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由于现在生活方式的改变,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是座位姿势为主,使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状态,同时又缺乏适当的锻炼,使颈部内外平衡功能被打破出现颈肌韧带关节损伤,导致颈椎病井喷式爆发,并且呈现发病年轻化;患者产生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手麻无力等诸多症状,给人们工作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笔者运用小角度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配合穴位治疗了109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
简介: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1月到本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患者100例,对全部患者实施螺旋CT与X线片诊断,分析诊断价值。结果:螺旋CT诊断病变检出率均高于X线平片,Ⅰ级检出率、Ⅱ级检出率,组间对比,P<0.05,0级、Ⅲ级、Ⅳ级检出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螺旋CT诊断征象检出率均高于X线平片,P<0.05,但关节间隙增宽征象表现检出率对比,P>0.05。结论:运用螺旋CT技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可评估疾病等级,征象检出率较高,值得运用。
简介:摘要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近50年来最成功的骨科手术之一,具有20年以上的良好生存率。但是THA术后髋关节不稳、撞击、脱位和衬垫磨损仍然是导致THA失败和翻修的常见原因。为了降低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脊柱-髋关节-骨盆活动度异常及其对THA生存率的影响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这一理念,在制定THA术前计划时应充分考虑患者自身骨盆活动度的特点,根据患者矢状面平衡和骨盆活动度设置个性化的前倾角和外展角,以减少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延长假体的寿命。新近的研究表明患者年龄老化,日常生活中姿势的转换,高体质指数,以及不同的手术入路及体位都会对脊柱-骨盆活动度产生影响,由于骨盆活动度的改变会转化成髋臼方位改变,患者在术中或术后骨盆活动度变化过大,都有可能造成术中假体方位设置不良,术后发生假体撞击,脱位,加速衬垫磨损,最终缩短假体的使用寿命。所以在术前对脊柱-骨盆活动度进行测量和评估,通过研究术中骨盆活动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及使用辅助定位装置以精确地放置臼杯,在术后观察患者骨盆活动度变化及因此产生的不良后果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以近年来国外文献所报道的脊柱-骨盆-髋关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切入点,介绍脊柱-骨盆活动度的影响因素及由此来指导THA围手术期诊疗策略的新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髋关节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同时分析并发症的原因并总结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性髋关节强直患者55例(72个髋关节),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分析髋关节术前术后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屈曲畸形程度及Harris评分;综合分析术后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结果术后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屈曲畸形程度、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比较术前、术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上端纵行骨折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髋臼假体松动2例,股骨假体下沉1例。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是治疗晚期髋关节强直性脊柱炎晚期改变有效方法,同时要注意由于患者本身体质因素,并发症比较多,术后合理的治疗措施也非常关键。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关节松动术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选取符合标准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关节松动术与中药熏蒸联合治疗。通过对患者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炎症指标等进行评估来观察疗效。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度显著改善,炎症指标也有较好的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研究表明,关节松动术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具有显著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然而,本研究也存在样本量有限等局限性,未来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深入研究以验证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急性汇聚型肘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共收治的8例急性汇聚型肘关节脱位患者资料。男3例,女5例;年龄15~51岁,平均30.9岁;左侧5例,右侧3例。合并伤:桡骨头骨折6例,桡骨远端骨折2例,冠状突骨折1例,肱骨内上髁骨折1例,腕舟骨骨折1例,下尺桡脱位1例。所有患者均闭合复位失败后采取手术治疗。术中探查发现阻挡桡骨头复位的因素均为肱肌腱纵向撕裂,桡骨头从前方进入肱肌腱撕裂口而发生绞锁。末次随访时记录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活动范围,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估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2~12个月(平均6.1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屈伸活动度平均101.9°(65°~150°)、旋转活动度平均132.5°(75°~170°)。8例患者均无明显疼痛及关节不稳定,末次随访时MEPS评分平均96.3分(90~100分)。7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节活动受限,其中1例行肘关节松解术。1例因尺神经损伤行尺神经松解前移术。结论闭合复位失败的汇聚型肘关节脱位应及时行手术治疗,其疗效相对可靠。因为该损伤严重程度及合并损伤个体差异大,治疗方法也应个体化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通用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的发展以及评价。方法根据相关关键词“通用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通过计算机检索出2004年1月-2014年1月的相关文献,将重复的研究以及文献排除,一共筛选出来42篇相关文献对通用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中材料的应用以及如何选择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通过研究和分析,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经常采用的是人工全髋、半髋关节置换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人工踝关节置换术等。人工关节假体所注入人体内的材料的形态设计,表面处理,材料的选择,相应的制造工艺以及包装是非常谨慎的。膝关节的假体都是根据骨和软组织条件进行决定的。结论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应该不断的普及和发展质量好的假体,根据其不断开发以及推广使用相关配套的器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共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43例,其中保守治疗14例,手术治疗29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除保守治疗2例关节僵硬外,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均可尝试进行手法整复,但应尽量达到解剖复位,否则需手术治疗。合理功能锻炼是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
简介:目的:通过回顾GrafⅡa型髋关节异常婴儿的髋关节发育情况,分析其与高危因素、伴发畸形和髋关节稳定性等的关系,初步探讨其与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疑似髋关节异常的筛查病例5816例,均采用标准化髋关节超声波检查,统计GrafⅡa型髋关节异常的发生率和髋关节发育的恶化率,评估其与髋关节异常的高危因素、伴发畸形、髋关节稳定性、侧别和性别的关系。结果筛查发现GrafⅡa型髋关节异常有112例(6.4%),172髋,平均随访10周后超声检查髋关节发育恶化病例为19例(18.6%),24髋,其中GrafⅡb型为14例,18髋;Ⅱc型为2例,3髋;D型为2例,2髋;Ⅲ型为1例,1髋。统计发现存在伴发畸形和单侧GrafⅡa型髋关节异常病例有更高的髋关节发育不良发生率。结论GrafⅡa型髋关节异常病例中,18.6%的病例有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可能,临床需密切随访观察,尤其是有伴发畸形和单侧发病的病例,但与临床隐匿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