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麻疹肺炎的胸部影像表现特点,提高对麻疹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探讨12例麻疹患者胸部CT及高分辨率CT(HRCT)资料,分析该病的影像特点。结果胸部CT表现胸膜下病变及间质性损害12例;累计双肺(≥3叶)9例;结节影9例;树芽征8例;磨玻璃影7例;晕征7例;肺气肿5例;胸膜增厚3例;片絮影或球形4例,其中2例伴有支气管充气征;肺门淋巴结肿大2例。结论成人麻疹肺炎以肺间质损害并双肺胸膜下多发多形态病变为主要改变,常伴有肺气肿、多形性病灶,甚至出现胸膜增厚、淋巴结肿大征象。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实习护生临床实习前对外周静脉留置针(以下简称留置针)知识掌握情况,为制定实习期培训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方向。方法根据美国静脉输液协会(INS)2011版指南自行设计“实习护生外周静脉留置针知识问卷”,对两所医学高等专科院校的266名大专实习护生分别于实习前在校毕业考试时和来医院后实习岗前培训时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实习护生对留置针知识掌握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知道的所占比例低为8.6%部分知道的所占比例为18.9%;不知道的所占比例高达72.5%。结论实习护生外周静脉留置针知识知晓率极低,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临床实习,建议学校加强《护理学基础》中静脉留置针输液章节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同时,实习医院应有针对性的加强相关知识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教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胆总管结石患者短信随访回复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科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出院的374名胆总管结石病人进行短信随访。结果6月的总体回复率较1月降低13.2%(71.4%vs84.6%,P<0.01)。在1月和6月时,所留的患者和家属的电话号码个数越多,回复率越高(P<0.05);在6月时,患者或家属的文化程度越高,回复率越高,小学及以下、中学和大专及以上的回复率分别为17.1%、27.6%和38%(P<0.01);在年龄方面,60岁以下患者或家属的回复率高于60岁以上患者或家属。结论短信随访可有效获得大多数出院患者的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眼科门诊儿童斜视的患病情况,为斜视儿童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成都普瑞眼科医院门诊体检的2198例3~12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儿童的视力、斜视检查方法采用角膜映光法和遮盖去遮盖法,计算斜视在3~12岁儿童中的患病率。结果全部受检的2198例儿童中,发现斜视患儿44例,斜视患病率2.00%,其中外斜11例,内斜33例。男童斜视的患病率略高于女童(2.23%vs.1.75%;χ2=0.639,P=0.424),但尚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3~5岁、6~8岁、9~12岁三个年龄组男女患病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斜视的患病率呈现下降的趋势(χ2趋势=6.046,P=0.014),3~5岁、6~8岁、9~12岁儿童斜视的患病率分别为3.17%、1.49%和1.35%。男童亦均表现出随着年龄的增长斜视的患病率呈现下降的趋势,3~5岁、6~8岁、9~12岁男童斜视的患病率分别为3.63%、1.68%和1.37%,χ2趋势=4.453,P=0.035;女童中年龄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岁、6~8岁、9~12岁女童斜视的患病率分别为2.65%、1.30%和1.32%,χ2趋势=1.729,P=0.188。结论3~5岁儿童斜视的发生率最高,该年龄段是儿童斜视介入干预治疗的最佳时期;同时应当加大对儿童用眼卫生、眼健康等相关眼科知识的宣传普及以有效的减低斜视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麻疹的流行性特征与常规麻疹疫苗接种率和相关的防控策略。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我市2009年—2011年期间所出现的麻疹发病情况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我市2009年—2011年期间所出现的128例麻疹中,本地麻疹发病的例数为2例,占所有病例总数的1.56%,外来人口的麻疹发病例数为126例,占所有病例总数的98.44%。在本地麻疹发病的病例人数中,免疫史不详的例数为1例,无免疫史的病例为1例。而在外来的麻疹发病的病例人数中,免疫史不详以及无免疫史的病例为127例。麻疹疾病的高发月份为4、5、6月份,故而在此期间发生麻疹的例数为94例,占所有病例总数的73.44%。在所有的发病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为3个月,年龄最大的为35岁。结论外来人口的麻疹发病率较高,占所有病例总数的98.44%,其发病年龄较本地病例提前。所以,加强麻疹的初免以及复种工作,提高麻疹疫苗的接种质量以及外来人口的免疫覆盖率,是预防临床中麻疹发生的有效措施,应该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将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集的微生物检验标本60份纳入到对照组中,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集的微生物标本60份纳入到研究组中,两组均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检测,对两组标本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在尿液、血液以及呼吸道微生物阳性检出率方面,研究组要比对照组高出许多,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在非呼吸道其他标本微生物阳性检出率方面,研究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间临床标本微生物阳性检出率存在差异,通过分析可知,影响检验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其包括标本收集不规范、标本接收与运送不规范、临床检验技术人员不具备较高检验技术等。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方法选2017年11月—2018年04月本院检验科接收的194份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依据检验时间段标准分为甲组(2017年11月—2018年01月)、乙组(2018年2月到2018年4月)两组,对两组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展开对比。结果甲组检验阳性率,较乙组更高,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而甲组中粪便标本检验阳性率3.03%,与对照组的5.88%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对不同标本微生物进行检验时,通过对比分析检验结果阳性率,找出影响因素,以在确保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精准的基础上,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和2014年间的检验标本各1000份,包括250份呼吸道标本、250份其它非呼吸道标本、250份血培养标本和250份大便标本,统计不同标本的阳性率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2013年抽取的呼吸道标本、其它非呼吸道标本、大便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显著高于2014年的检验结果(P<0.05),2013年的血液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与2014年的血液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会因为不同的标本、不同的时间而存在差异,需要引起临床人员注意,积极做好对流行性病学分布情况的分析,严格按照规范开展微生物检验,从而提高微生物检验的准确率。