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依靠科学理论指导和科技进步,华北石油局在60年勘探开发历程中不断突破瓶颈,实现持续发展。鄂尔多斯是块神奇而又古老的土地,寓意蕴藏有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具有"满盆气、半盆油"之说。在这个属于低渗致密油气藏的盆地,中石化华北石油局、华北油气分公司经过长期勘探,用10年时间开发建成一座450万吨油当量的中型油气田。"在不同的发展时期,
简介:本发明涉及了一种新型的五氧化二钒复合催化剂,适用于气相氧化脱羧的反应工艺中。该催化剂是以五氧化二钒为主体,以金属氧化物为助催化剂,通过共沉淀法或浸渍法制备出一元、二元或多元的复合催化剂。采用此类催化剂,本发明还开发了一种以苯甲酸为原料气相氧化脱羧制苯酚的新工艺,苯甲酸的转化率可达到82%,
简介: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于2010年6月3日宣布,已经确定了两步法的催化方法,几乎可完全使葡萄糖(99%转化率)转化为5-羟甲基糠醛(HMF),并可进一步使HMF转化为2,5-二甲基呋喃(DMF),2,5-二甲基呋喃(DMF)是有前途的高能量密度的产品,可以用作燃料或燃料添加剂。
简介:建立石油和石油化工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管理数据库,可实现标准信息的资源共享。标准管理数据库(母库)由两个子库组成。在子库(1)“标准统计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子库(2)“标准基本信息数据库”,形成了完整的标准管理数据库。该数据库的建立首次实现了对石油和石油化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智能化管理,具有信息完整、查询快捷、更新方便、子库之间可以相互链接使用等特点。
简介:日本大赛珞化学工业公司在其Aboshi装置所在地的姬路研究中心为其生产己二酸的环境友好型工艺建造了一套30t/a的中试装置,并着手工业化研究。
简介:日本三井化学公司开发出由丙三醇制备丙二醇(PG)的高活性催化剂。新催化剂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同时可以得到收率在95%以上的PG。
简介:杨业新男,汉族,1956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研究生学历。曾任中海石油南方钻井公司工作副总经理,中海石油南方船舶公司总经理。中海石油船舶有限公司总经理,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执行副总裁。现任中海石油化学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简介:在第17届全国化肥甲醇技术年会上,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田恒水教授认为:在以往宣传的使用乙醇燃料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漏算了乙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综合计算生产和使用全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则生物乙醇燃料并不清洁。
简介:大连理工大学开发的精制二氧化碳专利技术现已列入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该技术为:环氧乙烷尾气经第一分水器分水后,进入压缩机加压冷却,进人第二分水器分水后再进入干燥器,干燥后的物料经液化进入闪蒸器闪蒸,在闪蒸罐底部即可得到工业级二氧化碳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分水器排放出来的微酸性冷凝水可以回收再利用;在干燥器和吸附床的再生气排放口排放的再生废气中,只含有微量的可燃气体,符合高空排放标准;
简介:为进一步提高河南双河油田聚合物驱后原油采收率,进行了聚合物驱后利用OCS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体系驱油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OCS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体系是一种高效驱油剂,聚合物驱后利用OCS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体系可以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利用交联聚合物与OCS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体系相结合进行驱油的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后先用交联聚合物进行调剖,再注入OCS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高效驱油剂,提高采收率的效果更好。
简介:介绍了2012年中国润滑脂生产调查统计情况,并与近年来国内润滑脂调查统计数据进行了对比,难点分析中国润滑脂行业在产量、品种结构、生产规模分布、包装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简介:今天全体教师和学院各部门的负责人在一起召开我院第二次教学研究组织员研讨会,目的是进一步研究教学研究组织员在学院工作中的重要性、任务和特点,总结经验,交流体会,进一步做好教学研究组织员工作。
采用以二氧化碳处理的载体上的银催化剂的环氧化方法
“华北梦”的引擎——中石化华北石油局“寻油找气60年”系列报道之二
气相法苯甲酸制苯酚新型五氧化二钒多元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两步法催化方法可在离子液体中使葡萄糖转化为生物燃料二甲基呋喃
石油和石油化工标准管理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二)——标准基本信息数据库
日本大赛珞化学工业公司将建造环境友好型己二酸生产中试装置
日本三井化学公司开发出由丙三醇制备丙二醇的高活性催化剂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简历(续一)
华东理工大教授认为乙醇燃料漏算了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
大连理工大学开发二氧化碳回收技术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
聚合物驱后利用OCS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体系提高采收率的研究
润滑脂工业:抓技术创新,促产业升级(二)——2012年中国润滑脂生产情况调查报告
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加强教学研究组织工作——在石化管理干部学院第二届教学研究组织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