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采用冷圈套息肉切除术(cold snare polypectomy, CSP)与热圈套息肉切除术(hot snare polypectomy, HSP)治疗10~15 mm直肠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间接受结肠镜检查、发现至少1枚10~15 mm息肉、并行结肠镜下切除患者资料154例,息肉173枚,形态表现为巴黎分型Ⅰsp、Ⅰs或Ⅱa。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息肉随机分成CSP组(息肉85枚)和HSP组(息肉88枚)。比较两组手术方式在息肉大小、位置、形态、组织学分类、完全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切除时间、金属夹使用数量等方面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肠镜指征、回肠末端插管成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息肉在大小、位置、形态、组织学分类上具有可比性。CSP组在息肉完全切除率、术中出血率、术后延迟出血、穿孔等方面与HSP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CSP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HSP组[(63.5±23.6)s比(184.3±62.4)s,P<0.05],使用金属夹亦明显少于HSP组[(0.8±0.5)枚比(1.4±0.7)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SP与HSP在切除10~15 mm直肠无蒂息肉上有相似的完全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但CSP手术时间更短,金属夹使用数量更少。

  • 标签: 肠息肉 手术后并发症 冷圈套息肉切除术 热圈套息肉切除术 完全切除率
  • 简介:摘要遗传性直肠癌约占所有直肠癌的5%,主要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林奇综合征这两类。全直肠切除加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和全结肠切除加回肠直肠吻合术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主要术式,但两种术式的肿瘤学疗效以及对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仍不明确,结论各异。部分结肠切除术和全结肠或次全结肠切除术是林奇综合征的主要术式,不同术式各有优劣,研究同质化较低,以回顾性研究为主,缺乏充分证据支持。本文将对遗传性直肠癌手术治疗现状及进展作一总结。

  • 标签: 结直肠肿瘤,遗传性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林奇综合征 手术治疗
  • 作者: 窦若虚 周佐霖 汪建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 广东省结直肠盆底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胃肠病学研究所,广州 510655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胃肠外科,珠海 519000,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 广东省结直肠盆底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胃肠病学研究所,广州 510655
  • 简介:摘要对于直肠癌的择期手术,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术前机械性肠道准备联合口服抗生素。由于患者肠道通畅程度各异,需要实施个体化术前肠道准备方案,以避免不良事件。本文概要介绍相关高级别证据、指南和共识更新,并结合本中心的实践经验作出以下分层推荐:(1)无进食受限、肠镜可通过肿瘤的患者,可行机械性肠道准备和预防性口服抗生素;(2)无典型梗阻症状,但因肿瘤肠段狭窄导致进食受限或肠镜不可通过的患者,建议术前数日开始口服小剂量缓泻药至手术前夕,并在术前预防性口服抗生素;(3)梗阻患者无须术前机械性肠道准备或灌肠。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择期手术 肠道准备 肠梗阻
  • 简介:摘要分析儿童直肠息肉的临床及内镜特征,探讨儿童直肠息肉检出率和年龄及性别分布特征、内镜下治疗效果及随访监测,为儿童直肠息肉的疾病管理提供参考。回顾性分析2019年1至12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诊治的直肠息肉患儿的临床及内镜特征。将患儿按年龄(y)分为5组:0<y<1岁、1≤y<4岁、4≤y<7岁、7≤y<12岁、12≤y≤18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卡方检验(χ2)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显示,2019年共完成结肠镜检查724人,共诊断直肠息肉160人,直肠息肉检出率为22.10%。直肠息肉患儿中,男性105人,占65.62%,女性55人,占34.38%。男性直肠息肉检出率22.68%,女性直肠息肉检出率21.08%,男性直肠息肉检出率与女性直肠息肉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P=0.617)。直肠息肉患儿在1≤y<4岁年龄段最多见,为72人,占41.14%(72/175),各年龄组直肠息肉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929,P<0.05)。直肠息肉患儿主要就诊症状为便血,占87.5%(140/160)。直肠息肉以单发息肉为主,共140人,占87.50%,2~4枚息肉15人,占9.38%,5枚及以上息肉5人,占3.12%。共切除的210枚息肉,其发生部位以直肠最多见,共123枚,占58.57%(123/210)。其直径以1~2 cm最多,共111枚,占52.86%(111/210))。其山田分型以Ⅲ型为主,共114枚,占54.29%(114/210)。直径≥0.5 cm的息肉中有165枚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切除,占78.57%(165/210)。术后并发症共23人,包括:便血、腹痛、发热、呕吐、腹泻、头晕,无消化道穿孔病例。病理类型以幼年性息肉为主,共141人,占88.13%(141/160)。对幼年性息肉患儿进行3~30个月的随访,其中2例考虑有复发的可能。综上,1≤y<4岁儿童直肠息肉检出率较高,以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规范化的内镜下治疗及随访监测对直肠息肉患儿至关重要。

