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牙周手术-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残根牙的效果。方法 将60例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残根牙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予以A组常规残牙桩冠修复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在外周动脉疾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中,采用不同护理方案,总结与探究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案实施效果。方法:实验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进行外周动脉疾病介入治疗的92例病人进行调研,在围手术期间对病人实施不同护理方案,按照随机方式将病人分为2组,每组均纳入46例病人。护理A组对病人实施常规护理,护理B组对病人实施护理干预。总结与探究护理A组与护理B组护理实施效果。结果:护理A组护理满意评分结果明显低于护理B组,差异明显,(P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连素(BBR)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细胞器靶向性及双光子成像效果,以及光动力治疗效果。方法采用HeLa细胞作为模型细胞,探讨其生物相容性,以商业线粒体染料为比较对象,探讨其亚细胞水平的靶向区域和靶向能力,并将斑马鱼作为模式动物,探讨BBR对其组织渗透性和双光子成像性能,最终应用白光光源辐照,探讨其对肿瘤细胞的潜在的光动力治疗效果。结果BBR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对线粒体的靶向性能与商用线粒体染料具有94%的共染率,且其对斑马鱼胚胎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在840 nm的双光子激发下能够良好的激发其进行整体斑马鱼的成像;采用低能量白光辐照下,其光动力治疗杀伤效果显示,在较低的浓度下,肿瘤细胞可被大比例杀伤(杀伤率>90%)。结论BBR具有良好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能,可以在聚集状态下发光更加明亮,且其是一种良好的线粒体染料,其具有良好的双光子吸收、发射性能和光动力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源性膀胱过度活动症(NOAB)患者膀胱储尿期大脑中枢控尿区域及其相关的功能连接。方法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选取北京博爱医院就诊的NOAB患者。纳入标准:①存在明确的神经系统原发病(除外脑部疾病和脊髓发育异常),选择脊髓损伤(Asia评级C级)、能够随意排尿的患者,主诉为尿急、尿频、急迫性尿失禁等OAB症状;②记录3 d排尿日记,24 h排尿次数≥8次,残余尿量≤100 ml;③尿动力学检查提示逼尿肌过度活动。排除标准:①有泌尿系肿瘤、结石、感染等疾病者;②不能进行MRI检查者;③存在认知障碍不能配合者;④留置导尿、膀胱造瘘者;⑤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扫描时,头部活动超过1.5 mm和1.5°。在受试者膀胱空虚时和强烈尿意时分别进行脑部rs-fMRI扫描,第1次扫描后饮水500~1 000 ml,两次扫描间隔时间为20~40 min。采用MATLAB、SPM8、DPABI等数据处理、图像分析软件,分析两种状态下患者大脑血液灌注差异。rs-fMRI扫描的主要观察数据包括:①大脑兴奋区域和抑制区域;②激活区域峰值点坐标X、Y、Z值;③激活区域体积;④区域的关系连接情况。采用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分析rs-fMRI扫描中有明显激活的功能区域,做为感兴趣区域(ROI)种子点进行功能连接(FC)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NOAB患者20例,年龄(30.2±4.3)岁,均为右利手。第1次扫描前检查所有受试者的残余尿量均<10 ml,排尿感评分为0分。第2次扫描前测量膀胱容量为(203.7±41.8)m1,排尿感评分为(7.1±0.5)分。NOAB患者储尿期,大脑兴奋性激活区域为左侧眶部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右侧背外侧额上回,抑制性激活区域为右侧中央前回。将此4个激活区域的峰值点做为ROI种子点进行全脑FC分析,发现控尿区域与额叶、顶叶、扣带回、颞叶、豆状核、岛叶、角回、海马旁回、中央前后回均存在相关性。结论NOAB患者的脑激活区域主要在右侧额叶,抑制区域在右侧中央前回。NOAB患者额叶、中央回的兴奋及抑制性连接均有增加,岛叶的兴奋及抑制性连接明显减少,海马旁回兴奋及抑制性连接有所减少。
简介:摘要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ty pancreatitis,ABP)的处理时机和方式不当可导致胰腺炎加重及复发,其治疗除需考虑胆结石的类型、特点外,还应充分结合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分为以下几类:(1)胆囊结石合并轻症ABP:入院48~72 h或最多1周内胆囊切除可降低并发症率,缩短住院时间,首选腹腔镜;(2)胆囊结石合并重症ABP:并发症恢复后尽早(术后1~3个月)施行胆囊切除术,可同期处理胰腺炎局部并发症;(3)胆总管结石合并ABP不伴有胆总管结石嵌顿或急性胆管炎:待胰腺炎缓解后再行手术或内镜处理,不建议早期行ERCP;(4)胆总管结石合并ABP伴有胆总管结石嵌顿或急性胆管炎:穿刺、内镜或手术治疗,尽早解除胆道梗阻。总之,联合腹腔镜、内镜、介入穿刺等微创技术,正确把握胆系结石处理时机及方式,个体化制定诊疗方案对ABP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内镜鼻窦手术(ESS)治疗的牙源性鼻窦炎(odontogenic sinusitis,O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北京朝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ESS治疗的27例OS患者的临床特征,其中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龄(49.74±14.42)岁(x¯±s),分析内容包括病史、症状、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表现。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S以单侧为主,病程(8.56±11.79)个月,70.4%(19/27)的患者病程在6个月内,超过12个月者只有11.1%(3/27)。症状以鼻塞(88.9%;24/27)、流涕(81.5%;22/27)、鼻腔自觉腥臭味(16/19)及鼻后滴漏(10/10)最为常见。63.0%(17/27)的患者有牙病史。鼻内镜检查77.8%(21/27)可见窦口鼻道复合体肿胀,55.6%(15/27)可见上颌窦内侧壁内移,70.4%(19/27)可见中鼻道内白色乳液样脓性分泌物,59.3%(16/27)可见中鼻道息肉形成。OS的病因包括种植牙相关问题(14.8%;4/27)以及根尖周病(85.2%;23/27)。结论OS通常是病史较短的单侧鼻窦炎。患者自觉鼻腔腥臭味、内镜下可见白色稀薄脓液、影像学显示以单侧上颌窦为主的炎症合并牙齿相关病变为其主要特征。
