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疗(IMRT)对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拟实施IMRT的84例鼻咽癌患者为观察组,选取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观察鼻咽癌患者化疗后的近期疗效,并对观察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84例接受IMRT的患者中,完全缓解(CR)31例(36.9%),部分缓解(PR)30例(35.7%),疾病稳定(SD)14例(16.7%),疾病进展(PD)9例(10.7%),缓解率为72.6%,疾病控制率为89.3%。放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肿瘤靶体积较放疗前降低(P﹤0.05)。放疗前后,观察组的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T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8^+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T细胞水平均较本组放疗前降低,CD8^+T细胞水平较本组放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放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gG、IgM水平与本组放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T对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肯定,但是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 标签: 调强适形放疗 鼻咽癌 免疫功能
  • 简介:三苯氧胺具有抗雌激素和雌激素的双重特性,长期持续使用可导致子宫内膜发生多种病理改变。临床应予以重视,并加以监测。本文就妇科并发症的发生和临床监测方面做一综述,以早发现、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三苯氧胺 乳腺癌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焦虑对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及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对所有肝癌住院患者进行评估,筛选出焦虑组(A组)132例,在非焦虑患者中选择与焦虑组患者相匹配的132例作为对照组(B组),再将A、B组随机分为心理+药物干预、心理干预、药物干预、未干预等4个亚组。比较A组与B组术前ACTH、皮质醇水平,分别比较A组、B组内各亚组间在术前、术后7、14d的SAS分值、ACTH和皮质醇水平。结果焦虑组术前SAS分值及ACTH(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皮质醇明显高于非焦虑组(P〈0.05)。焦虑组中,心理+药物干预、心理干预组在术后第7、14天的SAS分值、ACTH、皮质醇水平明显低于单纯药物干预组及未干预组(P〈0.05);非焦虑组各干预亚组间在术后第7、14天的的SAS分值、ACTH、皮质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术前焦虑可引起机体神经内分泌激素的改变,心理+药物干预及心理干预可减轻焦虑患者的焦虑程度,降低其应激反应所致神经内分泌激素升高的幅度,减轻由此引起或诱导的免疫抑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焦虑 神经内分泌激素 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中晚期肺癌患者心理痛苦、行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心理干预的65例中晚期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心理干预前后中晚期肺癌患者卡氏评分(KPS)、心理痛苦相关因素调查表(PL)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心理干预后,肺癌患者KPS评分高于心理干预前,PL、SAS、SDS评分均低于心理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肺癌患者的SF-36评分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语言交流、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心理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0.77%(59/65),明显高于心理干预前的55.38%(3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心理干预对中晚期肺癌患者进行干预,可缓解患者的心理痛苦、焦虑、抑郁等情绪及行为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干预 中晚期肺癌 心理痛苦 行为功能 焦虑 抑郁
  • 简介: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对肺癌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知信行模式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术前、术后2周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周SF-36评分为(59.8±7.6)分,明显高于术前的(48.9±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27,P﹤0.01)。对照组术后4周SF-36评分为(51.2±6.7)分,明显高于术前的(47.8±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12,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1,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8,P﹤0.01)。结论知信行模式可以减少肺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知信行模式 肺癌 生活质量 负性情绪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miRNA-101、miRNA-21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为胃癌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检测胃癌患者,体检时检测健康体检者血浆中miRNA-101、miRNA-21表达水平;并比较不同临床特征胃癌患者的血浆miRNA-101、miRNA-21表达水平。结果术前胃癌组患者血浆miRNA-101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miRNA-21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胃癌患者血浆miRNA-101相对表达量逐渐增高,血浆miRNA-21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P﹤0.05)。不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胃癌患者术前血浆miRNA-101、miRNA-21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浆miRNA-101、miRNA-21可作为胃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有望成为胃癌诊断、手术疗效评估的新手段。

