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采用PDCA循环管理办法规范病区麻醉药品、第一精神药品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方法对医院各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在麻醉药品、第一精神药品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统计,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阶段实施管理。结果医院病区麻醉药品、第一精神药品要达到规范化管理与使用,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及管理质量目标,加强培训与宣传教育是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管理意识的重要环节,认真督促检查考核是重要手段。结论PDCA循环法对规范病区麻醉药品、第一精神药品管理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 标签: PDCA 循环 麻醉药品 第一类精神药品 病区 管理
  • 简介:立博昔利布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由G1期向S期转换达到抑制肿瘤发展的目的。立博昔利布和来曲唑联用已于2017年3月13日在美国获批,作为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2受体阴性的晚期和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药物。临床研究表明该药对晚期和转移性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来曲唑联用较单独使用来曲唑能显著延长患者的无恶化生存期。该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是耐受性较好。介绍该药的药效学、药动学、临床观察和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 标签: 立博昔利布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抑制剂 乳腺癌 抗肿瘤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近5年来头孢菌素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2010年我院头孢菌素抗菌药物的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5年来,医院头孢菌素抗菌药物的用药金额、DDDs和DDC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第3代头孢菌素占临床治疗的主导地位。结论:我院头孢菌素抗菌药物应用总体情况基本合理,但是为延缓细菌耐药的产生,应进一步规范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应用。

  • 标签: 头孢菌素 销售金额 用药频度 限定日费用 应用分析
  • 简介:制药工程专业工程课群中各课程涉及大量的设备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内容抽象、复杂,如何将晦涩难懂的、文字加图片的平面教学转变为生动有趣并易于理解的音频、动画、三维画面和色彩立体呈现的情景教学,提高课群理论课教学效果,该课群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的高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将从该课群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前景及特点、多媒体课件制作及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影响等方面探讨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制药工程专业工程课群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层面和空间。

  • 标签: 制药工程专业工程类课群 理论课 多媒体课件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头孢菌素与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交叉过敏反应。方法:我们选择了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521名住院患者,记录了注射使用以下5种类型的头孢菌素的病史和过敏反应,包括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5种头孢菌素类药物。结果:青霉素过敏阳性、其他物质过敏阳性和无过敏症状分别为311、156和4054例。服用头孢菌素后的过敏反应数为43、9和31,三组之间的头孢菌素过敏发生率差异非常显着,P

  • 标签: 头孢菌素类 青霉素类 交叉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种植体支抗在安氏Ⅱ错牙合患者中远移上颌整体牙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就诊于我科的22例安氏Ⅱ错牙合病例,比较治疗前后相关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 U1-SN角、U1-L1角、U6-Ptv距均较治疗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较治疗前没有变化,左右两侧脱落率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氏Ⅱ错牙合患者采用种植体支抗进行上颌牙列远移的效果显著。

  • 标签: [] 早期矫正 Twin-block功能矫正器 固定矫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本院120例接受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通过口服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治疗或注射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治疗,观察不良反应,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有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功能障碍、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泌尿功能紊乱及其他不良反应,其中过敏反应占比最高。结论: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临床应参考其药理作用,以做到合理应用。

  • 标签: 头孢菌素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呲格雷片)与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汀),对比两组的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呲格雷片联合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汀类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血脂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采取他汀结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后产生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接收的5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二分之一患者实施单纯心血管药物治疗,设定为对照组;二分之一患者实施他汀结合心血管药物治疗,设定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

  • 标签:
  • 简介:作为参与调控细胞生理功能的关键因子的c-JunN-末端激酶,与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运用低能构象搜索及分子对接方法得到的两组构象,对N-苯甲基靛红肟类化合物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分子对接构象,以立体场、静电场、氢键供体场和氢键受体场组合得到的CoMSIA模型最佳,相应的统计学参数: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为0.759,相关系数r2为0.966,测试集的相关系数r2pred为0.703。根据RB方法所得到的CoMSIA模型的三维等值线图,总结出对抑制剂活性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化合物的N取代基及R6位处于残基Ile70、Asp150、Ala151、Asn152和Ser193组成的疏水性空腔,因此引入体积较大的取代基有利于活性的提高,同时在N取代基上加以吸电子或氢键受体基团的取代将有助于提高抑制剂活性。靛红环位于负电荷残基Glu147附近,引入供电子或氢键供体基团有利于抑制剂活性的提高。同时结果之间可以相互解释并验证彼此的有效性,可为设计高特异性高活性的JNK3抑制剂提供线索和参考。