简介:摘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以造血细胞发育异常和无效造血为特征,骨髓造血微环境内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的异常扩增和激活可能是重要原因。MDSC细胞扩增与激活导致自然杀伤细胞、CD8+ T细胞功能低下与耗竭,并募集炎症细胞及因子,导致MDS患者遗传异常的进一步积累,致使MDS疾病进展。肿瘤环境炎症因子的积累诱导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在造血干、祖细胞上的表达和MDSC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过表达,PD-1/PD-L1的相互作用导致MDS造血祖细胞的凋亡和无效造血。靶向MDSC的试验及临床研究证实,纠正或逆转MDS免疫失调的骨髓微环境是恢复有效造血功能的治疗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间歇性导尿基础上结合针灸治疗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浆B型脑钠肽检测在肺源性心脏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4月收治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急性加重期伴肺心病患者6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随肺心病患者67例;同时选取同期入院的体检健康人员60名作为对照组,针对三组患者实施血浆B型脑钠肽、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对比患者相关监测质保,根据HYHA标准实施心功能分级,对比血浆B型脑钠肽指标变化。结果:根据调查,急性加重期伴肺心病患者的血浆B型脑钠肽指标明显高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随肺心病和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较大且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同时患者的血浆B型脑钠肽指标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指标呈正相关,与动脉血氧分压指标呈负相关。II型~IV型肺心病患者的血浆B型脑钠肽浓度随着心功能等级的升高而升高。结论:血浆B型脑钠肽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随肺心病的病理过程有密切关系,因此成为了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随肺心病患者心功能水平和病情危重情况的重要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应用延续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入院起止时间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出院时和6个月后残余尿量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出院时和6个月后残余尿量为(263.57±2.47)ml、(186.70±4.58)ml、(186.70±4.58)ml、(127.46±4.73)ml,出院时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出后出院6个月后组间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对照组出院时和6个月后残余尿量对比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院时和6个月后残余尿量对比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应用延续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的效果,降低残余尿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行消炎痛栓治疗疗效。方法 选择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68例,均选自2019.01-2020.12,随机分成甲(未使用消炎痛栓)、乙(使用消炎痛栓)组,各34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⑴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乙组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采取双源能谱CT混合能量扫描重建诊断痛风结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的患者均为2020年全年本院收治的疑似痛风结节患者共计82例,针对全体患者先后使用常规CT检查以及双源能谱CT混合能量扫描及重建。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结果 双源能谱CT的灵敏度92.86%(65/70)、特异度58.33%(7/12)、准确率87.80%(74/82)均显著高于常规CT组灵敏度61.43%(43/70)、特异度75.00%(9/12)、准确率60.96%(50/82)。结论 双源能谱CT混合能量扫描和重建本身能够有效地应用在痛风结节的影像学检查方面,能够很好地分辨关节周围的结节性质,在对于痛风结节进行诊断的过程中,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强、准确度也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通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针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展开治疗,分析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 在2020年4月至2020年10月阶段内我院接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中,随机抽选120名患者作为本课题研讨样本,平均分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常规药物+真武汤加减)。比对两种方法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结果 经比较,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95.0%)高于对照组(80.0%);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7%)相比于对照组(16.7%)更低,说明实验组治疗过程中对不良反应的控制更有效果。对比差异明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