  • 标签: 胃癌 根治性手术 miRNA-101 MIRNA-21 临床意义
  • 简介: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术前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是公认的对有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营养支持的首选方式,只要肠道有功能且安全时,就应该使用。早期肠内营养(earlyenteralnutrition,EEN)是指术后24~48小时内给予肠内营养,患者术后7~8小时小肠消化吸收功能开始恢复。早期肠内营养更符合生理需要,不仅能改善营养,还能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早日恢复,减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乃多器管功能不全(MODS)的发生,增强患者免疫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食管癌 空肠造口 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中国地区确诊BPDCN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共收集23篇文献,包括患者33例,男性23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50岁,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病变,可合并骨髓、外周血或淋巴结受累.免疫表型提示BPDCN细胞多表达CD4为90.0%(27/30),CD56为100%(33/33),CD123为100%(28/28),TCL-1为87.5%(7/8),CD43为94.4%(17/18);而CD3,CD20,CD79a,MPO阳性表达率较低.应用急性白血病或淋巴瘤样治疗方案,疗效不佳,患者生存期短,中位生存仅8个月,95%置信区间为3.508-12.492.结论BPDCN为血液系统少见的恶性肿瘤,有特征性的免疫病理学标记,预后差,需要更多样本的资料来加强对疾病认识进而提高疗效.

  • 标签: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免疫表型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前HBVDNA含量对切除术后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我科2007年1月至2007年6月行手术切除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217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中HBVDNA,按照HBVDNA含量分为两组:A组(HBVDNA≥1.0×105拷贝/ml)68例,B组(HBVDNA〈1.0×105拷贝/ml)149例。严密观察患者术后肝功能变化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变化存在着显著差异,A组的肝功能损伤程度高于B组。术后第1、3、7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数值A组明显高于B组,而前白蛋白数值则B组高于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天,总胆红素(TBIL)数值A组明显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前白蛋白、TBIL、AST和术中门阻断时间外,术前HBVDNA浓度对术后第7天的血清TBIL水平有显著影响。结论HCC患者术前HBVDNA含量对于术后肝功能恢复有明显影响,对术前HBVDNA含量较高的患者应在治疗肝癌的同时给予抗病毒治疗。

  • 标签: 肝细胞癌 乙型肝炎病毒 肝切除术 肝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ratio,NLR)对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72例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细胞分类计数计算NLR,将53例NLR<3的患者列为低NLR组;19例NLR≥3的患者列为高NLR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结果高NLR组中浸润深度为T3、T4期患者的比例占89.47%,淋巴结转移中N1、N2、N3的比例占63.16%,远处转移中M1的比例为15.79%;低NLR组中浸润深度为T3、T4期患者的比例占77.36%,淋巴结转移中N1、N2、N3的比例占50.94%,远处转移中M1的比例为7.55%。由此,高NLR组中出现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例数明显高于低N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NLR组和高NLR组的5年生存率(58.49%vs42.11%)及无病生存率(73.58%vs57.89%)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NLR可作为晚期胃癌患者生存率、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评估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 标签: 胃癌 晚期 NLR 预测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床上踩脚踏车活动对结直肠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于术后当天麻醉清醒后2h开始踩脚踏车活动,活动强度和时间由医生风险评估后实施;对照组行常规的术后活动。分别记录两组患首次出现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首次进食情况。结果踩脚踏车活动可缩短术后禁食时间,促进肠道蠕动,缩短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加速病人康复。结论踩脚踏车活动能明显加快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脚踏车 肠癌 快速康复
  • 简介:目的研究麻醉诱导前1.5-2h饮250ml清流质对接受限期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麻醉诱导时残留胃渍量及胃渍pH值的影响.方法入选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在我院接受限期手术的90例结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晚午夜开始禁食并被随机分配到糖水组、纯水组或禁食组.术晨麻醉诱导前1.5-2h,糖水组患者于5min内饮完5%葡萄糖溶液250ml,纯水组饮250ml的纯水.全麻诱导并气管插管后马上置入多孔鼻胃管进行胃渍抽吸,对胃液进行计量及pH值测定.结果三组患者在性別组成、年龄和体重指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水组、纯水组和禁食组的各项试验指标分别为:残留胃渍量(19±14.4)m]、(15±13.4)ml和(16±10.3)m1;胃渍pH值1.64±0.166、2.02±1.265和2.18±1.420;残留胃渍量超过25ml并且pH值小于2.5的比蜘12/30、7/30和5/30.三项指标在三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诱导前1.5-2h饮250ml清流质对接受限期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麻醉诱导时的残留胃液量及胃渍pH值无影响.

