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二罗馬戏剧理论罗馬的戏剧和戏剧理論,不及希腊发达。罗馬戏剧起源于庆祝丰收的典礼,那时村民盛服化装,表演歌舞。約在公元前四世紀时,逐漸形成杂剧(Satura)——用对白和歌舞表演簡单滑稽的情节。在公元前三世纪时,出现民間滑稽喜剧亚特兰那(Atallana)。公元前二四○年,希腊脫籍奴隶安德罗尼柯斯(Audronicus,約公元前280—204)翻譯希腊悲剧和喜剧井旦演出,这就使罗馬戏剧走上一个新的阶段。罗馬剧作家最初摹仿希腊,后来逐步改造而有某种民族特色。喜剧方面成就較高。普劳图斯(Plautus,公元前220—168)将希腊喜剧和罗馬民間喜剧亚特兰那結合起来,受到平民热烈欢迎。罗馬喜剧艺术并不受到貴族重视,演员都是脫籍奴隶或奴隶,社会地位极低,演出没有固定场所,直到公元前五五年至五二年间,罗馬才建筑一所石造剧场。在戏剧理論方面,直到罗馬内
简介:从廖先生那儿一拿到《至真的爱》这个剧本,首先出于好奇,一口气读完,进而又对它产生了兴趣,于是就试着译了出来。我感觉在奥尼尔辉煌的创作成果中,它占有无法缺少的一席,尽管是曾彼丢失的、又那么矩小.
简介:我至今还在为10月在北京看到的一个节目而感到困惑。由北京国际音乐节与阿姆斯特丹话剧团、比利时透明歌剧院(MuziektheaterTransparant)等多家机构联合制作、由曾获托尼奖的导演伊沃·冯·霍夫(IvovanHove)执导的《消失人的日记》(TheDiaryofOnewhoDisappeared),这是根据莱奥什·雅纳切克(Leo?Janá?ek)同名声乐组曲所改编的舞台演出。说实话,“舞台演出”这个字眼从戏剧文学的角度来看不太恰当。冯·霍夫在组曲的22首歌曲之间(原作是谱写给男高音、女低音与三重唱的不凡之作)穿插了多封作曲家亲自撰写的书信。
简介:今年是英国伟大诗人和戏剧家莎士比亚诞生四百二十周年。和世界其他地方一样,我国正在开展各种活动以纪念这位伟大作家的诞生。上海的纪念活动搞得很热闹,光是话剧就有两个演出单位正在排演两出莎剧。日前我看了上海青年话剧团演出的《安东尼与克娄巴特拉》。这是莎士比亚的晚期作品,人物性格十分复杂,而且两个主角个人的悲欢离合与当时的复杂而又壮阔的政治斗争交织在一起;它是一部很难演的剧本。上海青年话剧团的演出是很成功的,导演和演员抓住了莎士比亚这个剧本的基本精神,他们的表演不“温”不“火”,恰如其分,而且有所创新。这是令人十分高兴的。《安东尼与克娄巴特拉》写于1607年左右,与《裘力斯·该撒》的问世相隔七、八年。主角安东尼就是那个为该撒报仇,打败布鲁特斯的安东尼。他
简介:《人民公敌》是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的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名作,也是中国观众最为熟悉的现实主义戏剧之一。创作于1882年的《人民公敌》,已经被世界各地的杰出戏剧家搬演了一百多年,历史见证了它无数的经典版本。因此对任何剧团而言,想要重新触碰它,都注定会是一次充满挑战的探险。如何才能在前人巨大的成就面前另辟蹊径?这需要主创们巨大的勇气、智慧和才情。来自波兰的克拉科夫老剧院决心开启这项挑战,虽然他们颠覆了观众对这部经典剧作的常规理解,刻意避开了对舞台真实幻觉的追求,令演出颇具看点,但他们也在一定程度上疏离了易卜生笔下的斯多克芒,新意有余而深刻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