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急救处理方法,提高对该病症的认识。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根据临床表现患者中40例首发症状是胸、背、腹等突然出现剧烈疼痛,5例患者有严重的呼吸困难等心功能不全表现,3例呈心源性休克,8例患者头疼、眩晕,3例患者疼痛症状不典型。结论及时有效的早期诊断和积极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机会。

  • 标签: 急性 主动脉夹层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护士交接班制度是护理核心制度之一。本文通过对在重症医学科实习的护士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实习护士不能主动参与交接班的问题原因所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实习护士能明确交接班的意义,以期提高自身参与交接班的主动性。

  • 标签: 实习护士 交接班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间收治的4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急诊护理。另选取同期收治的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在血压和心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急诊护理,能够使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得到减少,使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得到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主动脉夹层患者 急诊护理 方法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20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术后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产生的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对比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状况变化等。结果20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经腔内隔绝术治疗,均成功的植入移植物,在术后有2例发热,2例肺部感染,1例动脉栓塞,经及时处理,均康复出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是(15.92±2.54)天;随访观察患者的动脉瘤情况均有效改善;术后腹主动脉瘤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测评结果优于术前,对比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心理状况有明显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术后护理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给予抗凝护理、呼吸道护理、并发症观察及护理、出院指导等护理。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术后护理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狭窄的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45例主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主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取决于狭窄的程度。结论主动脉狭窄用超声心动图来诊断是最为方便的方法。

  • 标签: 主动脉狭窄 超声表现 临床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国内外腹主动脉瘤及其腔内修复术的特点和经验,详细介绍了腹主动脉瘤的临床表现、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支架植入物的选择及其操作过程,并从导入动脉损伤等4个方面讨论该手术并发症的处理方法,以近期和中期分类分析腔内修复术的疗效。最后,笔者建议该新技术还需在操作技术和器械改进等方面进一步提高。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支架 腔内修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基底节区脑梗死对侧支循环建立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依据就诊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同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明显优势,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采用早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侧支循环建立及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丁苯酞注射液 基底节区脑梗死 侧支循环建立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BiPAP无创呼吸机在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86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感染、平喘、鼻导管吸氧以及祛痰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BiPAP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慢阻肺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矽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行无创通气呼吸机BIPAP治疗的疗效与护理。方法将30例矽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观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6小时的血气分析变化。结果经采用BIPAP治疗后血二氧化碳(PaCO2)、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均较前有明显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IPAP呼吸机对矽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积极、有效、规范的护理能迅速改善患者症状,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矽肺 Ⅱ型呼吸衰竭 BIPAP呼吸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0月间本院收治的50例COPD合并Ⅱ型呼衰病人做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患者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抗感染、祛痰、平喘、低浓度吸氧等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液酸碱度(pH)等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为64.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液pH、PaO2及PaCO2改善情况优势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采用无创呼吸机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痛苦小,同时治疗方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 标签: COPD Ⅱ型呼吸衰竭 无创通气治疗疗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在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收治的349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行鼻咽分泌物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原体的临床资料。结果3496例患儿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出427例,检出率为12.21%。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准确、快速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原体,有利于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室科学依据。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 小儿 下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于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中应用无创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从我院挑选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60例,以随机数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将选取的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鼻导管吸氧治疗,观察组应用无创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663.67%,差异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血气指标均得到了改善,其中观察组患儿的血气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中应用无创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的效果显著,改善了患儿的各项血气指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持续气道正压呼吸 小儿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阻塞性肺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2月间入院诊治的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其中对照组单纯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纳洛酮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呼吸、心率、动脉血气指标等。结果实验组显效25例,好转29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显效15例,好转30例,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患者PaO2、PaCO2、PH、SpO2等动脉血气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疗效更优。上述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阻塞性肺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显著改善动脉血气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联合 纳洛酮 老年 COPD 呼吸衰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营养方式在呼吸科老年重症患者呼吸肌力及临床结局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从2011年7月到2013年7月呼吸科收治的147位老年重症患者,随机的将所有患者分成肠内营养组、肠外营养组以及混合营养组,三组均有49位患者。结果在死亡概率、住院时间、停留重症监护病房时间以及脱机时间方面,混合营养组有着明显优于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对于呼吸科的老年重症患者来说采取混合营养的方式,在呼吸肌力以及营养状态方面效果较为理想,具有较好的临床结局。

  • 标签: 呼吸科老年重症患者 营养方式 呼吸肌力 临床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双水平气道无创正压机械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5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BiPAP呼吸机面罩正压通气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总有效8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差异显著(“P<0.05”)。结论BiPAP辅助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运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时间分辨率对比剂动力成像(3DTRICKSMRA)在后循环缺血诊断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采用3.0T高场强磁共振检查仪,对我院收治的58例后循环缺血(PCI)患者行头颈部血管增强3DTRICKSMRA检查。结果58例患者中,椎动脉起始部狭窄18/58例(31.03%),椎动脉迂曲12/58例(20.69%),椎动脉V2段狭窄2/58例(3.45%),椎动脉V4段狭窄2/58例(3.45%)。基底动脉狭窄2/58例(3.45%),大脑后动脉狭窄7/58例(12.07%),15例未见异常。结论磁共振3DTRICKSMRA在后循环缺血诊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为PCI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后循环缺血 磁共振成像 3D TRICKS MRA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20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症状、危险因素、影像学特点与预后效果。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言语不清(37.5%)、头晕(42.0%)、偏侧肢体乏力(56.0%);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以高血压(80.0%)、高脂血症(45.0%)为主;发病部位主要是小脑与脑桥;预后不良者占24.0%,死亡率为4.5%,患者远端血管受累与入院时NIHSS评分偏高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缺乏特征性症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应尤其注意远端血管受累与入院时NIHSS评分偏高者,改善其预后效果。

  • 标签: 高龄患者 后循环脑梗死 临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