有向肩部和上肢放射的情况;3.颈项部有僵硬的感觉、活动受限、颈部活动有弹响声;4.是否会经常有手麻、触电样感觉;5.是否经常感觉头晕、头痛;6.是否经常耳鸣;

  • 标签: 心前区疼痛 感觉 仰卧位 放射 恶心 下肢
  • 简介:许多上班族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一阵紧张忙碌的工作过后,回过神来,才发现肩僵硬酸痛,严重者甚至还有头晕、头痛等表现。这些症状往往时好时坏,久而久之,影响了正常活动、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 标签: 肩颈痛 缓解 身体健康 生活质量 上班族
  • 简介:“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黄帝内经·痹论篇》的开篇就详细介绍了痹证的病因病机。痹证是以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症状的病症,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临床上常见的骨关节疾病都属于痹证范畴。

  • 标签: 骨关节疾病 颈痛 按摩 活络 肌肉疼痛 病因病机
  • 简介:如今,脖子僵硬、酸痛在人群中非常普遍,原因是长时间固定姿势面对电脑、低头玩手机,气血容易瘀滞,肌肉、筋膜逐渐失去弹性,慢慢粘连在一起,变得僵硬、疼痛该怎么办呢?

  • 标签: 仙鹤饮 颈痛 水解 姿势面 僵硬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并分析温针灸三针治疗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型颈椎病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温针灸组与对照组各30例,温针灸组患者采用温针灸三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药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NPQ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温针灸组患者VAS、NP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三针治疗型颈椎病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颈型颈椎病 温针灸颈三针 临床研究
  • 简介:<正>患者1,女性,76岁。无明显诱因突发胸痛1周,呈持续性,曾在其他医院就诊,诊断为弓降部主动脉夹层,后转入我院。CT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提示:主动脉内膜撕裂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后缘。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有变异:仅有左侧锥动脉自左锁骨下动脉发出;右锁骨下动脉及主动脉弓未发现右锥动脉(见图1)。因内膜撕裂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后缘近,手术需要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同时要转流以保证左锥动脉供血。

  • 标签: 左锁骨下动脉 颈外动脉 颈总动脉 主动脉夹层 人工血管 右锁骨下动脉
  • 简介:目的观察痛消汤治疗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0例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痛消汤治疗。结果治愈95例,好转50例,无效5例。结论痛消汤治疗型颈椎病疗效较好。

  • 标签: 颈型颈椎病 中医药治疗 颈痛消汤
  • 简介:目的研究经外动脉途径制作兔总动脉急性血栓形成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取20只新西兰大白兔,10只使用凝血酶直接注入总动脉,对照组取1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离外动脉,从外动脉取自体血,体外加入凝血酶制作兔自体血栓,经外动脉注入总动脉。两组分别在术后即刻测量血管内血栓长度,随后行动脉血管造影,观察血栓形态。结果10只新西兰大白兔直接在总动脉注入凝血酶模型成功率为40%,管腔内血栓量较少,主要围绕穿刺口周围,血栓平均长度为5±0.4mm;经外动脉途径直接注入血栓组成功率为100%,血栓量较大,充满整个管腔,血栓平均长度13±2.2mm。结论使用经外动脉注入新鲜血栓法,能够制作出较为稳定的兔总动脉急性血栓模型,模型成功率较高,为器械研发提供一种较为稳定的血栓模型。

  • 标签: 颈总动脉 血栓 数字减影造影 凝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系统(FNS)固定治疗股骨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6例股骨骨折患者资料。男6例,女10例;年龄为24~69岁,平均47.5岁。骨折按Garden分型:Ⅱ型3例,Ⅲ型7例,Ⅳ型6例。16例患者均采用FNS固定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16例患者术后获5~16个月(平均9.3个月)随访。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Garden指数评定:16例患者骨折复位均满意。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5~115 min,平均41.5 min;术中透视次数为14~47次,平均26次;术中出血量为35~210 mL,平均76 mL;住院时间为3~9 d,平均4.6 d;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5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优10例,良5例,可1例。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内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结论FNS固定治疗股骨骨折操作简单,可以通过单一微创切口置入股骨动力棒、外侧钢板、锁定螺钉及抗旋螺钉,固定可靠,对外侧肌肉软组织的激惹小,近期疗效良好。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在颈椎病患者痛症状治疗中采用针刺丛刺方法治疗效果的分析研究。方法:在医院中选择80名接受治疗的颈椎病患者,结合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个小组,每一组中患者的数量均为40名,一组患者是采用中频的方式予以治疗,这组患者被称为中频组;另一组患者是采用针刺丛刺的方法来治疗,这组患者被定为针刺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两个疗程的治疗。在治疗结束后,根据患者的治疗结果判断针刺丛刺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结果:针刺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更高,整组患者的痛情况均得到了明显好转,而且患者对治疗过程的评价也比较高。结论:在进行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的时候,针刺丛刺方法的结合应用具有较强效果,可以在后续的临床上加强应用。

  • 标签: 针刺 颈丛刺 颈椎病 临床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老年股骨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围手术期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8年7至1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2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男31例,女61例,年龄(75±6)岁。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7例,围手术期应用ERAS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住院、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围手术期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髋关节疼痛程度进行评定。术后1和3个月分别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估患者髋部功能和生活质量。两组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数据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48 h内手术率高(χ2=17.781,P<0.01)、住院时间短(Z=-4.987,P<0.01)、总体花费少(Z=-4.315,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1.1%比14.9%与86.7%比95.7%,χ2=3.432、1.380,均P>0.05)。围手术期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内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t=4.458,P<0.01),术后3个月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66,P=0.146)。术后各随访时间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93、1.227,均P>0.05)。结论老年股骨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应用ERAS方法可有效提高治疗效率,减少医疗费用,改善髋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加速康复外科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价值。方法 :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5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按照抽签法将其分成两组进行对比,一组命名为对照组,一组命名为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与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比分析不同的护理价值。结果 :术后3天的疼痛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老年股骨颈骨折 术后疼痛 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10月我院接收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双数抽签法分作常规组与加速组,每组47例患者;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相比于常规组,加速组患者术后72小时的疼痛明显更轻(P<0.05);相比于常规组,加速组患者髋关节的疼痛、功能、活动度及畸形的评分更加优良(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有显著改善,有利于老年患者术后明显缓解疼痛,加速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股骨颈骨折 术后疼痛 髋关节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位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源性头痛的疗效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间的源性头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两组,其中对照组中源性头痛患者采取高位神经阻滞治疗,而联合组中患者采取高位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源性头痛患者于治疗后疾病均有改善,且联合组中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改善情况更好,疾病临床治疗优良率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4.29%,p<0.05。结论对源性头痛患者采取高位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积极改善VAS评分情况,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 标签: 高位颈神经阻滞 臭氧注射 颈源性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