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aSAH)属于一种相当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不仅病情危急,而且往往伴随着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鉴于此,本论文致力于对 aSAH 患者在护理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且深入的综述。具体涵盖了病情观察方面,比如对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以及神经系统症状的密切监测;并发症预防方面,包含对脑血管痉挛、脑积水以及再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有效预防措施;心理护理方面,着重于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准确评估以及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康复护理方面,强调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等多个重要方面。期望通过本次综述,能够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以及切实改善 aSAH 患者的预后状况提供具有实用价值的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Q开关NdYAG激光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痤疮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Q开关NdYAG激光联合红蓝光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性的红蓝光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皮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痤疮患者实施Q开关NdYAG激光联合红蓝光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皮损评分,提高治疗有效率,效果显著,可以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加强职业卫生防护,防止紫外线照射损伤,保障医务人员健康。方法 日常使用的移动式紫外线消毒灯,其开关为手动开关,在疫情工作中感到使用不便,经多次实践,将其改为脚踏式开关。结果 脚踏紫外线灯开关,与紫外线灯不在同一房间/空间,而在紫外线灯房间/空间的外面。脚踩紫外线灯开关,室内的紫外线灯熄灭,医务人员再进入,进行医疗操作;操作完毕走出房间后,再脚踏开关,室内的紫外线灯即亮,又开始了消毒。结论 脚踏式开关的使用,更为简捷,便于操作,消毒时间更易掌握,避免了近距离手动开关的使用,对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对保护眼睛和皮肤,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还避免了使用紫外线灯手动开关易导致病原体传播的风险,不再对紫外线手动开关的消毒,减少了工作量。脚踏式移动紫外线灯移动方便,便于使用,适合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保留皮肤的乳腺癌切除术(skin-sparing mastectomy,SSM)联合应用"隐形自然腔隙"术式的一期假体乳房重建手术方法,并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外科收治72例乳腺癌患者,借助患者的隐形解剖自然腔隙建立假体腔并置入假体(命名为"隐形自然腔隙"术式)进行一期假体乳房重建,分析手术技术特点及重建手术效果。结果70例患者采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房切除术(nipple-areola complex sparing mastectomy,NSM),2例患者因术中冰冻病理提示乳头下腺体癌浸润将其切除。3例患者出现乳头表皮坏死,所有患者未出现血清肿,切口感染,包膜挛缩等并发症。根据评价量表,乳房术后外观总分平均值为9.39分。各单项平均分为:乳房体积(9.57分)、乳房轮廓(9.43分)、植入物的位置(9.84分)、瘢痕(9.38分)、下极投影(9.27分)及乳房下皱襞外形(9.21分)。BREAST-Q量表评价结果在社会心理学表现分量表中,中位分数为77分。在对乳房的满意度分量表中,中位分数为71分。结论"隐形自然腔隙"术式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性好、可行性高、组织创伤小、美学效果满意的一期假体乳房重建术式,适于开展和推广。
简介:1991~1993年,对安徽省和县陈桥洲进行的藐小棘隙吸虫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人群的感染率为13.71%(899/6557)。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4.29%和13.11%)。各年龄组的感染率分别为3~10岁26.01%,11~20岁21.69%,21~30岁14.26%,31~40岁9.50%;41~50岁8.74%;51岁以上2.97%。3~30岁感染者占78.31%。感染者的家庭分布和空间分布均具极明显的聚集性。当地保虫宿主猫犬的感染率分别为39.76%和62.16%。文中就感染者的分布特征与饮水来源等因素的关系作了讨论,认为饮水来源与藐小棘隙吸虫感染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成像特点及病因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诊治的SAH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CTA及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CTA与DSA的检测结果。结果以DSA结果为"金标准",68例SAH患者中,DSA正确检出动脉瘤44例,动静脉畸形16例,正常8例。CTA正确检出61例,其中检出动脉瘤45例,动静脉畸形16例,正常7例,误诊1例动脉瘤,诊断符合率为98.53%(67/68)。CTA和DSA在检测瘤体宽度及瘤颈宽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3 ± 0.75)mm比(6.58 ± 0.77)mm、(3.55 ± 0.47)mm比(3.49 ± 0.45)mm](P > 0.05)。结论CTA对SAH的病因诊断具有无创、快速、便捷等优点,有助于临床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难度的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s)部位及体积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患者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 L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期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CSVD队列中的受试者。所有受试者均接受MRI扫描以及标准化临床评估和诊断,采用香港中文大学开发的自动分割和量化大脑软件AccuBrain对CMBs和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WMHs)体积进行定量分析。应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LI的独立影响因素,然后进一步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深部和幕下微出血(deep or infratentorial CMBs, DI-CMBs)体积与LI数量的相关性。结果共有317例CSVD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无LI组214例(67.5%),单发性LI组43例(13.6%),多发性LIs组60例(18.9%)。三组间比较显示,年龄较大、男性、吸烟、饮酒、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低、CMBs及WMHs体积较大、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 EPVS)分级较高可能是LI的危险因素。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优势比2.058,95%置信区间1.084~3.909;P=0.027)、既往卒中或TIA史(优势比1.962,95%置信区间1.089~3.535;P=0.025)、WMHs体积较大(优势比8.716,95%置信区间4.034~18.832;P<0.001)、EPVS分级较高(优势比1.915,95%置信区间1.292~2.839;P=0.001)、DI-CMBs体积较大(优势比1.022,95%置信区间1.006~1.038;P=0.008)或个数较多(优势比1.187,95%置信区间1.005~1.403;P=0.044)为LI的独立相关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DI-CMBs体积与LI数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330,P<0.001)。结论在CSVD患者中,DI-CMBs与LI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后急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7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后急性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数字表法将参与本次研究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效果。结果统计学分析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死亡率,实验组表现出明显优异性(P<0.05)。结论严密观测病情发展并进行脑室引流的优质护理是提高患者预后质量以及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入路D10补片腹膜前间隙修补腹股沟疝的效果及手术体会。方法总结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善释D10补片行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462例成人腹股沟疝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手术时间25~70分,术后6~24小时下床活动,术后6小时开始进流食,第二天进普食,3~7天出院。其中3例出现切口红、肿、痛,经抗炎治疗切口甲级愈合。11例出现脂肪液化,经换药后痊愈。2例出现阴囊积液,经几次穿刺抽液后自行吸收,无深部补片感染发生,回访1年至5年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膜前间隙修补腹股沟疝是针对人体薄弱的解剖部位-耻骨肌孔这一腹股沟疝发生的解剖学基础的修补技术。在治疗一种疝的同时预防了另两种疝的发生,且术后异物感不明显,复发率低,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