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痛人工流产术静脉复合麻醉临床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采样的方式,抽取于我院行无痛人工术的患者 90例作为实验对象,时间介于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6月。对其运用盲选法进行分组——对照组( n=45,采取丙泊酚麻醉干预)和观察组( n=45,采取丙泊酚 -舒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干预)。对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术后苏醒时间、麻醉诱导时间、术后出血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麻醉诱导时间、术后出血时间在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无痛人工流产术实施中,运用静脉复合麻醉干预,镇痛效果较好,且患者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出血时间均相对较短,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及促进西药临床合理用药进行深入探究。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开出的2000例西药处方。对比与分析不合理用药之处及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临床管理。结果2000例西药处方中发现182例因为多种西药合用出现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2%;患者有恶心、头痛、发热、呕吐、精神状态不佳、睡眠不足等症状表现;其中,不合理西药处方中抗酸药物占据15.88%,抗生素类药物占据25.13%,其他类型药物占据58.99%。结论针对多种西药合用后,患者很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医务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将各项禁忌交代清楚,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加速患者的康复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为观察不同静脉麻醉药在小儿眼科手术中麻醉效果和对机体影响。方法选取66例ASAI~II级择期实施小儿眼科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研究组运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眼内压。药物停止以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完全清醒时间以及评估术后恶心、呕吐等方面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氯胺酮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组血流动力学,BIS值波动明显大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研究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小儿眼科手术的应用价值比较高,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好,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临床医师对不合理用药医嘱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所涉及的不可理用药临床药师干预记录860例,统计并分析干预药物的类别以及干预成功率。结果干预药物的类别分别为抗菌药物(25.58%),辅助治疗药物(19.77%),专科药物(46.51%)其他(8.14%),而且总干预成功率为(88.26%),而且可见干预所涉及的药学类别为疗程(3.50%),适应症(8.14%),用法用量(8.73%),联合用药(26.74%)以及不良反应(52.91%)。总干预成功率为(88.26%)。干预成功率较高。结论临床药师及时的对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从而有利于用药水平的持续改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医院药学在药物调剂中的意义及作用。方法采用数字法随机抽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使用本院自行调制的药物的患者100例进行观察,患者使用药物均经过医院药学干预进行调制,分为研究组,同期抽取使用本院自行调制的药物的10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患者使用药物采用常规药物调剂方法调制,比较两组药品调剂合理性及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医院药学的意义及作用。结果组间比较药物调剂合理率,研究组合理率为95.00%,参照组为84.00%;研究组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组间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发生率为9.00%,参照组为23.00%,研究组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临床在药物调剂中应用医院药学进行干预指导能够使药物调剂合理率有效提高,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门诊药房学服务中开展药物咨询的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的门诊药房学服务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16年1月前,门诊药房学未开展药物咨询服务,2016年1月后,门诊药房学开展了药物咨询服务。对两个时间段的服务人数、患者满意率以及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在2016年1月之前,门诊药房学服务的人数、患者满意度要明显的低于2016年1月之后,而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却要高于2016年1月之后,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门诊药房学的服务当中,开展药物咨询服务更有利于发挥药房的积极作用,对于医院和患者都具有良好的效果。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病人急诊护理疗效。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都是在 2017年 11月— 2018年 8月这段期间入住我院并进行护理恢复的 64例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的患者。将进行本次研究的患者自由分和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的 32例患者使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的 32例患者则是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急诊护理方法。经过两种护理方法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32例患者经过急诊护理干预后在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32例患者, P< 0.05。 结论:急诊护理干预方法运用于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病人中的临床价值比较显著,同时能够获得较高满意度,因此该种护理方法适用于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50例服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后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特点。结果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是促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氟喹诺酮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多种多样,涉及到运动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肝胆系统、胃肠系统、神经系统、皮肤及其附件等,还有患者同时会合并有多种不良反应出现;氟喹诺酮类药物静脉注射给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口服给药,差异显著,P<0.05。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表现多种多样,临床用药时,要对其适应征进行严格掌握,并且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对用药安全性进行有效确保。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房调剂质量对药物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收治区间为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08例处方开药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每54例患者为一个小组,根据不同的处方开药管理方式将其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管理处方开药,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督管理处方开药,然后对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对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中,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在进行处方开药时,采用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督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很好的药物临床疗效影响,因此在今后的临床处方开药中可以广泛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