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X线平片、螺旋CT与MRI扫描三种检查方式在脊柱骨折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脊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89例,对所有患者采用X线平片、螺旋CT以及MRT扫描方式进行检查与诊断,对比三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所有89例椎体骨折病例的均有脊柱曲度改变,X线平片、螺旋CT及MRI均能全部显示,X线平片和MRI的显示率分别为100%、100%、40%,CT优于X线平片和MRI,MRI显示脊髓损伤、韧带损伤、椎体骨髓挫伤比螺旋CT具有优势。结论X线平片、螺旋CT检查方式在脊椎外伤患者的诊断中是必须的检查方式,而MRI检查方式可以对脊髓、软组织病情进行直观性的显示,由于MRI检查方式的检查费用比较高,检查时间比较长,因此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多种方法结合检查可以互补彼此的缺陷之处,从而提高对脊椎骨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对胸腰椎的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诊断。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09年8月-2013年8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多节段的脊柱骨折患者11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经临床诊断,I型(即相邻型)患者80例,II型(即非相邻型)患者32例,采取椎弓根钉的复位固定法对患者给予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手术治疗后,患者的脊柱的生理弧度与椎体高度均有明显恢复,期间经过3个月至4年的随访,MSF患者复位后的椎体高度没有明显丢失,也没有断棒及断钉状况,根据Frankel分级的分析,患者取得了不同等级的恢复。结论对MSF患者,实施椎弓根钉的复位固定法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恢复了患者的脊柱稳定性,为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提供了条件。
简介:脊柱融合是治疗脊柱结核、感染、畸形、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脊柱疾患的有效手段,促进脊柱融合成骨率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自体骨移植,但其存在来源有限、取骨处疼痛等弊端,目前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Theroleof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2,rhBMP-2)负载于载体是一种理想的自体骨移植材料的替代物,广泛应用于脊柱融合术中,但近来发现了与其相关的一些副反应。本文就其在脊柱融合中的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相关的副反应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传统观念和新观念对治疗脊柱截瘫并褥疮的疗效。方法将45例脊柱高位截瘫并褥疮患者,随机分为传统观念与新观念治疗组(N分别为24,21),疗程4周。结果两组在治愈率无显著差异(87.5%,85.7%;X2=0.794,P>0.05),且在平均治愈时间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3.15,14±2.65;t=2.461,P>0.05)。结论传统观念与新观念的治疗方法对治疗脊柱截瘫并褥疮都能达到较好的疗效,疗效无显著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骨关节损伤康复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方法以我院康复科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1例骨与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分析影响骨关节损伤患者康复效果的主要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结果(1)影响骨关节损伤患者康复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骨折、软组织损伤、疼痛、关节固定以及康复活动等;其中年龄过大、合并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疼痛明显、关节固定不当以及不合理活动是影响骨关节损伤患者康复效果的独立风险因素。(2)经相应护理,康复无效组的平均关节活动指数评分为(9.75±1.52)分,明显高于护理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关节损伤患者康复护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复杂,在护理中通过针对患者的病情开展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关节活动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以期提高临床急救成功率。方法将我院7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干预组(在常规急救措施基本上配合手术室急救方案)和对照组(单独采用常规急救措施),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临床抢救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51.4%,干预组急救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出现肢体偏瘫、语言障碍、颅内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1.4%)显著低于对照组(40%),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最短时间内准确判断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合并伤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症处理措施,可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