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多段开放性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简单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切口甲级愈合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为17.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3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多段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肢长骨创伤采用三维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对74例四肢长骨创伤患者进行了研究,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三维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对照组给予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治疗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70.2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1%,低于对照组的24.32%,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四肢长骨创伤采用三维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严重多发伤合并四肢闭合性长管骨骨折实施外固定支架治疗的疗效。方法:研究中总共选取74例研究对象,均为严重多发伤患者,经检查合并四肢闭合性长管骨骨折情况。为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该类患者的疗效,将74例患者分配为2组,一组为实施内固定术治疗的对照组,另一组为实施外固定支架治疗的观察组,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从术后恢复指标看,观察组各项均较优(P<0.05);观察组的恢复效果优良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严重多发伤合并四肢闭合性长管骨骨折患者实施外固定支架治疗有理想疗效,可促进康复,同时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险预防护理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6例接受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和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的病人,按随机数表分成43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并对其进行危险预防护理,并对其自我效能感、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自我效能感显著提高(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8%,而对照组为9.30%,但两组间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35%,对照组为81.40%(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 0 5)。结论危险预防护理可以有效地防止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并发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增强病人的自我效能感,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关键词:风险防患护理;冠脉造影;冠脉支架术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心护理模式在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运动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者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双心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心脏病运动恐惧评分 (TSK-SV Heart)及自我效能感评分 (GSES) 状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 TSK-SV Heart 评分及 GSE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观察组 TSK-SV Heart 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观察组 GSES 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实施双心护理模式可明显改善其运动恐惧,提升其自我效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测对于诊断血液疾病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到9月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测的患者标本,选取不符合该科室二十多条复检规则的标本356例,以及散点图异常但是计数正常的标本30例,共计386例进行检查外周血涂片的操作1。结果356例不符合复检规则的血常规标本中,检验出4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7例缺铁性贫血症,2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荨麻疹伴重度贫血;散点图异常但是计数正常的30个标本中,出现了21例异性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均超出正常的参考范围。结论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测对于诊断血液疾病具有重要的辅助临床诊断确诊意义,对于不符合复检规则和计数正常的血常规,应该进一步观察其散点图是否异常,进而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再结合临床进行分析,防止漏诊、误诊现象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2例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致白细胞减少患者,给予利可君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治疗,观察患者用药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变化。结果本文研究患者中,21例有效,占65.62%,好转9例,占28.12%,无效2例,占6.25,好转率为93.75%。患者用药治疗前的白细胞为(3.1±0.5),治疗6周后的白细胞为(4.3±0.7),治疗前后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致白细胞减少原因为药物毒性和遗传易感性,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可导致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用药前后应密切监测血常规,掌握白细胞减少的情况,必要时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皮下注射治疗。
简介: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MC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MCRCC无特殊临床表现,无典型的肾癌“三联症”,诊断主要以B超和CT为主,治疗以肾癌根治术为主,也可行肾部分切除术。11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行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12,7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1个月,未发现远处转移及肿瘤局部复发,失访1例。病理TNM分期pT1aN0M03例,pT1bN08例,pT2N0M01例,癌细胞核分级均为G1级。结论MCRC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肾癌,恶性程度低,预后良好。术前确诊较困难,与多房性肾囊肿鉴别有一定难度。术前怀疑或术中证实为MCRCC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可考虑行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