  • 标签: 麻醉诱导 清流质 残留胃渍量 胃液PH值
  • 简介: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多态性对术后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方法法选取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132例,所有患者手术治疗后均接受化疗.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反应检测EGFR基因型,根据EGFR基因型不同,将患者分为G/G基因型组(n=28)、G/A基因型组(n=70)、A/A基因型组(n=34).比较3组患者化疗后的复发情况、病死情况及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化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组患者的化疗后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化疗后2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G/A基因型组和A/A基因型组患者的化疗后2年复发率均低于G/G基因型组(P〈0.05).3组患者的化疗后1年和化疗后2年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期间,3组患者消化道症状、神经毒性、中性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GFR基因型为G/G型是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化疗后2年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结论EGFR基因型为G/G型与局部进展期宫颈癌患者化疗后复发有关.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型 宫颈癌 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18F-FDGPET/CT在伴发肿瘤的皮肌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行PET/CT检查的45例皮肌炎患者临床资料,结合病理学和/或随访结果,探讨18F-FDGPET/CT在伴发肿瘤的皮肌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45例皮肌炎患者中恶性肿瘤发生率为33.33%(15/45),平均年龄为58.33岁,男∶女为2.1∶1。18F-FDGPET/CT发现恶性肿瘤的灵敏度、误诊率、特异度、漏诊率、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100%、13.33%、86.67%、0、91.11%、78.95%、100%。肌肉/皮肤18F-FDG弥漫性代谢异常增高组恶性肿瘤发生率36.84%(7/19),肌肉/皮肤18F-FDG局部异常代谢增高组恶性肿瘤发生率28.57%(2/7),肌肉/皮肤18F-FDG代谢无异常组恶性肿瘤发生率31.58%(6/19)。三组之间恶性肿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肌炎伴间质性肺病组恶性肿瘤发生率为15%(3/20),无间质性肺病组恶性肿瘤发生率48%(12/25)。两组之间恶性肿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肌炎是否伴有肌肉/皮肤代谢异常和恶性肿瘤发生率无关,对年龄较大且无间质性肺病的男性皮肌炎患者,18F-FDGPET/CT对于肿瘤筛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皮肌炎 肿瘤筛查 18F-FDG 间质性肺病
  • 简介:目的:分析应用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乳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乳腺癌患者48例.随机抽取24名患者作为实验组,即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组,在双螺旋CT上定位扫描,用Leibinger3D-TPS设计治疗计划,Varina600C/D直线加速器实施计划.每次4-6Gy,隔日1次,共10-15次.其余24名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普通放射治疗.分别进行治疗前康复评定及治疗后疗效分析.结果:乳腺癌经过三维适形立体放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45%.结论: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 乳腺癌 疗效
  • 简介:目的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血浆中0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methyltransferase,MGM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探讨MGMT基因甲基化与含烷化剂方案治疗DLBCL疗效的关系。方法利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CHOP方案治疗前后DLBCL患者外周血血浆MGM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30例DLBCL患者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率为63.3%(19/30),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者化疗有效率为100.O%(19/19),非甲基化者化疗有效率为72.7%(8/11),两组化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者化疗后耐药发生率为10.5%(2/19),非甲基化者耐药发生率为54.5%(6/11),两组化疗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外周血血浆中MGMT基因甲基化可能是预示DLBCL使用含烷化剂方案化疗疗效和耐药的指标。