  • 标签: 儿童 结直肠息肉 内镜 随访
  • 简介:摘要直肠锯齿状腺癌(serrated adenocarcinoma,SAC)作为大肠癌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因其癌变途径的特殊性,检测以及较差的治疗反应和预后逐渐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兴趣。其产生的途径主要为“锯齿状通路”途径,锯齿状通路途径以BRAF突变、微卫星体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和CpG岛的甲基化(CpG island methylator phenotype,CIMP)为特征。由于特殊的形态和内镜特征及特殊的发生部位,在结肠镜检查时很容易漏诊,甚至病理评估时也极易被忽视,临床确诊时往往已处于进展期,患者预后差,生存率低。本文针对锯齿状直肠腺癌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分子特征等作一综述。

  • 标签: 锯齿状腺癌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临床特征 病理学特征 分子特征
  • 简介:摘要直肠癌外科手术治疗原则是切除肿瘤所在的肠管及相邻肠系膜。然而,肠系膜切除的最佳面积以及淋巴结清扫的最适宜范围仍存争议。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目前主要有2种转移学说:Halsted转移模型和Fisher转移模型。Halsted转移模型认为肿瘤转移途径是从原发灶开始转移到肠旁淋巴结,再到中间淋巴结、中央淋巴结,最后发生远处转移。而Fisher转移模型则认为肿瘤转移可能随机发生在肿瘤早期。如果Fisher转移模型成立,那么传统直肠癌手术的淋巴结清扫只是确定肿瘤分期的一个步骤,无法改善患者预后。最新的研究数据显示: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灶和肝转移灶源自原发肿瘤不同细胞亚群,循环肿瘤细胞及循环肿瘤脱氧核糖核酸可以在早期直肠癌中被检测到。因此,直肠癌诊断与治疗迈向生物学外科。生物学外科,是指在精确诊断的同时依据肿瘤基因分析或分子免疫检测结果施行外科治疗,通过改变手术时机、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达到改善患者预后和生命质量的目的。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及临床研究证据用于指导直肠癌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笔者以临床实践结合文献分析认为:直肠癌生物学外科尚处于初期,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和直肠癌发病机制的揭示,生物学外科势必将发挥更重要作用。

  • 标签: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生物学外科 手术 进展
  • 简介:摘要随着居民健康体检意识的增强和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普及,直肠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的检出率明显提高,但病理类型和生物学行为的多样性使其诊疗难度依旧较大。内镜切除术因微创、标本完整和费用低等优点而广受关注和认可,目前被用于病变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且能够耐受内镜手术的患者。消化道SMT的内镜下切除方式主要有内镜圈套切除术、内镜黏膜下挖除术、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和内镜全层切除术等,本文即对直肠SMT的这4种治疗方式进行综述。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结肠内窥镜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28例直肠癌并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2.86%(26例)的患者急性肠梗阻有效解除,大部患者符合经一期结肠切除吻合术,其中左半结肠切除11例,右半结肠切除8例,直肠癌Dixon手术2例,6例行结肠造瘘术。术后并发症情况吻合口瘘1例,切口裂开1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共5例(17.86%);2例(7.14%)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酸中毒而死亡,其余患者痊愈出院后,肠蠕动性恢复良好。结论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根据患者肿瘤情况及梗阻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及时解除梗阻并尽可能对肿瘤进行切除,可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结直肠癌 急性肠梗阻 一期吻合 临床分析
  • 简介:直肠癌在西方国家恶性肿瘤发病中排名第二,在欧美国家中每年新增病例达30万[1].而在恶性肿瘤致死病例中直肠癌也位居第二[2].造成直肠癌死亡的原因包括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后者主要为肝转移和肺转移.要想提高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与延长生存期,一方面要特别重视直肠癌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另一方面也要对直肠癌复发及转移的病例进行积极的综合治疗.

