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流食管炎与房心律失常之间的相关。方法对36例经胃镜确诊的反流食管炎患者作为GERD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统计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相比较,分析反流食管炎与房心律失常之间的相关。结果36例反流食管炎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组房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44.44%与10.00%,差异显著(P<0.05);GERD组中房性早搏、短阵房速或房颤的发生率分别为44.44%、27.78%及5.56%。反流食管炎的病程时限与房心律失常发生数呈显著正相关(r=0.6721,P<0.05)。结论反流食管炎病史与房心律失常发生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反流食管炎病史年限越长,出现房心律失常的几率越高,提示返流性食管炎可能是导致房心律失常的因素之一。

  • 标签: 反流性食管炎 房性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胃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应用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阴性率以及检出效果。结果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6.67%、72.22%,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基本一致(P>0.05);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房性早搏早发、室性早搏早发、室传导阻滞等检出无明显差别(P>0.05);而动态心电图在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等方面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心电图来说,动态心电图用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中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其的检出效果较为明显,为及时制定临床治疗依据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冠心病心律失常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近十年来雨花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动态情况。方法对2004年至2013年雨花台区幼儿园学龄前儿童龋齿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0年共检查85469例次,患龋齿19768例次,患病率23.13%。年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由度9,X2=598.28,P<0.005)。结论近10年雨花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率呈下降趋势,需进一步采取预防措施,使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率进一步下降。

  • 标签: 龋齿 学龄前儿童 幼儿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恶性梗阻黄疸中的定性与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对104例恶性梗阻黄疸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本组肝门部胆管癌30例,肝外胆管癌25例,胰头癌38例,壶腹癌11例中,检出率及定位准确率以肝门部胆管癌最高,其次是胰头癌和壶腹癌,最后是肝外胆管癌。结论超声在恶性梗阻黄疸中的定性与定位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超声 梗阻性黄疸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及工作压力的增加,脂肪肝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脂肪肝虽为良性病变,但部分病例可进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肝细胞癌,严重危害生命健康。故早期诊断脂肪肝尤为重要,及时治疗可使发生脂肪变性的肝细胞恢复正常。本文对非酒精脂肪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诊断方法及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18例局灶结节增生的MRI图像来提高对FNH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FNH患者的MRI图像资料,主要观察病灶大小、形态、信号,强化方式,并计算MRI诊断正确率。结果18例病灶大小(1.6-4.8)cm,平均(3.2±1.6)cm。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肿块,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肿块,动态增强动脉期肿块明显强化,门脉期、延迟期强化程度均下降,但仍稍高于肝实质;其中14例(78%)见中心疤痕,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动态增强动脉期中心疤痕及纤维分隔无强化;13例门脉期、延迟期中心疤痕逐渐强化呈高信号,1例FNH中心疤痕无延迟强化,4例未见中心疤痕。结论MRI能够较清楚地显示FNH,诊断正确率较高。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对1例进行核上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康复治疗进行分析,探讨进行核上麻痹的适宜有效的康复方法。康复医师、护士、治疗师应该在详细评估核上麻痹患者的障碍,进行个体化康复治疗、全面康复,以延缓该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进行核上性麻痹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130例溃疡结肠炎患者治疗前后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溃疡结肠炎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3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65例,对照组65例,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比较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方式治疗后不同时间复发情况,及在不同时间内患者各种免疫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治疗3、5、7、10d后,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67例,好转率为82.01%,对照组,好转率为57.14%。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两组比较p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结肠炎患者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帮助较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常规治疗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80%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同时存在有过敏鼻炎,而45%左右的过敏鼻炎患者也同时会伴有哮喘,本文通过对小儿哮喘与过敏鼻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解剖学、发病原因、炎介质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二者相关的综述。

  • 标签: 小儿患者 过敏性鼻炎 支气管哮喘 相关性
  • 简介:摘要患者,男,19岁。面、颈、双上肢散在丘疹、结节8个月。左前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鳞状上皮细胞乳头状增生,组织细胞瘤样增生,部分细胞化生过度,纤维组织化生,间质血管扩张积有血窦,淋巴细胞、白细胞浸润。病理诊断左侧前臂组织细胞瘤,部分细胞乳头状增生。结合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为进行结节组织细胞瘤。

  • 标签: 进行性结节性组织细胞瘤 丘疹 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卵巢交界上皮肿瘤(BOT)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以我院BOT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保守手术组和根治手术组,对两组患者术后标本做病理学特征研究,且术后随访5年,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结果两组BOT患者术后复发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98例患者的病理切片中发现38例有微乳头或间质微浸润,10例伴腹膜种植生长。保守治疗有10例(18.5%)复发,根治治疗有1例(2.3%)复发,共11例复发,其中10例均伴有微乳头生长或间质微浸润。结论保守手术较根治手术易复发,微乳头生长和间质微浸润以及腹膜种植是BOT复发相关因素。

  • 标签: 卵巢 交界性肿瘤 复发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近年来,老年膝骨关节炎发病率日益提高,而此类慢性病的日常管理在我国一向是困难的。自我评定量表的应用使老年人足不出户也能知晓病情。本文对5个最新的量表进行综述。

