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介入治疗时机与长期结局关系。方法:选择948例急性NSTEMI患者纳入研究。根据NSTEMI介入治疗方案分为早期介入治疗(48h内接受介入治疗,411例)组及晚期介入治疗(≥48h接受介入治疗,537例)组。根据TIMI危险评分又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个亚组,比较各组长期临床结局。结果:随访1年,与晚期介入组比较,早期介入组住院死亡(4.8%比2.2%)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MACE,13.4%比10.0%)明显降低(P均〈0.01);早期介入组中,中低危患者住院死亡显著低于高危患者(3.3%比8.9%,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老年及高Killip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减低、高TIMI危险评分、晚期介入治疗是NSTEMI患者长期临床结局独立危险因素(OR=1.027-2.079,P〈0.05或〈0.01)。结论:早期介入治疗对于高危险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有改善预后作用。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脑组织含水量外周血糖水平在大鼠脑出血急性变化规律,分析两者在脑出血急性病理生理意义.方法42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脑出血组.采用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脑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变化,用快速血糖测定法检测外周血糖水平.结果手术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外周血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脑出血组大鼠在出血后12h、1d、2d、3d脑组织含水量外周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组织含水量外周血糖水平在脑出血急性期均增高.结论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外周血糖水平对脑出血急性病理过程具有同样重要意义.

  • 标签: 脑出血 血糖 脑组织含水量
  • 简介:目的评价BiPAP无创通气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中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76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入ICU后临床资料,比较分析176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BiPAP无创通气治疗前及治疗后24小时动脉血气、经皮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乳酸、脑钠肽等变化情况。结果176例患者中有54人因各种原因不能耐受BiPAP无创通气后而最终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122例患者经BiPAP无创通气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经皮氧饱和度(SpO2)有改善(P〈0.05);氧分压(PaO2)、呼吸频率(RR)、心率(HR)、乳酸(Lac)、脑钠肽(BNP)等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BiPAP无创通气后能迅速改善患者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症状低氧血症,避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抢救方法。

  • 标签: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BIPAP无创通气 动脉血气 乳酸 脑钠肽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阿替洛尔或美托洛尔疗效.方法:选择病情,年龄相匹配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阿替洛尔组(n=126)、美托洛尔组(n=122);另设对照组(n=124).观察并对比患者用药1、2、3、4周后血压、心率、室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心功能及心性死亡等情况.结果:治疗组2周后(1)控制最佳心率值(50~65次/min)例数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31.5%(34/124),P<0.05,阿替洛尔组为81.8%(103/126),美托洛尔组为73.0%(89/122);(2)控制最佳血压值(90~100/55~60mmHg)例数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49.2%(61/124),P<0.05,阿替洛尔组为73.8%(93/126),美托洛尔组为64.0%(78/122);(3)治疗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及梗死后心绞痛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4周时心功能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阿替洛尔组疗效优于美托洛尔组.结论:β1-受体阻滞剂尽早应用于AMI急性期能改善失衡自主神经功能减少心律失常及梗死后心绞痛发生及保护心功能,预防心脏突发事件,降低急性期病死改善远期预后.

  • 标签: Β1-受体阻滞剂 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观察 疗效 阿替洛尔
  • 简介: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方法:156例急性心肌梗死被分成低分子肝素组(86例)未应用低分子肝素对照组(70例),比较其疗效.结果:低分子肝素组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左室内血栓形成、病死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副作用非常少见.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满意,可靠、安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低分子肝素 药物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评价纳洛酮治疗重度乙醇中毒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纳洛酮,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疗组患者恢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纳洛酮治疗重度乙醇中毒疗效显著,催醒时间短,可作为常规首选药。

  • 标签: 纳洛酮 重度乙醇中毒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ACS患者48例,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1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1例,稳定性心绞痛(SAP)18例,健康对照者20例,以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酶联免疫吸附法钡4定IL-10水平,ACS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分析冠脉病变程度与血清hsCRP、IL-10水平关系。结果: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患者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SAP患者正常对照组(P〈0.01),但AMI患者血清IL-10水平高于UAP患者(P〈0.05);ACS患者hscRP/IL-10比值(hsCRP/IL-10比值是一种表达斑块炎症及不稳定准确指标)明显高于SAP患者正常对照组(P〈0.01),AMI患者高于UAP患者,UAP又高于SAP(P均〈0.01);ACS患者hsCRP水平与IL-10水平成负相关(r=-0.52,P〈0.01),hsCRPIL-10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均无相关性。结论: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二者比例失衡。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标志。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10
  • 简介: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性,74岁,主因"间断胸痛2月余,胸闷气短加重5d"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多年,未规律服药及监测血压。随机血糖17.28mmol/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T改变。入院诊断:1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Ⅲ级;2高血压3级(极高危);32型糖尿病。入院后给予抗心力衰竭(心衰)及抗心绞痛治疗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亚急性血栓形成 不稳定型心绞痛 高血压病史 支架 术后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早期再发心肌梗死预测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取行PCI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252例,将未发生心肌再梗死患者2176例作为无再梗死组,发生早期再发心肌梗死患者76例作为再梗死组,对再发心肌梗死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PCI术后早期再发心肌梗死发生为3.4%,且以男性为主。与无再梗死组比较,再梗死组糖尿病患病入院时血糖水平较高,心功能较差、血管狭窄程度较重,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分级较差,术后血栓形成夹层发生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老年、血糖增高、糖尿病、心功能(Killip分级)、多支血管病变PCI术后血栓及夹层形成与早期再发心肌梗死密切相关。结论高龄、血糖增高、糖尿病、心功能、多支血管病变PCI术后血栓及夹层形成是早期再梗死高危因素。针对合并这些因素高危患者应进行积极有效防治。