  • 标签: 直肠癌 结肠癌 治疗 手术 化疗
  • 简介: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直肠癌综合治疗策略的更新和临床研究的进步,直肠外科得到了迅速发展。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盆腔侧方淋巴结清扫、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临床完全缓解的"等待观察"策略、机器人直肠外科手术等问题仍然是近年来直肠外科的争议热点。同时,三维成像、4K分辨率、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虚拟现实及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在临床中的应用也给直肠外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崭新的机遇。通过开展相应的临床研究,获得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使直肠癌的外科治疗更加规范化,才是切实提高直肠外科治疗效果的根本方法。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理护理在早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的应用以及效果观察和分析。方法对50例早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对其并发症以及预后的影响进行观察和处理。结果50例患者经精心护理后好转出院,20例自动出院。结论在对早期结核性脑膜炎进行治疗时,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病人的病情,转归以及预后非常良好,然而在防止发生颅内高压以及改善肝功能异常方面效果不是很显著。

  • 标签: 心理护理 早期结核性脑膜炎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筋”的起源与发展及病因与病机,总结现代医家对于“筋”临床应用概况,研究现代“筋”治疗体系,为临床治疗“筋”病症提供思路与方法。方法:检索现代文献中以“筋”理论为指导的临床应用研究,对其指导学说、疾病种类、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等进行总结。结果:以“筋”论治为重点,广泛应用于各种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当中,治疗的方法多样,临床疗效显著。结论:“筋”作为经筋体系的一部分,被众多医家赋予了广泛的现代意义,并形成了相对系统的理论体系,更好地指导了临床对“筋”相关病症的治疗。

  • 标签: 筋结 经筋 推拿 十二经筋
  • 简介: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orificetransluminalendoscopicsurgery,NOTES)是腹腔镜外科之后最具微创意义的技术,具有无腹壁切口、无术后瘢痕、疼痛更轻、更微创美观、住院时间短、麻醉风险小等优势,自从2004年Kalloo等[1]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正式提出该概念后,NOTES倍受关注。腹部外科中有关胆囊、阑尾等小器官的NOTES报道

  • 标签: NOTES 腹腔镜外科 术后瘢痕 麻醉风险 小器官 动物实验
  • 简介:癌性穿孔是直肠恶性肿瘤病变发展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起病隐匿,发病突然,进展迅速,伴随疾病多,术前诊断率低,病死率高,预后较差,是直肠癌突发死亡的重要原因。我院1991~2006年收治42例直肠癌性穿孔病例,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报告如下。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肠穿孔 诊断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道准备与直肠癌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关系。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对112例直肠癌切除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术前口服灭滴灵及洗肠散,并用灌肠机清洁肠道;治疗组术前不做肠道准备;术后监测有无吻合口漏的发生。结果治疗组无1例发生吻合口漏,对照组2例发生吻合口漏。结论直肠癌切除手术不做肠道准备,术中用碘伏消毒吻合口,并保证吻合口对整齐,无张力,无缺血,吻合完整,均能达到良好愈合,其手术是安全的。

  • 标签: 结直肠癌 肠道准备 吻合口漏
  • 简介:摘要纵观外科学发展历程,外科医师一直致力于寻找对患者创伤更小的手术方式,并希望获得更佳的手术效果以及临床预后。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相关临床研究成果的发现,直肠癌的治疗方式也发生着变化,微创手术在直肠癌治疗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传统开腹到腹腔镜手术,再到机器人操作系统的应用,在安全及有效的根本原则下直肠癌外科手术设备和器械越来越科技化、精准化,操作更灵活舒适,适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从经腹手术到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及经自然腔道标本取出手术,直肠癌外科手术方式也正由"微创"向"无创"演变。

  • 标签: 结直肠癌 微创手术 腹腔镜 机器人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病态窦房综合征(sicksinussyndrome,SSS)简称病窦综合征,是由于窦房或其周围组织器质性病变导致窦房冲动形成障碍,或窦房至心房冲动传导障碍所致的多种心律失常和多种症状的综合征。目的讨论病态窦房综合征临床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治疗原则为病因治疗;避免一切减慢心率的药物;心率减慢伴明显症状时,可静脉应用阿托品或异丙基肾上腺素;可使用烟酰胺;反复发生心源性昏厥者应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

  • 标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