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重症腺病毒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52例,时间为2023年1月-2024年2月,分组依据为抛币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增加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免疫功能指标。结果: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免疫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与单独使用常规治疗相比,可提高小儿重症腺病毒肺炎治疗效果,改善肺部炎症,提升免疫功能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是一种有效的小儿重症腺病毒肺炎的治疗策略,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重症腺病毒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52例,时间为2023年1月-2024年2月,分组依据为抛币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增加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免疫功能指标。结果: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免疫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与单独使用常规治疗相比,可提高小儿重症腺病毒肺炎治疗效果,改善肺部炎症,提升免疫功能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是一种有效的小儿重症腺病毒肺炎的治疗策略,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对上海某社区人群的尿微量白蛋白异常情况分析,了解近年来三林康德社区尿微量白蛋白异常人群分布特征,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该社区人群的相关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23年9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全年上海三林康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有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数据,用SPSS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近一年来,本院所有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样本732份,其中检测正常458份,占比63%;异常274份,占比37%。按性别情况分析,男性正常187份,异常124份,异常率40%;女性正常271份,异常150份,异常率36%;卡方检验值1.374,P值0.24113,男女性别之间的尿微量白蛋白异常率没有显著差异。按疾病诊断分类分析,泌尿系统疾病患者正常109份,异常110份,异常率50%;代谢系统疾病患者正常111份,异常60份,异常率35%;心脑系统疾病患者正常116份,异常57份,异常率33%;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正常19份,异常5份,异常率21%;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正常16份,异常3份,异常率16%;其他系统疾病患者正常87份,异常39份,异常率31%;各疾病系统间异常率卡方检验值26.08,P值0.00009,P值小于0.05。结论:男女之间的尿微量白蛋白异常率没有显著差异;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异常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的异常率,是重点干预人群。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β2-微球蛋白及24h尿蛋白定量检测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诊断的意义。方法抽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至该院就诊的冠心病未合并糖尿病患者设置为对照组(40例),另同时期抽取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设置为实验组(4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β2-微球蛋白及24h尿蛋白定量的检测,分析其检査效果。结果实验组HbAlc、尿β2-微球蛋白及24h尿蛋白定量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和冠状动脉病变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bA1c、尿β2-微球蛋白及24h尿蛋白定量进行建准检测对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并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肌酸激酶和同工酶以及二者的比值与百草枯中毒程度的关系,为百草枯中毒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把52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与5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心肌酶谱测定,用美国BeckmanCx7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入院即刻、24h、48h、72h、96h空腹静脉血CK、CK-MB,计算CK/CK-MB比值,根据正常对照组和中毒存活组、中毒死亡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用SPSS/DE软件分别行方差分析和q检验统计分析。结果CK、CK-MB、CK∕CK-MB中毒组高于对照组,且中毒程度越重,CK、CK-MB、CK∕CK-MB比值增高越明显,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结论测定CK、CK-MB、CK/CK-MB比值能够反映急性百草枯中毒程度,可作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分级和判定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可靠指标,据其中毒程度制定适宜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细菌培养与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在细菌性痢疾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60例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分别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法(设为观察组)和细菌培养法(设为对照组)检测细菌性痢疾。比较两组细菌性痢疾的检出率,观察不同状况患者的PCR循坏数。结果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细菌性痢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检测的细菌性痢疾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岁、存在便血、培养阳性患者的PCR循坏数最低,而年龄≥5岁、无便血、培养阴性患者的PCR循坏数最高。结论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法在细菌性痢疾的检验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我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3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予以非静脉溶栓治疗与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56%,其高于对照组的71.66%(P<0.05);试验组的生理职能为(92.61±7.46)分,躯体疼痛为(93.33±5.18)分,生理功能为(97.48±2.36)分,活力为(92.78±5.11)分,精神健康为(90.33±7.16)分,情感职能为(95.15±4.54)分,社会功能为(93.76±5.67)分,总体健康为(92.62±7.54)分,其高于对照组的(79.62±9.18)分、(82.35±8.14)分、(82.84±5.13)分、(85.38±5.13)分、(80.38±7.26)分、(80.59±9.53)分、(75.31±8.35)分和(79.85±9.10)分(P<0.05)。结论:阿替普酶可进一步提高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生活质量,从而为以后临床静脉溶栓治疗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替普酶和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随机的选择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这90名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实验组患者则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主要评价指标为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采用阿替普酶溶栓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要低于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其疗效明显要优于尿激酶对该病的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疾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