  • 标签: 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MGMT基因 DNA甲基化 化学疗法
  • 简介:目的:比较p16基因甲基化在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州(北方组)和广东揭阳(南方组)之间的异同,探讨p16基因甲基化在不同气候环境条件下的两地食管鳞癌(ESCC)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MSP)分别检测两地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切缘组织p16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状态。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两地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p16蛋白的表达。结果:南方组75例标本中,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切缘组织p16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41.3%(31/75)、13.3%(10/75)和6.67%(5/75);癌组织和癌旁组织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3%(22/75)和56.7%(17/30);31例p16基因甲基化阳性标本中有2例(6.4%)检测到p16蛋白的表达,而44例p16基因甲基化阴性标本中有20例(45.5%)检测到p16蛋白的表达。北方组65例标本中,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切缘组织p16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52.3%(34/65)、16.9%(11/65)和7.69%(5/65);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3%(21/65)和66.7%(20/30);34例p16基因甲基化阳性标本中有4例(11.8%)检测到p16蛋白的表达,而31例p16基因甲基化阴性标本中有17例(54.8%)检测到p16基因的表达。两地组内癌组织p16甲基化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切缘组织,p16蛋白表达与p16基因甲基化呈负相关(P〈0.01)。两地同类组织比较p16甲基化率和p16蛋白表达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16基因异常甲基化后功能失活可能是南、北两地食管癌癌变过程的重要事件,在我国南北环境气候条件不同的两地高发区食管癌的发生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为环境因素和p16基因功能之间的生物学关联在食管癌的发生中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 标签: 食管癌 P16基因 DNA甲基化 甲基化特异性PCR
  • 简介:目的探讨耐高压PICC导管在结直肠癌患者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进行首次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经耐高压PICC导管注入造影剂行增强CT检查,而对照组患者经外周静脉留置针注入造影剂行增强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行增强CT检查时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护理耗时及导管维护费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造影剂的外渗发生率(0vs.5%,P=0.022),护理耗时[(6.36±7.71)分钟/次诋(13.32±3.29)分钟/次,P=0.001],导管维护费用[(1186.31±165.36)元/次眠(1250.25±170.67)元/次.P=0.0391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经耐高压PICC导管行增强CT检查,能降低造影剂外渗的发生率.减少护理时数.降低维护费用。

  • 标签: 结直肠癌 耐高压PICC导管 增强CT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晚期十二指肠癌患者一线化疗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6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晚期十二指肠癌患者40例,9例未接受化疗,31例接受化疗,其中GEMOX方案13例、FOLFOX方案13例、卡培他滨单药2例和吉西他滨单药3例。采用RECIST1.1版与NCI-CTC4.0版标准评价化疗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行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31例化疗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共完成化疗146个周期,中位化疗4个周期(2-12个周期)。GEMOX方案组获PR1例、SD10例、PD2例,疾病控制率(DCR)为84.6%;FOLFOX方案组获SD6例、PD7例,DCR为46.2%;单药组:卡培他滨获SD2例,吉西他滨获SD1例、PD2例,DCR为60.0%。31例化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OS)为15.7个月,9例未化疗患者的中位OS为4.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EMOX方案组的中位OS为27.9个月,FOLFOX方案组为15.2个月,单药组为15.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6)。GEMOX方案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8个月,FOLFOX方案组为4.0个月,单药组为5.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常见不良反应多为1-2级,主要为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乏力及恶心等。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是否转移及是否化疗与晚期十二指肠癌的预后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是否转移及是否化疗是影响晚期十二指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GEMOX方案、FOLFOX方案、卡培他滨单药及吉西他滨单药一线化疗均对晚期十二指肠癌有效,且耐受性良好;其中GEMOX方案可能有更好的生存获益。分化程度、是否转移及是否化疗可能是影响晚期十二指肠癌患者的预后因素,临床上可作参考。

  • 标签: 晚期十二指肠癌 一线化疗 COX回归分析 预后因素
  • 简介:目的比较微电脑全自动化疗泵和便携式化疗泵在结直肠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本科室行mFOLOFOX6方案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运用微电脑全自动化疗泵输注5-FU,对照组使用便携式化疗泵输注5-FU。比较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输注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便携式化疗泵.微电脑全自动化疗泵的操作更复杂.护士需要更长培训时间和更多培训次数来掌握其操作方法.输注过程中需排除的机器障碍次数更多(均P〈0.05)。观察组患者1~2级化疗不良反应中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12.5%vs.32.5%,χ2=4.588,P=0.032)。观察组患者3-4级化疗不良反应中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5.0%vs22.5%,χ2=5.165,P=0.023),两组其他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对比对照组的输注时间波动更小,更接近预定时间[(45.2±2.1)小时vs(47.4±2.0)小时,P〈0.00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优于对照组(95.0%vs.5.80.O%.χ2=4.114.P=0.043)。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化疗过程中应用微电脑全自动化疗泵可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减少输注时间误差,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结直肠癌 化疗 输液泵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