  • 标签: 心肌梗塞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危险因素 预测
  • 简介:目的观察症状性颈动脉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抵抗现象发生情况。方法在54例症状性颈动脉(25例)、椎动脉(19例)、颈动脉合并椎动脉(8例)以及基底动脉(2例)狭窄患者中,有39例行择期支架置入术。采用二磷酸腺苷、肾上腺素、胶原花生四烯酸为诱导剂,分别测定已服用阿司匹林(100mg/d)≥10d,以及随后加服氯吡格雷(75mg/d)≥5d患者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抵抗标准为单用阿司匹林时,以500μg/ml花生四烯酸诱导血小板聚集≥20%5μmol/L二磷酸腺苷诱导血小板聚集≥70%。氯吡格雷抵抗标准为在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前、后,5μmol/L二磷酸腺苷诱导血小板聚集差值≤10%。结果54例患者中,有9例(16.7%)存在阿司匹林抵抗,12例(22.2%)存在氯吡格雷抵抗,1例(1.8%)存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抵抗。9例阿司匹林抵抗者加用氯吡格雷后有5例花生四烯酸诱导聚集降至〈20%,有8例二磷酸腺苷诱导聚集降至〈70%。1例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为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结论症状性颈动脉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抵抗现象,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克服了部分阿司匹林抵抗现象。阿司匹林抵抗可能与支架置入术后血栓性并发症增加有关。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抗药性
  • 简介:如果你很关心自己心脏健康,那么请和你医生探讨你血压所要达到水平。今年秋季,联邦官员提前停止了一项关于血压主要研究,比原计划提前了一整年,其原因是他们从结果中发现了一种叫做“可以救命好处”。早期研究结果表明,

  • 标签: 血压 心脏健康 高血压 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探讨随访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以及服药依从性影响。方法选取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期间内30例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随访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服药依从性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服药依从性等均要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O.05)。讨论针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进行随访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以及服药依从性,进而提升患者治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随访护理 生存质量 依从性
  • 简介:目的分析山西省脑卒中筛查现状,进一步研究山西省脑卒中患病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1年~2015年山西省内7家基地医院、10家协作医院、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8家乡镇卫生院≥40岁336158例个体,通过填写脑卒中高危人群风险评估表,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等方法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并将筛查结果进行网络直报。结果①5年内共筛查336158例人群个体,筛出脑卒中患者11053例(占3.29%),高危人群54311例(占16.16%);②山西地区脑卒中危险因素主要有:吸烟、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糖尿病、房颤或瓣膜心脏病、缺乏运动或轻体力劳动、明显超重或肥胖脑卒中家族史,其中高血压,缺乏运动或轻体力劳动吸烟居于前三位;③脑卒中危险因素构成比以60~69岁年龄段最高,脑卒中发病以60~69岁年龄段最高,危险因素构成比例越高,脑卒中患病越高。结论山西地区≥40岁人群脑卒中患病为3.29%;脑卒中危险因素以高血压,缺乏运动或轻体力劳动者吸烟者为主要危险因素,危险因素构成比例越高,脑卒中患病越高。本研究可为今后脑卒中二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脑卒中筛查 危险因素 患病率
  • 简介:目的:观察疾病不确定感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周康复程序疗效影响。方法:连续选择近期在我院救治AMI患者85例,接受2周康复程序治疗“Missals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评估,并根据评分结果分为中-高分组(74.8~117.4分,51例)低分组(32~74.7分,34例),并与同期就诊4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CHD对照组)比较。结果:AMI患者不确定感量表各维度分及总分[总分(78.34±15.20)分比(60.61±12.42)分]均明显高于CHD对照组(P〈0.05~0.01)。AMI患者不确定感中-高分组运动峰值心率明显大于低分组[(137.80±26.49)次/min比(126.12±20.51)次/rain,P〈0.01]。与低分组比较,中、高分组ADL总分[(84.15±16.38)分比(73.92±14.21)分]、sF-36总分[(45.22±6.86)分比(37.95±6.43)分]均明显减少,而ScL-90总分[(188.35±36.47)分比(151.87±42.61)分]、平均CCU天数[(2.53±0.26)d比(2.77±0.29)d]、平均卧床天数[(4.46±0.25)d比(5.38±1.22)d]、平均住院天数[(20.48±3.16)d比(25.37±3.82)d]和平均住院费[(3.91±0.82)万元比(4.57±0.93)万元]均明显增加(P〈0.05~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着明显疾病不确定感,使2周康复程序疗效显著下降。