  • 标签: JNK3 N-苯甲基靛红肟类化合物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分子对接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Ⅰ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的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2013年9月我院Ⅰ切口手术病历合计3725份,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按合理用药指标进行统计。结果:经过3年的整治,我院Ⅰ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各项合理用药指标基本达到卫生部整治方案的要求,Ⅰ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情况持续提高。结论: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Ⅰ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促进作用明显。

  • 标签: Ⅰ类切口手术 围术期 抗菌药物 分析
  • 简介:生长因子为国家“八五”攻关重大科技成果,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由暨南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研制,成为我国第二个开发成功的基因工程一新药。生长因子种类很多,本文只是就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发展做一个粗浅的探讨。

  • 标签: 细胞生长因子 作用分析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完善我院Ⅰ切口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监测标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查2010年与2011年7—12月Ⅰ切口住院患者病历各357份,认真填写医院《临床用药抽检监测表》并分析。结果:2年相比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率(15.30%/53.16%)提高了37.86%;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9.93d/15.83d)减少了4.1d;患者人均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费用(5202.7元/4746.4元)下降了456.3元。结论:我院自监测标准实施以来,Ⅰ切口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药物选择、用法与用量、用药时间等方面日趋合理,但距国家标准仍有差距,需要进一步规范。

  • 标签: Ⅰ类切口 围术期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分析
  • 简介:本文由文献报道的己知小分子苗头化合物片段出发,基于其与β-分泌酶结合的晶体结构,通过结构修饰设计了全新的非肽小分子β-分泌酶抑制剂:六氢嘧啶-5-醇系列及其两类似物系列。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研究得到了良好的结果。我们测试了各类母核的β-分泌酶抑制活性,结果进一步支持了我们的设计思路。

  • 标签: Β-分泌酶抑制剂 六氢嘧啶-5-醇类 基于结构的药物分子设计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 简介:目的分析应用他汀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本院中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实验要求随机挑选出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2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药物的同时给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出现的不良反应,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明显更低,但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血管药物和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药物治疗,不仅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也较低,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他汀类 心血管药物 冠心病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及药学分析。方法  择选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录300张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处方作为实验样本,并分析对比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使用频率、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药物用法及用量等。结果  通过研究可知,本院中的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为21.95%,与第一代及第二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使用频率相比较,明显更高(P<0.05);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噻肟等三种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的成人用量及儿童用量均有所不同;300张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处方单中使用头孢他啶100张,其中不合格处方有2张,使用头孢噻肟100张,其中不合格处方有2张,使用头孢哌酮100张,其中不合格处方有3张,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7.00%;300例患者在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之后,有1.33%的患者出现了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有3.67%的患者出现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有0.67%的患者出现了泌尿系统的反应,有2.67%患者出现了过敏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结论 临床在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的频率较高,并应注意儿童及成人的用法用量,同时,也需要注意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及不良反应情况,以便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保证病人的用药安全。

  • 标签: 用药合理性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药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环节质量管理用于降低骨科一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实施效果。方法:本研究起止时间为2020年01月-2023年01月,选取此期间我院收治的800例骨科一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分析。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组,400例执行常规质量管理者归为对比组,400例执行环节质量管理者归入实践组。评析、处理二组的管理服务水平、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相较于对比组而言,管理后实践组的管理服务水平更高、切口感染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将环节质量管理应用到骨科一手术治疗患者中,可以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减少切口感染风险,适合普及。

  • 标签: 环节质量管理 骨科一类手术 切口感染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及药学特点。方法:2023年1月-2023年12月,选择医院门诊收治的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治疗患者1000例为研究对象,基于患者处方分析用药是否合理,结合患者用药现状明确是否发生不良反应,进一步分析诱发不良反应的药物名称。结果:100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4.00%,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大于过敏反应、泌尿系统不良反应、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原因是选药不适宜、超剂量用药、用药疗程过长、无指征用药,不良反应诱发药物是头孢唑肟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钠、头孢地尼。结论: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尚可,但有部分患者用药不合理,导致不良反应发生,主要是头孢唑肟钠、头孢曲松等。

  • 标签: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用药合理性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