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万笑南在《上升的明星?堕落的女星——1920年代上海的电影女明星》(《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二期)一文中,对当时上海电影女明星的文化身份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当时的电影女明星首先被文化精英们赋予了重要了使命。“国产电影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它们开始得到一部分人的认可。有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电影有传达知识的真能力,它通俗易懂,因而具有比书本更为广泛的影响力。”在这种大背景下,“一小部分文化精英对电影女演员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非但不再将其置于‘倡优’之地,而且还期望她们成为推动社会改革的先锋,是肩负起教育大众的责任。
简介:武俊英创作了观众喜爱的'俊英腔',观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俊英腔唱出了时代的高度,唱出了观众的心声',……他们说:'俊英的戏百听不厌','半个世纪蒲剧魁首是‘俊英腔’',……他们认为:武俊英的唱功,声情并茂,字正腔圆,嗓音甜美动听,珠圆玉润,似行云流水,令人陶醉,回味无穷。'……喜悦之情,难以抑制。
简介:由于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与复杂的情感矛盾,“文革”文学的主导形式——革命“样板戏”在1980年代中期以前一直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冷门,随着思想禁区的进一步开放,“文革”文学以其巨大的思想史价值与丰富的意义空间,吸引着学术界探险的目光,目前这个冷门逐渐成为了热点。带有特定时代色彩和负载主流意识形态理念的“样板戏”被认为是“文化大革命”的文艺建设丰碑。由于它生产、成型的时代特殊性与本身鲜明的政治烙印,人们从情感好恶与道德取向出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些年在“红色经典”裹挟市场怀旧消费的热潮中,“样板戏”的许多重要精彩唱段赢得了观众的热烈追捧,关于“样板戏”的争论又一次浮出水面。有些学者认为完全从政治角度对“样板戏”进行否定有失公允。有人认为“样板戏是一个政治历史事件”而反对肯定有政治问题的“样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