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可吸收性胶原生物膜应用于齿槽裂植骨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2009年在广东省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单侧齿槽裂患者108例,年龄9~13岁,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单纯应用髂骨松质骨行植骨修复,试验组48例应用髂骨松质骨加可吸收胶原生物膜覆盖行植骨修复。术后1周及3、6、12个月行X线检查。结果试验组植骨成活率和临床成功率(97.9%、79.2%)高于对照组(86.7%、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髂骨加可吸收胶原生物膜联合应用于齿槽裂植骨修复中,可有效提高植骨成功率,为后续治疗提供更好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治疗游离皮瓣术后感染的疗效.观察并总结34例游离皮瓣并感染患者应用氦氖激光照射配合基础抗生素治疗效果,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疼痛缓解、红肿消退、创面结痂及痊愈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O.05)。结论氦氖激光照射有消肿止痛、杀灭病原微生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应用于治疗游离皮瓣术后感染效果显著,明显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简介:目的:观察粘接性夹板固定慢性牙周炎患者松动患牙前、后龈沟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和血链球菌的数量变化及牙周状况,以期为评价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19例(76颗松动患牙),记录比较牙周治疗前(基线)、经牙周基础治疗后,采用粘接性牙周夹板固定修复后3、6、12个月的牙周状况(菌斑指数,探诊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变化;采用电化学测菌法检测龈沟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和血链球菌的数量变化;评估患者对夹板固定后美观、功能等方面的满意度。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牙周夹板固定后各时间点的牙周临床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龈卟啉单胞菌、血链球菌数数量较初诊基线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夹板固定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牙周夹板的美观、咀嚼、发音及舒适的满意度为84.2%以上。结论:慢性牙周炎经牙周基础治疗后,采用粘接性牙周夹板可有效固定松动患牙,使之恢复咀嚼功能;加强口腔健康指导,定期实施牙周维护是影响其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体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作用,对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重点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的优势进行文献综述。方法以adiposetissue-derivedstemcell,tissueengineering,stemcell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91-01/2010-06)。以“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为检索词,检索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1991-01/2010-06)。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和中文。纳入软组织修复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排除重复性研究及目的与本文不相关的研究。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作用下可以修复皮下软组织缺损,可以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简介:目的:评价对侧逆行内眦动脉瓣用于修复面中部皮肤癌术后中到大型缺损的可行性。方法:12例面中部皮肤癌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55~76岁。其中,基底细胞癌7例,鳞状细胞癌4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手术切除肿瘤后,采用对侧逆行内眦动脉岛状皮瓣修复缺损。缺损大小为3.0cm×3.0cm~5.0cm×7.0cm,皮瓣大小为2.0cm×4.0cm~4.0cm×6.0cm。结果:12例移植皮瓣均成活,随访6~12个月,平均8.5个月。多数皮瓣血供良好,功能正常,色泽、质地良好,术后供区瘢痕隐蔽。结论:对侧逆行内眦动脉瓣修复面中部皮肤癌术后中到大型缺损简单、安全,疗效稳定。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3MKetacMolarEasymix后牙玻璃离子水门汀及F2000复合体两种材料应用于根面龋的充填效果。方法263颗根面龋病例随机分组,实验组以KetacMolarEasymix后牙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对照组以F2000复合体充填,比较六个月和一年后两组的充填效果。结果3MKetacMolarEasymix后牙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根面龋六个月时疗效优于F2000复合体,但一年后其成功率低于F2000复合体。结论3MKetacMolarEasymix后牙玻璃离子水门汀具有较好的粘结性能,充填根面龋短期内成功率较高,但其强度较低,远期成功率低于F2000复合体。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宫颈电灼术后应用活性银离子抗菌凝胶促使宫颈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因宫颈真性糜烂或子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CIN1)需作电灼术治疗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采用活性银离子抗菌凝胶局部用药者50例作为治疗组,电灼术后自然修复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活性银离子抗菌凝胶阴道局部用药具有促进宫颈电灼术后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