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与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或“伦理转向”不同,20世纪70年代后的西方新马克思主义表现出“受后现代主义影响”、“回归个体生活世界”、“立足全球”、“凸显政治诉求”等特点。这些特征与最近三四十年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现代人所遭遇的政治压迫、社会控制、消费社会等新异化状况以及全球化、高科技和信息网络普及带来的诸多问题相关。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某些部分,同时还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抱有同马克思一致的价值观,努力寻找着替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方案.因此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发展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的"7·26"重要讲话,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党在新时期全部工作的鲜明主题。这是党在发展关键时刻的重要政治宣示,意义十分重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成果,作出了用改革和开放来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抉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一面旗帜,高举这面旗帜就能够做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引领中国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党的远大政治理想的阶梯,我们党正是通过对每一个发展时期阶段性特征的概括总结和问题解决,始终保持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向全世界展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近40年的伟大成就,能够向发展中国家选择民富国强的实现路径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模式、中国方案和中国启示。
简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要在结构内容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相吻合,各项制度之间相互衔接,功能耦合;在价值立场上要与基本国情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立场、公平正义的内在本质和民主法治的根本原则;在运行机制上要与中国的社会实践相适应,坚持制度的客观条件与人的主观认识相统一,以制度建设形塑制度文化,以制度文化涵养制度精神。
简介:国际格局研究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理论属性和取向,有关国际格局的理论深深地植根于现实主义关于国际关系的基本假定之上,采用的是现实主义的分析逻辑,特别是它还被现实主义导向了同外交政策的实用联系。现实主义本身既具有对国际关系的深刻洞察力,又存在着不容置疑的局限性,这两方面的特点必然影响到国际格局研究的理论品质。以此观察中国关于国际格局问题的研究,可以看到:国际格局的概念反映了中国式的现实主义取向和理性主义的内涵逻辑,特别是在国际关系理论领域的西方话语霸权之下,它营造了一个中国式的现实主义语境,为认识国际关系的本质和特征提供了某种便利的条件。但是,从学科的进一步整合来看,对于国际格局的研究仍需要结合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研究成果做出内涵和容量上的扩张,以使这一概念更加适应国际关系的实际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