  • 标签: 心肌梗塞 康复 治疗结果
  • 简介:生存质量(qualitityoflife,QOL)研究在国外已进行了30余年,8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我国并逐渐引起国内医学界重视。1993年,WHO将生存质量定义为:个体根据其所处文化背景价值系统对自身生活主观感受,它受个体目标、期望值标准个体关注点等因素影响。生存质量量表是评价患者生存质量工具,根据测试目的不同,生存质量测试量表通常分为普适性量表特异性量表。

  • 标签: 质量评价量表 心力衰竭患者 生存质量量表 测试量表 特异性量表 普适性量表
  • 简介: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卡维地洛联合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治疗。方法以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8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片(消心痛)、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尼可地尔卡维地洛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心绞痛发作频率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高敏反应C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及心功能指标的变化不良反应发生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24h内ST段压低次数、压低持续时间心肌缺血总负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心绞痛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每周心绞痛发作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每搏输出量(strokevolume,SV)、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rain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troponinI,cTnI)、心室相角程(leftventricularphaseshift,LVPS)、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SV、LVPS、LVEF均升高,NT-proBNP、cTnlhs-CRP浓度均下降,而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低血压肝、肾功能异常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头痛、心悸心律失常发生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卡维地洛联合治疗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有较好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尼可地尔 卡维地洛 心肌缺血
  • 简介:目的探讨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分别观察年轻组老年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史、发病情况、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肌酸磷酸激酶(CK)峰值、溶栓再通、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死亡,并加以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各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年轻组多无心绞痛病史,发病后胸痛明显,CK及cTNT峰值、溶栓再通、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较老年组高.老年组则心力衰竭发生及死亡较高.结论年轻AMI患者最危险因素为吸烟、高脂血症及阳性家族史.其发病后胸痛较明显,心肌酶及心肌肌钙蛋白峰值较高,但溶栓效果好,死亡低,但更应注意年轻人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

  • 标签: 青少年 心肌梗塞 再通率 心律失常 心肌再灌注
  • 简介:目的调查北京市通州区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现状,分析影响该地区CHF患者再入院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12月连续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住院CHF患者301例患者,其中男性177例,女性124例,年龄27~89岁,平均年龄(71.49±11.75)岁.6月后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根据是否再入院,分为2组,分别是再入院组(142例)对照组(159例),并分析影响CHF患者再入院因素.结果CHF主要病因是冠心病197例(65.5%),其次是心脏瓣膜病48例(15.9%),心肌病31例(10.3%)高血压心脏病25例(8.3%).CHF主要诱因是水潴留(74.8%)肺感染(43.9%).再住院组患者年龄≥70岁、左室射血分数(LVEF)≤35%、合并肾功能不全、贫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再住院组阿司匹林、呋塞米、ACEI/ARB服药明显低于对照组;再住院组监测体重、服药依从性、定期门诊随诊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CHF患者再住院因素为:监测体重(OR=0.285,95%CI:0.147~0.555)、肾功能不全(OR=2.137,95%CI:1.264~3.612)、LVEF〉35%(OR=0.449,95%CI:1.264~3.612)、服药依从性(OR=0.503,95%CI:0.279~0.906)、呋塞米(OR=0.389,95%CI:0.171~0.88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2.156,95%CI:1.070~4.343)ACEI/ARB(OR=0.574,95%CI:0.344~0.959).结论导致CHF主要疾病是冠心病,主要诱因为水潴留肺感染.CHF患者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应用率偏低,缺乏CHF自我管理.监测体重、肾功能不全、LVEF〉35%、服药依从性、呋塞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CEI/ARB是预测CHF患者再住院独立因素.

  • 标签: 心力衰竭 再住院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脑出血治疗作用.方法:对血肿≥30ml幕上脑出血随机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内科保守治疗,比较其近、远期疗效.结果:较之内科保守治疗组微创血肿清除术者,近期显效率62%,死亡22%,有显著差异(P<0.05);远期随访结果:ADL1、2者微创组占80.6%,显著增高(P<0.05).结论:脑出血≥50ml,特别是破入脑室呈脑室铸型者;位于基底节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0分;有意识障碍者,行微创血肿清除术较内科保守治疗显效率高、死亡低、远期神经功能恢复好、致残低.

  • 标签: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外科治疗 脑出血 内科保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