  • 标签: 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骨关节炎 自我评价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含钾通道四聚化结构域15(KCTD1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29941与壮族儿童单纯肥胖的相关。方法对200名柳州某区小学学龄前儿童(年龄均小于7岁)分别检测身高和体重,计算体重指数。利用SNaPshot技术分析100例单纯肥胖儿童和100例健康对照儿童的KCTD15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状况。结果肥胖组和健康对照组KCTD15基因T/T型、T/C型及C/C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0.7%、34.6%、4.7%和55.4%、39.6%、5.0%,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8.0%、22.0%和75.2%、24.8%,C等位基因的OR值为1.169,95%的可信区间为0.742-1.842。两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的体重指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肥胖组中各基因型间体重指数水平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检验,其等位基因在两种人群中的分布符合遗传平衡,说明样本具有群体代表。而该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所收集的肥胖组与对照组样本中分布未见显著异常。结论KCTD15基因rs29941位点多态与广西壮族学龄前儿童单纯肥胖无相关

  • 标签: 含钾通道四聚化结构域15 基因多态性 单纯性肥胖 壮族
  • 简介:摘要目的荟萃分析新型抗凝药(阿哌沙班、利伐沙班、达比加群)同华法林比较治疗房颤的有效和安全。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Cochrane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库,收集200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有关阿哌沙班、利伐沙班、达比加群与华法林比较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按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1软件对患者全因死亡率、脑卒中及周围动脉栓塞发生率、全因出血及颅内出血率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研究,包括64805例患者。荟萃分析显示同华法林比较,新型抗凝药物(阿哌沙班、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组明显降低房颤患者全因死亡率RR=0.91(95%CI0.86-0.97),P=0.002、脑卒中发生率RR=0.81(95%CI0.73-0.89),P<0.001、周围动脉栓塞率RR=0.70(95%CI0.50-0.97),P=0.03及颅内出血发生率RR=0.50(95%CI0.37-0.69),P<0.001;两组全因出血率RR=0.90(95%CI0.73-1.10),P=0.29无明显差异。结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阿哌沙班、利伐沙班、达比加群)可有效降低房颤患者脑卒中及死亡的风险,同时避免了颅内出血风险的增加,疗效优于传统药物华法林。

  • 标签: 心房颤动 阿哌沙班 利伐沙班 达比加群 华法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在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检出率。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间接待受检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对可疑患者予以活检手术检查,对MRI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经时间-信号曲线结果显示,其中Ⅰ型53例、Ⅱ型4例以及Ⅲ型3例。有4例患者发现癌前改变,2例患者发现乳腺癌。分别对患者予以腺叶切除、保乳手术以及改良手术进行治疗。结论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当中,磁共振动态增强的应用可提高对该病的检出率,且诊断的效果可较好的满足患者的诊治需求。

  • 标签: 磁共振动态增强 早期乳腺癌 影像诊断 应用效果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患儿,观察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动态变化,并对其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89例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患儿,设为观察组,其中19例为化脓脑膜炎患儿,25例为结核脑膜炎患儿,45例为病毒性脑炎患儿;同期外科住院82例患儿,设为比对组,其中14例血管瘤患儿、14例急性阑尾炎患儿、2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和肠套叠患儿27例。对两组患儿在手术前后分别留取血清、CSF标本,并采用ELISA检测CSF、血清S-100B蛋白水平,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前,观察组患儿的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比对组患儿相比,明显较高,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患儿的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水平均得到明显降低,化脓脑膜炎患儿和病毒性脑炎患儿与比对组患儿相比,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水平差异不明显,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核脑膜炎患儿与比对组患儿比较,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水平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患儿的诊断和预后中,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价值。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炎症患儿 脑脊液 血清S-100B蛋白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中的价值。方法对自2014年3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来我院检查的80例冠心病患者行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两种检查方法的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的心肌缺血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的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室/房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室/房期前收缩成对等心率失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检出率较高,并可对隐匿型、心绞痛型、心率失常型冠心病进行诊断,可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治。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时间联合用药对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和血压变异的影响。方法96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早晨顿服缬沙坦胶囊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A组,23例)、晨服缬沙坦胶囊和晚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B组,24例)、晨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晚服缬沙坦胶囊(C组,22例)和晚上顿服缬沙坦胶囊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D组,24例)。夜间服药均与睡前2-3h前。服药前及服药后4周均用动态血压仪监测。结果各组服药前后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四组24小时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值26.0/20.8mmHg、24.0/23.9mmHg、23.8/20.4mmHg及28.2/24.6mmHg。组间比较,夜间平均收缩压下降值D组与A、B、C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治疗后晨峰血压增高例数较治疗前减低(P<0.05),A、B、C三组治疗前后晨峰血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间24h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值及平滑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用药降压效果下显著,夜间顿服能更有效地控制夜间血压,有血压变异较少的趋势,能更好的控制晨峰血压,且无夜间低血压发生率增加。

  • 标签: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时间治疗学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变化。方法选择老年患者180例,按有无糖尿病分为两组A组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组共87例;B组为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组(93例)。24小时动态血压(ABP)检测,对该两组患者进行动态血压(ABP)以及血压变异性(BPV)的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夜间收缩压明显增高(P<0.01);24小时及日间收缩压血压变异性显著增大(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增大,可能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相关,使正常的血压节律消失。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